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三種政體原則的腐壞

  • 論法的精神
  •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鳩
  • 8548字
  • 2020-12-09 16:52:42

第一節 本章宗旨

各種政體的腐壞基本都以原則的腐壞為起點。

第二節 民主政體原則的腐壞

民主政體原則的腐壞始于以下狀況:人民拋棄平等精神,推崇極端的平等精神,所有人都要跟自己選舉的領導人保持平等。人民在這種情況下,連委托他人行使權力都無法容忍,所有事都要親力親為,取代元老院議事,取代官員行使職權,取代法官審理案件。

在共和政體中,美德不復存在。人民要行使官員的權力,導致官員失去了人民的敬重。元老院議事喪失了重大的意義,導致元老乃至老年人都失去了人們的敬重。老年人不再受到敬重,父輩也就不再受到敬重。不必再尊重丈夫,也不必再遵從主人。所有人都愛上了無拘無束的生活,約束人或是被人約束都會讓人疲憊、郁悶。妻子、兒女、奴隸不再服從任何人。喪失了風化,喪失了對秩序的熱愛,最后終將喪失美德。

色諾芬在《專題論文集》中傳神地展現了某個共和國人民對平等的濫用。所有客人挨個說自己為什么會覺得滿意。夏米德表示:“我很貧窮,所以我對自己很滿意。過去我很富有,被迫討好那幫誹謗者,因為我知道自己處在那樣的地位中,很容易被他們設計,卻很難設計他們。共和國不停向我征稅,我根本逃不開。而變窮反倒讓我得到了威望,不再受人脅迫,還可以去脅迫別人,要走要留都隨我。有錢人全都退到一邊,給我讓出路來。我從過去的奴隸變成了如今的國王。過去我為共和國交稅,如今共和國卻養著我。我什么都不必畏懼,還能期待收獲。”

當人民委托的人想腐壞人民,以隱藏自己的腐壞時,便會給人民帶來災難。他們只跟人民談論人民的偉大,以避免人民看清他們的野心,他們不斷慫恿人民走向貪婪,以避免人民看清他們的貪欲。

無論是在腐壞他人的人中間,還是在已被腐壞的人中間,腐壞都在不斷加劇。人民會瓜分一切公共財產。這幫懶散的人卻要掌管政務,這幫貧窮的人卻要追求奢侈。但懶散和奢侈讓他們只能去搶掠國庫。

不必吃驚于用錢能買來選票。要多多給予人民,只能多向人民索取,這必然會導致國家覆滅。人民從自由中得到的越多,就會越快喪失自由。很多小的暴君由此產生,他們匯集了大暴君的全部缺陷。連殘留的少許自由都不被容忍,由此產生了暴君,人民喪失了包括腐壞帶來的利益在內的所有東西。

所以民主政體要預防兩種極端,不平等精神和極端平等精神。前者會讓民主政體變為貴族政體或一人獨裁政體,后者會讓民主政體變為獨裁專制政體,就像以被征服告終的獨裁專制政體。

那些腐壞了希臘各共和國的人,確實沒有全部變成暴君,相較于軍事技巧,他們更沉迷于辯論技巧,更何況所有希臘人都對顛覆共和政體的人深惡痛絕。所以無政府狀態的情況越來越糟糕,最后滅亡,而沒有演變成暴政。

然而,一般說來,腐壞很難引發的大災難卻在敘拉古[276]發生了。其位于從寡頭政體演變為暴君政體的很多小國[277]之中,國內設立了一個元老院[278],但歷史上卻罕有相關記錄。從頭到尾,這座城市都處在放縱[279]或壓迫中,受到自由和奴役的雙重折磨,二者宛如暴風驟雨,持續進攻這座城市。其表面看來非常強大,可實際上,外部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力量,都能使城市中爆發革命。由始至終,這座人口眾多的城市都只有兩種殘酷的選擇,擁立暴君或自己成為暴君。

第三節 極端平等精神

真正的平等精神和極端平等精神之間的距離,等同于天與地之間的距離。真正的平等精神不是所有人都是發布命令者或接受命令者,而是服從、領導與自己平等的人。是要讓與我們平等的人做主人,而非完全不需要主人。

