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三種政體各自的原則和節約法 奢侈 女性地位的關系

  • 論法的精神
  •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鳩
  • 7548字
  • 2020-12-09 16:52:42

第一節 奢侈

無論何時,奢侈都跟財富不均成正比。一個能平均分配財富的國家,不會出現奢侈。因為奢侈只有一個源頭,就是便利、舒適地掠奪別人的勞動成果。

法律應做出規定,所有人都只能得到生活必需品,以此實現財富的平均分配。只要超出規定的限度,就會出現花錢和賺錢兩種情況,因此便出現了財富不均。

若為生活必需品設立限額,那只能達到限額的人奢侈度為0,有兩倍限額的人奢侈度為1,把此限額翻番奢侈度為3,再翻番奢侈度為7。限額每翻番一次,奢侈度就增加為原先的1倍再加1,遞增順序如下:0,1,3,7,15,31,63,127。

奢侈度在柏拉圖的共和國[228]中是能精確計算的。當地財產分成四個級別。第一級別剛好能脫離貧窮,第二、三、四級別分別是第一級別的兩倍、三倍、四倍。第一級別的奢侈度為0,第二級別的奢侈度為1,第三級別的奢侈度為2,第四級別的奢侈度為3。按照算術比例依次增加。

對比各國人的奢侈度和公民的財富不均,還有國家的財富不均,會發現它們共同構成了復合正比。比如波蘭公民的財富不均極其嚴重,但當地無法出現富有國家的奢侈,因為整個國家都很貧窮。

奢侈度跟城市規模,特別是首都規模同樣構成正比,所以其跟國家財富多少、個人財富不均和各地的人口密集度構成了復合正比。

人口密集度越高,人越虛榮,越想在小事中彰顯自己的獨特[229]。若人口太多,人們相互之間都不認識,會產生更多的成功機會,想出人頭地的虛榮心也會成倍膨脹。鑒于奢侈將這變成了一種可能,所有人便都擺出了高高在上的架勢。但所有人都想凌駕于其他人之上,卻導致所有人都無法超越其他人,大家都站在相同的高度上。所有人都想被人關注,卻導致無人能獲得關注。

眾人因此感到了廣泛的不便。行業中的佼佼者隨便確定自己手藝的價格,手藝平庸的人也都效仿,以至于需求和支付方法失衡。打官司就得花錢聘用律師,生病就得去看醫生。

有這樣一種觀點,若有太多人住在首都,大家就會因為距離不再遙遠,減少彼此的往來。我卻認為,聚集在一處能增加大家的欲求、需要及奇異的念頭。

第二節 民主政體的節約法

我剛剛提到,奢侈在財富均分的共和國絕對不會出現。本書第五章[230]談到共和政體的巨大優越性之一就是財富均分,因此越少奢侈的共和政體就越完備。早期的羅馬人、斯巴達人都不奢侈。沒有徹底失去平等的共和國也很少存在奢侈,因為所有人都在商業、工作、美德精神的驅使下,能夠并愿意借助自己的財產維持生計。

一些共和國強烈要求制定相關法律,重新分配土地,從性質上說,這種法律是很有裨益的,若非執行太過匆忙,便不會產生危險。這種法律忽然奪走了一些人的財富,增加了另外一些人的財富,引發了從很多家庭擴張到整個國家的革命。

奢侈在共和國逐漸深入人心后,人的精神也會逐漸轉移到個人利益中。有些人只求得到生活必需品就足夠了,這種人僅有的期待便是國家和個人榮譽。但內心被奢侈侵蝕的人卻存在其他很多欲望。因為法律阻礙了他,他很快就會變成法律的仇敵。雷吉厄姆[231]的守軍一過上奢侈的生活,就對當地居民展開大屠殺。

腐敗后的羅馬人馬上產生了無盡的欲望,一項很明顯的證據就是他們確立的物價。法萊納葡萄酒[232]每瓶售價一百羅馬德尼爾[233],黑海岸邊出產的咸肉每桶售價四百德尼爾,一名優秀的廚師價值四泰蘭[234],年輕的侍者幾乎是無價之寶。如果所有人都醉心于奢侈,演變成了一種社會風尚[235],那要置美德于何處?

