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三種政體的原則

第一節 政體的性質與原則的區分

前文討論了跟各種政體的性質相關的法律,現在再來討論跟政體的原則相關的法律。

政體的性質與原則的區分在于,性質決定了政體,原則推進了政體[40]。性質是政體的特殊構造,原則是對政體發揮促進作用的人類情感。

法律當然要跟各種政體的性質建立關聯,跟各種政體的原則也要建立關聯。因此對原則加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這一章要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第二節 各種政體的原則

前面已經說過,共和政體的性質是最高權力掌控在全體人民或部分家庭手中,君主政體的性質是最高權力掌控在君主手中,不過行使權力時要以確定的法律為依據;專制政體的性質是由一個人管理國家,他想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三種原則就這樣完全展現出來了,用不著我再費心,它們順理成章便派生出了各自的政體。接下來我先要說的是共和政體,而且是民主政體。

第三節 民主政體的原則

君主政體與專制政體要維系或支撐下去,不需要太多的道義。君主政體的法律和專制政體的君主大權,已足以掌控所有,而平民政體另外還需要美德的動力。

我說的這一切,已經被所有歷史證實,跟事物的性質也相當契合。因為顯而易見,君主政體中那個發布法律執行命令的人,覺得自己的地位遠高過法律,所以平民政體中需要的美德,在他這里就變得沒有必要了。平民政體中發布法律執行命令的人,明白自己不光要遵守法律,還要為此承擔責任。

同樣顯而易見的是,如果君主因接納錯誤提議或個人錯誤導致法律執行中斷,那他只要換掉樞密院或改正錯誤,就能很容易地糾正過失。然而,平民政體中的法律執行中斷,只會有一個原因,就是共和政體的腐朽,因此國家在出現這種狀況后就無法再維系下去了。

上個世紀,英國人極力想建立民主政體,卻沒能成功,蔚為奇觀。那些政務參與者品德敗壞,那個最大膽的人[41]刺激他們變得野心勃勃,宗派思想彼此傾軋,導致政府不斷更迭,人民十分驚駭,想要追求民主但未果,最后被迫在那個已被廢棄的政體中停下了腳步。

蘇拉將自由返還給羅馬時,羅馬已不能再接受。羅馬只剩了一點點美德,且與日俱減。羅馬人在經歷了愷撒、提比略、卡利古拉、克勞狄、尼祿、圖密善[42]后,非但未能醒覺,還在奴役的深淵中越陷越深。暴君制度沒有遭到半點沖擊,所有沖擊都只是針對暴君而已。

美德是僅有的支撐平民政體的力量,這一點身處平民政體中的希臘政治家都心知肚明。但當今的希臘人卻只跟我們討論制造業、貿易、財政、財富與奢靡。

失去美德后,野心就入侵了接受者的內心,貪婪卻入侵了全體人的內心。欲望使目標改變,以前喜歡,現在卻不喜歡了。以前因遵守法律得到了自由,現在卻借助自由跟法律對抗。全體公民都像是奴隸從奴隸主那里逃了出來。將以前的準則當成戒條,規定當成約束,慎重當成怯懦。占有欲不再被當作貪婪,節約反而成了貪婪。以前私人財產聚集成了公共金庫,現在公共金庫卻成為了一些人的私人財產。共和政體成了被掠奪的對象,從這時開始,其力量便僅是部分公民的權力和全體公民的特權。

不管是稱霸一方,聲名顯耀之際,還是遭受奴役,受盡凌辱之際,雅典的軍事力量都沒有改變。其跟波斯對抗、保衛希臘時,跟斯巴達搶奪帝國時,攻打西西里時,公民數都是兩萬而已[43]。當德彌特留斯核計雅典人口,就像在市場上盤點奴隸的數目時,雅典的公民數是兩萬[44]。腓力決定掌控希臘,大軍開赴雅典之際[45],雅典也只是喪失了時機。從德摩斯梯尼的作品中能了解到,雅典人極難被喚醒;他們對腓力的畏懼,源自他讓他們無法享樂,而非讓他們喪失了自由[46]。這座城經歷了好幾次失敗,又從廢墟中重新建立起來,最后在喀羅尼亞戰爭中遭遇慘敗,之后再也沒能振作。腓力遣返了所有俘虜,可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戰士,回來了也沒有用。雅典軍隊這么容易被擊敗,一如雅典人的品德這么難以被戰勝。

