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教育法應適應政體原則

第一節 教育法

我們最開始接受的法律就是教育法,在教育法的培養下,我們才成了公民,因此對所有家庭的治理,都應遵循由所有家庭構成的大家庭的模式。

若全體人民都擁有一項原則,那家庭作為人民的組成部分,同樣應擁有一項原則。政體不同,教育法也應存在差別。君主政體中教育法的目標是榮譽,共和政體中教育法的目標是美德,專制政體中教育法的目標是恐懼。

第二節 君主政體的教育

君主政體中教育孩子的公共學校,并非人們主要接受教育的地方,主要教育在人們步入社會后,才會從某種程度上開始。這便是所謂的榮譽學校,榮譽是無所不能的老師,能隨時隨地給我們引導。

人們在那兒經常能聽到以下三句話:“要品格高尚,要為人坦率,要講究禮貌。”

那兒的人展現出來的美德,予人恩惠的內容往往超過自我完善的內容,因此這些美德更多的是要求人們超越別人,而非跟別人一樣。

那兒對人們的行為判斷標準是美丑,而非優劣;是是否偉大,而非是否公正;是是否超凡,而非是否合理。

只要榮譽能在那兒發現什么高尚的事物,法官便會為其提供法律依據,詭辯家便會為其做出證明。

跟感情或引誘相關的殷勤是被容許的,所以相較于共和政體,君主政體的風氣要差很多。

只要權謀關系到了不起的抱負或事業,就能被榮譽接納,比如政治方面的權謀就不會損害榮譽。

通常說來,榮譽可以容忍溜須拍馬,但溜須拍馬若只是因為自卑,而非為了晉升,就不能被榮譽容忍。

我已經說過,君主政體的教育應讓社會風尚更加坦率。那兒的人愿意說實話,是因為他們喜歡說實話嗎?根本不是。只因總是說實話的人會給人勇敢無畏、隨心所欲的感覺,所以他們才喜歡說實話。表面看來,這種人確實只考慮事實,從不顧慮別人接受事實時的態度。

所以越是倡導坦率,人們越看不起平民百姓的坦率,因為平民百姓的坦率只是真實、淳樸而已。

此外,君主政體的教育還要求人們說話、做事要講禮貌。人天生就要過群體生活,也就是說人天生就要相互討好。不遵守禮儀的人會惹怒跟他一起生活的人,名譽盡喪,難有成就。

但禮儀的源頭往往是高人一等的欲望,并不單純。我們是出于自尊心才講究禮儀,我們用禮儀證明自己并非鄙陋之人,自己并沒有效仿歷代那些被人鄙視的人,這讓我們很驕傲。

君主政體中的禮儀同樣適用于宮廷。一個極其了不起的人,會將其他所有人都襯托得微不足道。對所有人的尊重和禮儀就是從這里產生的。禮儀讓人覺得自己正處在宮廷中,或有進入宮廷的資格,因此不管是講究禮儀的人還是被禮貌對待的人都會感到歡喜。

宮廷的禮儀是舍棄真正的尊貴,用造作的尊貴取而代之。相較于真正的禮儀,大臣們更喜歡造作的禮儀。造作的禮儀傳播極廣,展現出一種曼妙的謙遜。然而,這種禮儀越是遠離其源頭,尊貴便越是衰落,且過程讓人毫無察覺。

宮廷里什么都要講求品位,個中原因有很多。只要能給人快樂,不管是奢侈無度的生活,種類繁多的娛樂,過度娛樂導致的懶散,還是各種混亂的奇異思想,都能被宮廷中人接納。

這些全都是教育的內容,目的在于培養出能滿足君主政體所有品質、美德需求的君子。

榮譽滲透了該政體的各類觀念與思維方式,連原則都受其指引。

這種奇怪的榮譽居然以自己的意愿為依據,限定了美德,并為規定我們一定要做的所有事訂立了規則。不管我們的義務是起源于宗教、政治,還是道德,榮譽都以自身喜好為依據,對這些義務做出了拓展或限定。

君主政體中的法律、宗教、榮譽,跟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服從君主的命令。然而,榮譽還說,君主要求我們做的事不能對榮譽有損,如若不然,我們就不能再效忠于君主了。