第三節 貴族政體的節約法

不完備的貴族政體有種讓人不悅的狀況,當地富足的貴族卻不能花錢,所以應摒棄背離節約精神的奢侈。這導致那里不是沒有錢的窮人,就是有錢不能花的富人。

威尼斯法律迫使貴族節儉成風,除了高級妓女,什么都不能讓他們花錢。這就是威尼斯人維持產業的方法,最被輕視的女人可以安全地花錢,給她們錢花的人卻過著全世界最暗無天日的生活。

在這方面,那些好的希臘共和國建立了一些好的制度。富人在節日慶賀、唱詩活動、馬車、賽馬、花費較多的官職上花錢,因此無論富足還是貧窮,都會給當地人帶來負擔。

第四節 君主政體的節約法

塔西佗曾提及[236],對財富的推崇使得日耳曼民族的蘇約納人只接受君主一人統治。顯然奢侈對君主政體尤其合適,節約法對這種政體完全沒有必要。

君主政體的體制導致貧富差距懸殊,因此奢侈就變得很有必要了。富人如果不肆意揮霍財富,窮人便會活活餓死。更有甚者,可以說貧富差距越是懸殊,越需要富人揮霍財富,奢侈的增加也要遵從相同的比例,這點之前已經說過了。一些公民的生活必需品被奪走了,導致個人財富增加,應將這些生活必需品物歸原主。

所以君主國要想維持下去,奢侈就要按照農民、手工藝人、生意人、貴族、官員、大包稅人、君主的順序逐層遞增,如若不然,將一無所有。

羅馬的元老院由以下成員構成:嚴肅的官員、法學家,以及腦子里全都是古老觀念的人。奧古斯都掌權期間,有元老院成員建議對女性的奢侈風俗予以修正。我們從狄奧的作品[237]中發現,元老院成員這一不討喜的要求,被奧古斯都巧妙避開了,因為奧古斯都正致力于瓦解共和政體,建立君主政體,這是個讓人驚訝的發現。

提比略掌權期間,市政官在元老院提議,重新開始實行古代的節約法[238]。這位明君表示反對:“若在當前這種情況下恢復這種法律,可能會導致國家難以維系下去。羅馬將如何維系?各行省將如何維系?我們以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公民,講求節約,但時至今日,整個世界的財富都為我們享用,一切主人和奴隸都在幫我們工作。”已經沒有必要再實行節約法了,對這一點他再明白不過。

同樣是提比略掌權期間,元老院有人建議為避免將放蕩的風氣傳播到行省,應禁止省督帶自己的太太去行省。這項建議被否決了。原因是“古代嚴肅端莊的風尚已經演變為一種更舒適的生活方式[239]”。人們感受到了對一種新風尚的需求。顯然,君主國不能缺少奢侈,專制國就更是這樣。君主國的奢侈是享受既有的自由,專制國的奢侈是濫用奴役帶來的裨益。一名奴隸受命于主人,去對其他奴隸實行殘暴統治,他不確定今天的享受明天還能不能繼續,因此盡情享受奢侈、淫威、肉欲,就成了他僅有的樂趣。

我們從所有這些想到,共和政體因奢侈覆滅,君主政體因貧窮覆滅[240]。

第五節 節約法在何種情況下會有利于君主政體

13世紀中期,阿拉貢[241]根據共和政體的精神或某些特殊狀況的需求,制定了節約法。亞克一世[242]頒布命令,國王與全體臣民每一餐的肉食不能超過兩種,且每一種都只能選用一種烹飪方法,唯一的例外是自己捕獲的獵物[243]。

瑞典現在也制定了節約法,不過目的有別于阿拉貢。根據共和政體中節約法的精神,國家可以為實現絕對節約,制定節約法。但這并非阿拉貢的目的,我們從事物性質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節約法也能以相對節約為目的。一個國家發現外國的商品價格太高,便大幅增加本國商品的出口,導致外國商品的輸入無法彌補本國商品的不足,因此嚴禁再進口。瑞典現在的節約法精神便是如此[244]。只有這種節約法才適合君主國。

總之,越是貧窮的國家,越容易因相對奢侈覆滅,因此對相對節約法的需求也就越強。越是富裕的國家,越容易因相對奢侈變得更富裕,因此應小心不要制定相對節約法。此處論述的只是相對節約,更深入的論述見本書與商業相關的部分[245]。

第六節 中國的奢侈

一些國家因特殊原因,要制定節約法。氣候能讓人口大大膨脹,但也能讓這些人謀生的方法充滿變數,因此有個很好的應對方法就是讓所有人都參與農業生產。奢侈在這種國家中很危險,要有極為嚴格的節約法。所以要先關注人口數與生計難度的關系,然后才能了解對奢侈應持何種態度,是鼓勵還是禁止。英國的土地產出的糧食數目,比農民和服裝制造者需要的數目多得多,所以當地出現了一些生產時尚產品的藝術門類,奢侈也隨之發展起來。法國的小麥產出用于滿足農民和工人的需求綽綽有余。而外貿又能用大量生活必需品交換時尚產品,因此奢侈不會讓法國人感到畏懼。

