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序
- 論法的精神
-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鳩
- 1483字
- 2020-12-09 16:52:42
這部書探討了無數問題,若其中之一違背了我的期待,讓讀者覺得受到了侵犯,絕對不是我的本意。我天生不愿與人爭辯。柏拉圖因出生于蘇格拉底的時代,為此對上天心存感激。而上天安排我出生在我現在身處的政體中,讓我聽從它安排我敬重的那群人的號令,我因此也很感激上天。
我有個只怕無法得到滿足的請求,就是閱讀這一部我用二十年時間嘔心瀝血完成的作品時,別只讀了幾頁就隨便做出判斷,不管是稱贊還是批評,都應針對整部作品,而非作品中的幾句話。只有讀完整部作品,才能明白作者的目的所在。
首先,我研究了人,認為在差異巨大的法律與風俗習慣中,奇特的思想并不是影響人的唯一因素。
我提出了一些原則,發現很多不同的案例主動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各個民族的歷史都是從這些原則引申而來的,僅此而已。各項特殊法律不是跟另外一項法律關聯,就是另外一項比較普通的法律的附屬。
在回顧古代時,為避免將實際存在差別的案例當成一樣的,或忽略了外表相像的案例的差別,我選擇了盡可能去掌握古代的精神。
我的原則是從事物天性中演繹出來的,而非自己的片面見解。
在此,我們要接受這些真理,一定要先找出很多真理和其他一些真理之間的關聯。越是認真思考,對這些原則就越是確定。沒有人有耐心將這些原則的所有細節全部表述出來,因此我也沒有做這樣的努力。
現在的作品好像都以突兀為特色,可這部作品中并不存在半分突兀。若能稍微放寬眼界,哪怕只是一點,突兀就會馬上蕩然無存。若非執著于事物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就不會彰顯出突兀。
我寫這部書絕無貶低任何國家中已經確立的事物的意思。這部書中存在所有民族準則的依據,據此我們還能推測出:部分幸運兒天生就對國家政治體制有著透徹的理解,而改革政治體制的提議,也只能求助于他們。
若說啟發人民不重要,那是不正確的。民族的偏見是官員的偏見產生的源頭。蒙昧時代,做再多的壞事也不必有半點畏懼。開明時代,做再大的好事也還是滿心惶恐。舊日的弊端,我們發現了并嘗試去糾正,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明白糾正自身也會存在的弊端。若憂心糟糕的會變得更糟糕,就不要去觸碰,若不信好的會變得更好,也不要去觸碰。我們是為了判斷整體,才去觀察局部;是為了清楚了解所有結果,才去探究所有原因。
我若真能做到以下這點,就能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給所有人新理由,推動他們熱愛各自的義務、君主、國家、法律,從他們身處的一切國家、政府、工作職位中獲得更多幸福。
我若真能做到以下這點,就能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讓國家的治理者掌握更多知識,學會怎樣發布命令,讓奉命做事者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新的快樂。
若我能讓世人放棄偏見,我就能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此處的偏見是這樣一些事物:它們能讓人對自己一無所知,而非對部分事物一無所知。
包含著普世之愛的普遍美德,必須要在努力教育他人的過程中投入實踐。人既能在社會中迎合其他人的思想與觀點,也能認識自身或喪失對自身的認知,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人能在天性被彰顯出來時認識它;但當其被掩蓋時,人便無法再感知它。
我寫這部作品時中斷了很多次,我無數次讓草稿隨風而逝,每天都能感到慈父的手垂下[11]。雖然我沒有主觀目的,但事實上卻在追逐自己的目標,我對規則和例外都一無所知。我找到真理,又丟掉了真理。但在找到了我的原則后,我追求的所有事物就全都朝我撲過來了。我在二十年間親眼看著自己這部作品萌芽、生長、成熟,直至完成。
在我看來,這部作品若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宏大的主題。但我并不覺得自己一點才華都沒有。我無比仰慕地看著法國、英國、德國的偉人們此前創作的那些作品。可我絕不因此灰心喪氣,我要效仿勒科萊喬說:“我同樣是一名畫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