戈利永不愿暗殺吉斯公爵[64],卻對亨利三世說,自己愿意跟吉斯公爵決斗。查理九世在圣巴托勒謬之夜過后,命令全體省督處決胡格諾派新教徒,駐守巴約訥的奧爾泰子爵上報:“陛下,全體居民都很善良,全體士兵都很勇敢,其中一個劊子手都沒有。所以我跟他們共同請求陛下,準許我們將自己的手臂和生命投入到有用的事業中。”在這名偉大、善良的勇士看來,卑鄙之事是斷然不能做的[65]。

為君主作戰是榮譽對貴族的最高要求。這一職業其實是很尊貴的,因為它會帶給人榮譽,無論結果是勝是負,甚至遭遇不幸,都不會改變這一點。可既然是榮譽制定了這項法則,其執行便要以榮譽為標準,一旦有人使榮譽受損,他便會在榮譽的要求或允許下退出。

榮譽認為,人們能自由地尋找或是拒絕各類職位,相較于財富,榮譽更重視這項自由。

因此榮譽具備屬于自身的最高規則,教育一定要適應這些規則[66]。主要規則如下:

首先,榮譽允許我們重視財富,但絕對不允許我們重視生命。

其次,在得到尊貴的身份后,我們所做的所有事都要契合這種身份,并要求其他人也要做到這一點。

最后,榮譽禁止做一件事的強度要超過法律;榮譽要求做一件事的強度也要超過法律。

第三節 專制政體的教育

君主政體的教育以提高心智為目標,專制政體的教育以降低心智為目標。所以后者的教育一定帶有奴役的性質。這點就算對身居高位者而言也是很好的,因為在那兒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想做專制君主,就得兼做奴隸。

絕對服從在表明服從者愚蠢的同時,也表明了發布命令者的愚蠢,因為其只要表達自己的意愿即可,用不著思考、質疑、推導。

專制政體中所有家庭都是一個獨立的帝國。教育以教會人們怎樣相處為目標,到了這種政體中卻被簡化得非常狹隘,變成了培養人內心的恐懼,讓人掌握再簡單不過的宗教原則常識。在那兒,知識與競爭都會造成威脅。而亞里士多德也不相信會有什么樣的美德適合奴隸[67]。這些都導致專制政體的教育十分狹隘。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教育在專制政體中是不存在的。它首先把一切都拿走,隨后再返還少許;要培養出奴隸,就要先培養卑劣的臣民。

對專制政體來說,用教育培養能分擔大眾之苦的良好公民,真的有必要嗎?若這種良好公民是愛國的,就會嘗試釋放政體的彈簧,失敗的結局會將他毀滅,成功的結局則會讓他和君主、帝國走向共同的滅亡。

第四節 古代與現代教育成果的區別

古代大部分人生活在以美德為原則的政體中,他們在美德發展到極盛時,做出了一些現在很難再見到的事,震撼著我們卑微的內心。

相較于現代教育,古代教育還有一項優點,就是教育內容不會自相矛盾。伊巴米濃達[68]老年時和剛接受教育時的見聞言行全無半分差異。

現代人接受著來自父親、老師、社會三種不同或截然相反的教育。父親的教育和老師的教育,全都被社會教育否定了,因為宗教束縛迥異于社會束縛,但在古代卻不是這樣的。

第五節 共和政體的教育

共和政體需要教育的所有力量。專制政體的恐懼源自恫嚇與懲處;君主政體的榮譽和欲望相互激勵;但政治美德卻總讓人痛苦至極,要求人放棄自我。

可將政治美德定義為對法律和祖國的熱愛。這種愛需要一直讓公眾利益凌駕于個人利益之上,這是所有個人美德的源頭,所以個人美德就是重視公共利益多過個人利益,僅此而已。

這種愛是民主政體獨有的。所有公民都要對政府負責的情況,只會出現在民主政體中。要愛惜政府,才能保留政府。在這一點上,政府跟世間萬物沒有區別。

國王永遠不會不愛君主政體,專制君主永遠不會仇視專制政體。

所以共和政體中的一切都要依靠對法律、祖國之愛的確立,刺激這種愛的產生,便是教育應關注的焦點。父親先擁有這種愛,然后再讓孩子擁有這種愛,是個穩妥的法子。

一般而言,父親在教授孩子知識方面是老師,在刺激他們的感情方面就更應該是老師。

若實情不是這樣的,便是外界影響讓父親的家庭教育遭到了破壞。

新生代只有在成年人腐敗后才會腐敗,因此墮落的絕非新生代。

第六節 希臘的部分制度

古希臘人創立了一些奇怪的制度,因為他們非常清楚平民政體中的人民一定要擁有美德。閱讀《萊庫古傳》中萊庫古[69]為斯巴達人制定法律的情節,感覺就像在閱讀《賽瓦蘭人的歷史》。克里特的法律以斯巴達的法律為源頭,柏拉圖的法律只是經過修正的斯巴達法律。