中國卻剛好相反,女性有著非常強大的生育能力,人口迅速膨脹,再怎樣開墾土地都只能勉強維持生計。中國跟所有共和國一樣[246],需要勤儉節約的精神,奢侈會為其帶來害處。一定要避開那些只能提供享樂的工藝,參與創作生活必需品的工藝。

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在詔書中體現的精神就是如此。唐朝有位皇帝在詔書中表示:“我們的先人告誡我們,只要有一個男人不耕田,一個女人不織布,帝國就會有人挨餓受凍……”他據此頒布命令,拆掉了大量寺廟[247]。

第二十一個朝代的第三位皇帝[248]掌權期間收到了別人進貢的寶石。由于寶石不能為百姓提供食物和衣服,皇帝不想將百姓的勞動浪費在這種東西上,于是下旨將出產這些寶石的礦山關閉了。

建文帝曾表示[249]:“連平民百姓不得不賣出的女兒都穿著繡花鞋,我們居然奢侈到了這種地步。”莫非要滿足很多人的穿衣需求,就要讓一群人給一個人做衣服?要滿足很多人的食物需求,就要讓十個人給一個人耕田?

第七節 中國的奢侈帶來的致命后果

中國歷史上前后出現了二十二個朝代,即經歷了二十一次朝代更替,還有無數其他或大或小的動亂。最開始的三個朝代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因為其管治良好,疆土也沒有之后那么大。整體而言,不管是哪個朝代,建立之初都是很不錯的。各個朝代剛剛建立時,的確都擁有中國必不可少的美德、慎重、警惕,但到了覆滅前夕,這些就都消失了。開國皇帝飽受征戰之苦才推翻了荒淫無道的前朝,美德帶來的好處和奢侈帶來的害處他們都深有感觸,自然會珍視美德,畏懼奢侈。但經歷了三四位皇帝后,繼位者在腐敗、奢侈、懶惰、享樂中逐漸淪陷,在宮中深居簡出,精神不振,壽命越來越短,皇室衰落,朝臣和太監把持朝政,新皇帝都是幼小的孩子。就這樣,皇宮成了國家的敵人,眾多散漫之人匯聚其中,侵占了辛勤勞動者的所有成果。皇帝要么被殺,要么被篡位,新的朝代建立起來。而新朝在經歷了三四位皇帝后,又出現了皇帝在宮中深居簡出的狀況。

第八節 大眾的貞操

對女性而言,美德喪失會馬上暴露出她們的無數缺陷,讓她們的內心迅速而徹底地墮落。喪失了最重要的這個點,會讓其他方面也跟著墮落。因此判斷淫亂是平民政體國家最大的不幸,同時預示著政體的更替,是有據可循的。

因此當地好的立法者會要求女性要維持一定的端莊。本國無論是邪惡本身還是邪惡的外表,都被他們排斥。在風月場所交際,是被他們禁止的,因為這會導致人們的懶散,女性墮落前,先連累他人墮落,重要的事物不被重視,毫不重要的事物卻得到了一定價值,導致世人做事只以女性擅長制定的玩世不恭準則為依據。

第九節 女性在各種政體中的地位

女性在君主政體中很少受到約束。她們憑借自身的門第和品階時常出入宮中,在宮中表現得沒有半分約束,因為宮廷能容忍的基本就只有她們這種自由的精神。女性的魅力與熱忱,成了所有大臣獲取更多財富的工具,宮中隨處可見女性與奢侈,因為女性性格懦弱,雖不傲慢,卻很虛榮。

專制政體中的女性不會帶來奢侈,但奢侈會以她們為目標。她們應是百分百的奴隸。所有大臣都遵從政體精神,并將從其他地方發現的規則帶到家中。大臣們生怕女性不檢點會給他們招來麻煩,因為專制政體的法律相當殘酷,且通常會即時執行。爭吵、輕浮、厭惡、喜好、嫉妒、憤怒等女人討好達官貴人的小手段,要是出現在宮中,必然會引發相應的結果。

再加上這些國家的君主個個將人性玩弄于股掌之中,有一大堆妻妾,多重考慮迫使他們將妻妾幽禁在宮中。

共和政體的女性擁有法律方面的自由,卻被風俗約束。當地排斥奢侈,所以對腐朽、邪惡同樣排斥。

有種宗教將純粹的風俗當成美德的組成部分,認為這點就算對男性也是適用的。然而,這種宗教并未在希臘占據主導地位。希臘城市中有種盲目的弊端在瘋狂拓展,愛情只存在一種展現形式,讓人不知該怎樣表達,婚姻中只有友情[250]。基本從來沒有一個民族的治理能好到讓女性的美德、節約、貞操都毫無瑕疵的地步[251]。