迦太基將如何支撐?漢尼拔[47]在成為行省總督后,想阻止官員搶掠這個共和國,結果不是被那些官員到羅馬人那里告了一狀嗎?這幫可憐的家伙不想要城市,卻想成為公民,還妄圖讓毀滅他們的人保護他們的財產!羅馬很快就要求他們送上三百個重要的公民作為人質,并將武器、船都交出來,隨后就宣布跟他們開戰。失去武裝后,迦太基進行了絕望的反抗[48],從中能很容易地推導出,迦太基人若能保留軍事實力,再加上美德,必然不會落得這種下場。

第四節 貴族政體的原則

貴族政體跟平民政體一樣需要美德。但對貴族政體而言,美德并非不可或缺。平民跟貴族的關系,相當于臣民跟君主的關系,他們被法律約束,所以相較于民主政體中的平民,他們對美德并沒有那么強烈的需求??墒且鯓硬拍苁`貴族呢?有些人想借助法律的執行束縛自己的同僚,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意識到這實際是束縛了自己。因此政治體制的性質決定了貴族團體對美德有需求。

貴族政體有種力量,是民主政體沒有的。貴族政體中的貴族組成了一個團體,他們借助自身特權與特殊利益壓制平民。而要做到這點,只需借助法律即可。

然而,貴族團體能輕易壓制別人,卻極難壓抑自己[49]。該政體的性質就是,好像要將所有人都放在法律的權威中,又好像要讓所有人都擺脫法律的權威。

這種團體要壓抑自身,只能借助兩種方法。第一是利用無與倫比的品德,從某種程度上讓貴族和平民實現平等,從而構成一個龐大的共和政體;第二是利用層次稍低的品德,借助一定的克制,讓貴族內部實現平等,從而保存他們自身。

據此可知,這種政體的靈魂是克制。這種克制不是以膽怯或懶惰為源頭的克制,而是建立在品德基礎上的克制。

第五節 美德絕對不是君主政體的原則

君主政體中的人在政策驅使下,盡量不利用美德處理重要事務,這就跟在一臺好機器中盡可能減少動作,減少對發條、齒輪的應用一樣。

熱愛國家、追求榮譽、割舍自我、犧牲自己的最大利益,以及我們只是聽說過的古人擁有的所有美德,全都不是國家得以維持的決定力量。

君主政體中所有美德都被法律取而代之,人們根本不需要美德,國家也不要求人們再擁有美德。在那里靜悄悄地做一件事,不會被人追究責任。

所有罪行從性質上來說,都屬于公共犯罪。但真正意義上的公共犯罪,還是跟私罪區分開了,私罪得名于其對個人的侵害超過了對全社會的侵害。

共和政體中的私罪帶有更多的公共犯罪的性質,即相較于對個人的侵害,私罪對國家政體的侵害更甚。君主政體中的公共犯罪帶有更多的私罪性質,即相較于對國家政體的侵害,公共犯罪對個人利益的侵害更甚。

我這樣說,是站在所有歷史基礎上的,請大家不要介懷。我知道有很多君主都具備美德,可我想說,君主政體中的平民難以具備美德[50]。

可以閱讀一下各時代的歷史學家的宮廷記錄,回想一下各國民眾對奸臣卑鄙性格的議論。這些都是他們親身經歷過的痛苦,而非推斷或是猜測。

好逸惡勞又充滿野心,驕傲自大又卑劣鄙陋,渴望財富又不想勞動,厭惡真理,奉承討好,忘恩負義,無恥下流,不守諾言,輕視公民義務,盼望君主無能,害怕遇到德行高尚的君主,最糟糕的是無時無刻不在嘲諷美德。在我看來,不管是哪個地區、哪個時代,大部分朝臣都集以上性格于一身。若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都是壞人、騙子,那很難要求底層民眾都是好人,自愿上他們的當。