請大家稍微留意一下這些立法者的才華擁有何等的深度與廣度,他們對形成已久的風俗習慣造成了沖擊,把所有美德融合在一起,將自己的智慧在全世界面前彰顯出來。萊庫古讓他的城市獲得了安定,借助的是對偷盜和正義精神、最殘暴的奴隸制度和極致的自由、最殘酷的感情和極度寬容的融合。城市中所有資源,如藝術、商業、財富、城墻等好像都消失了;人們充滿野心,卻不再想著發家致富;人們擁有生來就有的感情,卻已經無法感知自己的兒子、丈夫、父親的身份,更有甚者,他們連羞恥觀都沒有了。斯巴達的強盛與榮耀,就是借助這種方法取得的,這些制度戰無不勝。除非有人能強迫斯巴達放棄自己的制度[70],否則就算在戰場上多次擊敗它,也不能對它造成半分傷害。

克里特和拉科尼亞都實行過這類法律。斯巴達是最后一個被馬其頓征服的城邦,克里特[71]是羅馬最后一個手下敗將。薩尼特人也實行了這樣的制度,羅馬人為了征服他們,擊敗了他們二十四次[72]。

在現代的墮落與腐朽中,同樣存在希臘這種制度[73]。一名剛直的立法者,能培養出一個視剛直為理所應當的民族,這就好比斯巴達人視勇猛為理所應當。裴恩先生是一名真正的萊庫古一樣的人物,但萊庫古追求戰爭,他卻追求和平。然而,他們又有以下相似點:都帶領人民走上了一條奇異之路,在自由民眾中聲望極高,打敗了成見,壓抑了欲望。

還有一個實例是巴拉圭。在耶穌會心目中,做人最大的樂趣莫過于發布命令,這被一些人指斥為罪行。但實際上,無論在什么時候,能為治下人民帶來更多快樂都是很好的[74]。

耶穌會在當地的光榮在于其最先宣傳宗教,并將宗教和人道結合。為了消除西班牙人大舉侵犯造成的惡果,耶穌會開始治療截至目前人類最大規模的創傷。

對自己稱為榮譽的事物,耶穌會都抱有美好的感情,極度熱愛自己的宗教,無論信徒還是傳教者,都因這種宗教變得更加謙遜。耶穌會在這種感情與熱愛的驅使下,發展偉大的事業,并取得了成功。它帶領在叢林中分散生活的人走出來,給他們安排了穩定的工作,讓他們穿上了衣服。即便這些做法僅僅是讓人們能更好地謀生,也已是很大的成就了。

要想建立相同的制度,就要先建立《理想國》中柏拉圖描繪出的財產公有制社會,確定其要求的對神的敬仰,與其他城邦隔絕,以保留自己的風俗習慣,商業貿易交由城邦進行,個人不再參與,拋棄奢侈,保留手工藝,拋棄欲望,保留需求。

金錢同樣應該廢棄。因為金錢是為了讓部分人越來越富裕,最終超出自然限定;還讓人學會了保留累積的財產——這是毫無裨益的,放任欲望膨脹;自然只給了我們很有限的手段,用于刺激欲望,侵蝕彼此,這一缺陷卻被金錢填補了。

“埃匹達穆納人覺得,跟野蠻民族的往來,腐壞了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因此選拔了一名官員,代表城邦開展一切貿易。”[75]如此一來,政體便不會再被商業貿易侵蝕,政體也無法再奪走商業貿易帶給社會的利益。

第七節 這些奇異的制度適用于哪些地方

由于共和政體以政治美德為原則,因此這種制度可能會適用于共和政體。可若是君主政體為激發榮譽,專制政體為制造恐懼,就不用這樣費盡心機了。

再者說,這種制度只對小國適用[76]。小國能實行全民教育,像家庭教育子女一樣教育全體人民。

米諾斯、萊庫古、柏拉圖的法律,要求全體人民彼此間進行特殊關照。大國人民無法做到這點,因為其國內事務繁雜,不可避免會存在疏忽。

前面已經提過,要將金錢排斥在這些制度以外。但大型社會卻要有一種統一的衡量尺度,因為其內部事務繁雜,十分重要,又難以解決,購物便捷,交換滯后。要讓這一衡量尺度在各個地區都樹立權威,這樣它才能在各個地區獲得認可與擁護。