第十節 羅馬的家庭法庭

羅馬人并未像希臘人那樣,設立專門的官員,監督女性的行為。監察官像監督共和國其他所有人一樣,監督女性。希臘專門官員發揮的作用,由家庭法庭[252]取而代之[253]。

丈夫邀請妻子的親戚過來,當著他們的面,審訊自己的妻子[254]。家庭法庭保護了共和國的好風化,反過來,好風化也保護了家庭法庭。除違法案件外,家庭法庭還審判風化案。而好風化是審理風化案的必要前提。

家庭法庭只能隨意確定量刑,這是實情。因為要把跟風化、莊重相關的規定全都收入一部法典中是非常困難的。法律能比較容易地規定人對其他人應盡的義務,但很難規定人對自己應盡的義務。

家庭法庭審判的是女性日常的行為,但唯有通奸這種罪名在被家庭法庭指責外,還要再被公訴。因為:第一,共和國中這種嚴重破壞風化的案件會引來政府的關注;第二,女性行為不檢點,可能會讓人疑心其丈夫是不是也已出軌;第三,有人憂心若不這樣做,遇到這種案件時,連忠厚老實之人都會裝作沒事發生,不去懲處、報復。

第十一節 羅馬的審判制度怎樣隨政體改變

因為風化好,才要建立家庭法庭;同樣是因為風化好,才要提起公訴。所以二者在風化不好時會變得可有可無,會伴隨共和政體一同消失[255]。

一則建立常設審判制度就意味著審判官分別有了各自的統轄范圍;二則審判官逐漸養成了習慣,負責所有案件[256]的審判工作,要借助家庭法庭審判的案件不斷減少。這大大出乎歷史學家的預料,因為提比略讓家庭法庭審判案件對他們而言很特殊,是再現了古代的訴訟程序。

公訴制度在建立君主政體、改變風俗后,也走到了終點。因為大家憂心在被一名女性輕視、拒絕后,一名卑鄙的男性可能會很羞惱,并對她的品德心生憤恨,以至于想要殺死她。根據《尤里安法》,要先控訴丈夫慫恿了妻子的不檢點,之后才能控訴妻子通奸。這導致這種控訴大大減少,近乎為零[257]。

希科塔斯五世[258]好像有意恢復公訴[259]。可沒有什么政體比他的君主政體更不適合實行這種法律,這點稍作思考就能明白了。

第十二節 羅馬人對女性的監護

羅馬法永久監護一切女性,只除了被夫權掌控的女性[260]。監護權掌握在其男性近親手中。處在這種監護中的女性受到了極大的束縛,這點從一句俗語[261]中就能看出來。對共和政體而言,這樣做是有好處的,但君主政體根本不需要這樣[262]。

根據野蠻民族的法典,古代的日耳曼女性好像也受到了永久監護[263],這種做法被日耳曼人建立的各君主國承襲,不過目前已經消失了。

第十三節 羅馬皇帝針對女性的不檢點行為制定的刑罰

《尤里安法》中有對通奸罪的刑罰規定,但該法律和之后制定的有關法律都只標志著風化惡劣,而非風化良好。

與女性相關的一切政治制度,到了君主政體中都改變了。懲處她們的罪行已經代替在她們之中建立良好的風化,成了問題的關鍵所在。由于不包含在這些罪行中的通奸罪已不再受到懲處,因此要制定新的法律懲處她們。

羅馬皇帝面對風化極度惡化的狀況,被迫制定了一些能稍微控制不檢點行為的法律,但并非全面改變風化。一切法律對此做出的反證,都不及歷史學家的記錄為此提供的證明更有力。從狄奧的作品中,我們能發現奧古斯都對這件事的做法,還有他在擔當執政官、監察官期間,怎樣避開了眾人對他的要求[264]。

歷史學家的作品中提到,奧古斯都和提比略執政期間,曾嚴厲判處了幾名羅馬貴婦的不檢點行為。但在展現這兩朝精神之余,歷史學家也將這些判決的精神展現出來了。

懲處女性親戚的不檢點行為,是奧古斯都和提比略的主要目的所在。他們懲處的不是惡劣的風化,而是編造出來的大不敬和大逆罪[265],想借機公報私仇,獲得更高的威望。所以這種暴政遭到了羅馬著作家的激烈反對。

《尤里安法》的刑罰較輕[266]。羅馬皇帝向法官提出要求,判決時要在他們制定的法律基礎上施以更重的刑罰。歷史學家強烈批判了這一做法,因為這會使法律受到踐踏,至于這些女性應不應受到這么重的刑罰,他們并不理會。