若平民中真有個不幸的老實人[51],那要如何是好?在自己的《政治遺囑》中,樞機主教黎塞留婉轉地勸導君主別對這類人加以任用[52]。美德并非君主政體的動力,說得太對了!盡管君主政體的確沒將美德排斥在外,但是它也并不以美德為動力。

第六節 君主政體中美德被什么取而代之

我得加快進度,大步向前了。如若不然,會有人覺得我是在諷刺君主政體。不是這樣的,君主政體沒有這種動力,卻有榮譽這另外一種動力。這是所有個人和階層固有的觀點。它代替了我口中的政治美德,且無時無刻不在作為美德的代表。它能刺激產生最高貴的行為,要是再加上法律的力量,它就能達成政體目標,跟美德所能達成的一樣。

所以治理尚佳的君主國中隨處可見好公民,卻極少見到好人,因為要先有成為好人[53]的想法,才能成為好人[54],還要愛祖國超過愛自己。

第七節 君主政體的原則

君主政體就表示要有很高的地位、背景,甚至出身,這點前文已經提過了。榮譽能在君主政體中立足,是因為其性質要求要有好的待遇與恩賜。

在共和政體中,野心會帶來害處,但到了君主政體中,野心卻能造就很好的結果,讓君主政體變得生機勃勃。野心會不停地被壓抑,因此不會帶來威脅,這也是其在君主政體中的重要優勢。

可能你會說,這里既有離心力,不斷讓各類物體遠離中心,又有重力,將各類物體拉回中心,跟宇宙系統沒有區別。榮譽推動著政治團體各個部分的運動,借助自身作用,連接起各個部分。這導致各個部分都覺得自己是在追逐自己的利益,但其實卻是在追逐公共利益。

從哲學上說,是一種虛幻的榮譽在支配著國家的各部分,但就像真實的榮譽能為得到榮譽的人帶來好處一樣,這種虛幻的榮譽同樣能造福大眾。

迫使人們無償做各種費勁難做的事,以榮譽作為唯一的回報,不是太強人所難了嗎?

第八節 榮譽絕對不是專制政體國家的原則

榮譽絕非專制政體國家的原則,在這種國家中,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比別人的地位更高,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是奴隸,不管是什么人,不管在什么方面都是平等的。

并且榮譽有其法則與規律,從來不會迎合別人,只會迎合自己,絕不屈從。因此榮譽只存在于有固定政體和可靠法律的國家。

榮譽怎會被專制君主容忍?榮譽的榮耀在于對生命的輕視,而專制君主剛好是因為強權能殺人才掌控著強權。專制君主怎會被榮譽容忍?榮譽有規矩和連續的意愿,專制君主卻沒有半點規矩,只憑多變的情緒就能將他人的意愿全部毀滅。

專制政體國家不僅不知道榮譽是什么,連恰當地闡述其概念都做不到[55]。榮譽在君主政體中,將生命賜予一切政治團體、法律與美德。

第九節 專制政體的原則

共和政體要有美德,君主政體要有榮譽,專制政體要有恐懼。專制政體完全不需要美德,榮譽也會帶來危險。

在專制政體中,君主的權力全都轉移到了他的委托者手中。一定要用恐懼殺死所有勇氣和野心,因為其中的自命不凡者可能會造反。

寬容的政體可以松動彈簧,避免危險,只要它愿意這么做。但專制政體的君主若不能在放下高舉的權力后,馬上制服位高權重者[56],那一切便都無可救藥了。因為恐懼消失了,也就是政體的動力消失了,人民也就失去了保護。