第八節 對古人一個與風俗有關的矛盾觀點的論述

明智的波利比阿[77]曾告訴我們,阿卡迪亞人居住的地區氣候寒冷,為了使風俗更加溫和,他們要借助音樂的力量;希內特人則對音樂毫不看重,他們因此成了希臘人中最殘暴的,在所有城市中犯罪率最高。柏拉圖拋開一切顧慮,表示要改變國家的音樂,必須先改變國家的政體。亞里士多德好像是為了駁斥柏拉圖才寫了《政治學》,但是他卻同意柏拉圖在音樂影響風俗習慣這個問題中的觀點。提奧弗拉斯特、普魯塔克[78]、斯特拉波[79]等全體古代人都持有相同的觀點。這種觀點是他們其中一項政治原則[80],事先已經過深思熟慮。他們以此為依據制定法律,作為執政者管理城邦的依據。

我認為我可以解釋該觀點。要明確一點,所有能賺到錢的工作和職業,在希臘的城市,特別是以戰爭為主要目的的城市中,都被當成是自由民不應做的。色諾芬曾經表示:“大部分工藝都迫使勞動者坐在陰暗的地方,或是靠著火的地方,這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并且讓他們沒有時間顧及朋友或是國家。”這些手工業者只有在民主政體腐壞的國家才能變成公民。亞里士多德跟我們說的就是這些[81]。他執意相信,好的共和國不會將公民權賜予這些手工業者[82]。

彼時,農業是種帶有奴役性質的職業,往往是被征服的民眾才會從事這種職業,比如遭到斯巴達人奴役的希洛人,遭到克里特人奴役的培里希亞人,遭到塞薩利人奴役的培納斯特人,還有遭到其他共和國[83]奴役的奴隸。

由于從事商業貿易的公民不可避免要服務于奴隸、租客、外邦人,這是對希臘人自由精神的背棄,因此所有低等的商業在希臘人眼中都是卑賤的[84]。于是在《法律篇》[85]中,柏拉圖建議懲處從事商業貿易的公民。

這導致希臘各共和國的公民左右為難。從事商業、農業、手工業都是不被允許的,但什么也不做同樣不被允許[86]。他們只能到體育、軍事的相關行業中找工作[87]。制度決定了他們找不到別的工作。因此應將希臘視為運動員與士兵組成的社會。人們在這些訓練中變得強硬、粗魯[88],要使其變得溫和,就要輔以別的訓練。有種很好的選擇,就是通過感官使心靈受到觸動的音樂。體育鍛煉能讓人更粗魯,思辨科學能讓人更冷漠,音樂的影響則介于二者中間。我們不會相信音樂能刺激產生美德,但音樂能減少制度造就的粗魯,在教育中保留良知。這些是只有音樂才能做到的。

若有一幫人什么事都不做,一門心思狩獵,這必然會導致他們變得粗魯。可他們若對音樂萌生了興趣,用不了多久,他們的言談就會跟以前不一樣了。簡而言之,希臘人的訓練只能刺激產生如粗魯、憤慨、殘暴等情感,音樂卻能刺激產生各種情感,讓溫和、同情、仁慈、溫柔進入人的內心。現在倫理道德作家強烈反對戲劇,正好能讓人充分感知音樂對內心的影響。

相較于擂鼓吹號的音樂,溫和柔美的音樂不是更難讓這幫人達成這一目標嗎?因此,古代人在一些場合中會對音樂種類做出選擇,以教化百姓,這是種正確的做法。不過將音樂作為第一選擇,是出于什么原因?因為其他任何一種感官享受都比音樂更能侵蝕人的內心。我們從普魯塔克的作品[89]中了解到,為了使青年們做事更加柔和,底比斯人在法律中規定了一種在其他各國都被禁止的愛情。這讓我們感到很羞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泰州市| 郸城县| 铅山县| 麦盖提县| 闽清县| 广安市| 克拉玛依市| 涪陵区| 平遥县| 黔江区| 万宁市| 华宁县| 金昌市| 墨江| 池州市| 乐山市| 丰都县| 利川市| 青州市| 内黄县| 石嘴山市| 澜沧| 道真| 湾仔区| 岐山县| 营山县| 霞浦县| 阿克陶县| 亚东县| 石渠县| 开化县| 大埔区| 高州市| 望谟县| 柘城县| 宁晋县| 桃园县| 普安县| 兰西县| 易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