濫用古法是提比略暴政的重要手法之一[267]。他恢復了家庭法庭,以便讓某位羅馬貴婦受到比《尤里安法》更重的刑罰[268]。

這些對女性的規定跟平民百姓的家庭沒有關系,只對元老院成員的家庭適用。沒有理由就不能指控那些達官貴人,而貴婦行為不檢點卻剛好給出了數不盡的理由。

簡而言之,一人執政政體并不以好風化為原則,這點之前我已經說過了,最開始的幾名羅馬皇帝都為此做出了最好的證明,而質疑者要想消除質疑,只需閱讀塔西佗、蘇埃托尼烏斯、尤維納里斯、馬提亞爾等人的作品即可。

第十四節 羅馬人的節約法

放蕩與奢侈相互關聯,奢侈造就了放蕩,放蕩推動了奢侈,這便是我們探討放蕩的原因。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欲望,又怎能壓抑自己內心的脆弱?

除制定一般性法律制度外,羅馬監察官還要求官員們制定了一些讓女性保持勤儉節約風尚的特殊制度。如《法尼安法》《利西尼安法》、《歐皮安法》。蒂托·李維的作品中談到,元老院在女性要求廢除《歐皮安法》時暴跳如雷[269]。瓦萊里烏斯·馬科希姆斯[270]認為,羅馬一旦廢除了該法律,便進入了奢侈時代。

第十五節 各種政體中的嫁妝與婚姻利益

為維護丈夫的地位和身份,君主政體中的嫁妝數目要龐大。共和政體中不應倡導奢侈[271],因此嫁妝數目不必太大。專制政體中基本不用嫁妝,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女性等同于奴隸。

法蘭西法律中的夫妻財產共有制度能讓女性關注家庭,盡可能做好家務,無論其內心是不是愿意這么做,因此對君主政體非常適用。而由于共和政體的女性擁有更多美德,因此該制度對共和政體不算適用。而在專制政體中實行該制度就太荒誕了(因為專制政體中的女性基本都是屬于主人的財產)。

鑒于自己的身份,女性非常向往婚姻,因此對她們而言,法律規定她們能從丈夫財產中得到多少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但到了共和政體中,這種財產就會引起禍端,因為女性個人財產會造成奢侈。而到了專制政體中,這種財產唯一的作用便是讓她們勉強維持生計。

第十六節 薩尼特人的一種良好風俗

薩尼特人有種風俗,這種風俗在小型共和國,特別是在他們那種情況下產生了很好的效果。青年男子全部集合起來,接受評判,評判最高的那位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姑娘結婚。排在第二位的緊隨其后挑選妻子,以此類推[272]。由于年輕人的財富中更受重視的是美德和對國家的奉獻,因此這種方法很值得推崇。在該領域中最富有的年輕人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國內任何一位姑娘。愛情、美麗、貞潔、美德、出身、財富全都能算作美德的嫁妝。這種獎勵不會給小國帶來什么負擔,幾乎沒有一種獎勵比這更崇高,更偉大,更能影響兩性關系了。

薩尼特人的先人是斯巴達人。柏拉圖制定的法律制度類似于薩尼特人的風俗[273],僅僅是完善過后的萊庫古法律。

第十七節 女性執政

無論是從理性還是天性上說,女性執政都是不恰當的,但埃及人卻由女性執政。可是這樣評價女性執政是不恰當的。因為柔弱導致女性在家庭中不占主導;但柔弱卻賜予了執政的女性仁慈、寬容,比嚴厲、殘暴更容易實施仁政。

印度的女性執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地一般規定,若男性并非有王族血統的母親所生,王位就交由有王族血統的母親所生的女兒繼承[274]。另外安排一些輔政者,幫助女王承擔起治理國家的大任。史密斯先生的記錄[275]中提到,非洲的女性執政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有俄羅斯、英國,共同證明了女性執政不管是在寬容政體還是專制政體中都能取得成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州市| 阜阳市| 潞城市| 繁峙县| 皋兰县| 诏安县| 墨脱县| 沂源县| 吉木萨尔县| 福贡县| 甘肃省| 斗六市| 乐安县| 五莲县| 麦盖提县| 古田县| 阳新县| 兴文县| 松潘县| 江城| 泽普县| 彩票| 辽宁省| 乌鲁木齐市| 佛学| 赤城县| 潮安县| 池州市| 吉安市| 彰化市| 甘洛县| 晋江市| 安西县| 廉江市| 常德市| 同江市| 雅安市| 库伦旗| 玉树县| 大余县|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