有些土耳其法官持有這樣的觀點:若自己的權威被蘇丹的諾言或誓言束縛了[57],那自己便沒有半點義務再去信守諾言或履行約定。

平民百姓應該受到法律的審判,達官貴人應該受到君主一時興起的懲處,底層百姓可能不會被斬首,帕夏[58]卻隨時可能被斬首。所有人在提到這些可怕的政體時都膽戰心驚。最近被米利維伊斯廢黜的波斯國王因為流的血不夠多,所以其政府在被征服前已經解體了[59]。

我們從歷史中得知,圖密善在位時極端可怕的行為讓帕夏深陷恐慌,平民百姓因此得到了少許休養的時機[60],這就像洪水沖毀了一側的河岸,另外一側的河岸卻幸運地保留下來,極遠處還有一些草場隱約可見。

第十節 寬容政體和專制政體中服從的差異

專制政體的性質要求絕對服從,君主發出命令后,要馬上看到執行效果,一如一個球被另外一個球打中。

人們僅僅是種生物,服從發布命令的另一個生物,完全不存在調和、糾正、妥協、通融、平等、商議、進諫,也完全無法提出同等或更好的提議。

人們無法表示對將來的擔憂,或將命運難測當成自己不幸的原因。人們只有本能、服從、懲處,跟畜生沒有區別。

人只需要服從,討論孝順父親、疼愛妻兒、榮譽法則、健康狀況之類的自然感情,全都一點幫助都沒有。

一旦波斯國王給一個人判了刑,任何人都不能再跟國王提這個人,更不用說為其求情,國王的命令一定要執行,就算彼時國王喝醉了酒或不清醒也是一樣[61]。如若不然,國王便前后矛盾了,但法律前后矛盾是不被允許的。這種觀念從很久以前就存在于當地了,亞哈隨魯[62]曾經發布命令,將猶太人全部消滅,命令無法收回,因此只能允許猶太人自衛。

但某些情況下,可用宗教來反抗君主的命令[63]。若國王下令拋棄甚至殺害自己的父親,人們會照做;但國王若要求或命令一個人喝酒,對方卻不會喝。作為更高層次的戒條,宗教對百姓和君主同樣適用。但自然法卻是另外一種狀況,君主要跟普通人區分開來。

在實行君主政體的寬容國家,政體的動力,也就是榮譽約束著權力,榮譽宛如君王,支配著人民和國王。人們斷然不會在國王面前提及宗教法規,大臣們明白這是種非?;淖龇?。人們不停地在國王面前提及榮譽的法規,導致服從產生了一些必然的改動。榮譽生來被荒誕思想約束,服從便緊緊追隨著這些荒誕思想。

在這兩種政體中,服從雖有著不同的方式,卻有著相同的權力。君主將一直被服從,他偏向于哪邊,天平就朝哪邊傾斜。兩種政體的所有差異在于:君主政體中的君主更加英明,大臣也遠比專制政體中的大臣靈活、干練。

第十一節 綜上所述

三種政體的原則就是這樣。不過這并不表明共和政體中所有人都具備美德,只是應該具備美德。也并不表明君主政體中所有人都享有榮譽,或專制政體中所有人都懷有恐懼,只是完善的政體應該是這樣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桃市| 武隆县| 绵阳市| 时尚| 西吉县| 家居| 正宁县| 宝兴县| 合阳县| 东兰县| 泗阳县| 尼玛县| 电白县| 鞍山市| 兴义市| 衡山县| 兰坪| 永寿县| 齐齐哈尔市| 弋阳县| 瓮安县| 惠安县| 循化| 浦县| 沛县| 抚远县| 含山县| 镇宁| 太白县| 宁河县| 尉犁县| 化州市| 南昌市| 寻乌县| 桃园市| 新安县| 惠东县| 观塘区| 冕宁县| 石景山区| 阳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