原始社會中的人生來平等,可原始社會不能一直存續。社會讓人喪失了平等,要重新建立平等,必須借助法律。

秩序良好的民主政體和秩序糟糕的民主政體存在巨大差別,前者只在所有人都是公民中實現了平等,后者還在所有人都是官員、元老、法官、父親、丈夫、主人等身份中實現了平等。

美德生來就緊靠自由,但其與極端自由、與奴役都一樣距離遙遠。

第四節 人民腐壞的特殊原因

人民能因巨大的成功,特別是人民功不可沒的成功變得傲慢,不再聽從指揮。他們對官員心存妒忌,以至于對全體官員都心存妒忌;他們對政府懷有敵意,以至于和政治體制對立。雅典人的共和國因此被撒拉彌海戰中對波斯人的勝利腐壞[280],敘拉古共和國因此被雅典人的失敗毀滅[281]。

馬賽共和國之所以一直井井有條,維持本國的原則,就是因為其從來沒有經歷過從不為人知到名聲大震的劇變。

第五節 貴族政體原則的腐壞

若貴族政權變得獨斷獨行,貴族政體就腐壞了,無論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都不再擁有美德。

執政的各個家族若都能遵從法律,就是一個君主政體,由多個君主共同管理,由于所有君主都被法律約束,從性質上說便是一個很好的專制政體。但執政的各個家族若都不遵從法律,那就是一個專制政體,由多個專制君主共同管理。

此時只有在貴族和貴族中間才存在共和政體。統治集團中是共和政體,被統治集團中卻是專制政體。兩個最不協調的集團就此產生。

腐壞在貴族實行世襲制后空前加劇[282],貴族在這種情況下已基本喪失了寬容。若貴族人數比較少,就會有很大的權力,不過相應的也會降低安全度。若貴族人數比較多,權力就會比較小,不過相應的會有比較高的安全度。根據這一規律,安全度會隨權力的增加越來越低,最終出現了專制君主,兼具無上的權力和極端的危險。

在世襲貴族政體中,若貴族人數比較多,政治便不會太過殘暴,但人民的精神會因美德的缺失變得散漫、懶惰、放縱,導致國家變得弱小,喪失動力[283]。

要保持貴族政體原則的力量,要滿足以下幾點:法律讓貴族覺得相較于發布命令的危險與疲憊,其帶來的快樂簡直微不足道;國家內部沒有威脅,但外部并不穩定,讓人擔憂。

君主政體要得到榮耀與安全,需有一定的自信才行;反過來,共和國卻一定要保持恐懼[284]。希臘人的法律得以維持,靠的是對波斯人的恐懼。迦太基與羅馬相互威脅,因此都變得更強大了。這可真奇怪!安全會讓這些國家變成一潭死水,早晚要走向腐壞。

第六節 君主政體原則的腐壞

在元老院、官員、法官的權力被人民剝奪后,民主政體就會轉變成大眾專制政體。在貴族集團特權或城市特權被剝奪后,君主政體就會腐壞成獨裁專制政體。

曾有一名中國作家表示:“晉朝和隋朝的皇帝事事都要親力親為,而不肯像古人一樣,只做他們唯一應做的事——總攬大局[285]。”這名中國作家說的剛好就是絕大多數君主政體腐壞的原因。

君主政體在出現以下狀況時會走向滅亡:一是君主認為相較于遵守事物的秩序,改變其秩序更能彰顯自己的權力;二是君主獨行獨斷,剝奪一些人世襲的職位,安排給另外一些人;三是相較于自身意志,君主更喜歡自己的一時興起。

君主若事事親力親為,將國家集中于都城,將都城集中于王宮,將王宮集中于自己一人,就會導致君主政體很快走向滅亡。

除此之外,若君主對自己的權威、地位、受到的愛戴估計過低,不明白君主要像專制君主應明白自己處在危險中一樣,感知到自己處在安全中,那君主政體同樣也會走向滅亡。

第七節 續上文

君主政體的原則會在以下狀況中腐壞:最高官位變成最高奴役的標志,貴族不再受到人民的尊重,而變成了獨斷權力可恥的工具。

君主政體的原則會在以下狀況中腐壞:賜予榮譽與榮譽感產生矛盾,罪惡[286]與尊貴集中于同一人身上。

君主政體的原則會在以下狀況中腐壞:君主把公正變成殘酷;君主將美杜莎[287]的頭掛在脖子上[288],就像羅馬皇帝一樣;君主像康茂德[289]對自己的雕塑要求的一樣,露出脅迫、恫嚇的表情[290]。

君主政體的原則會在以下狀況中腐壞:卑鄙的人靠著低聲下氣討好別人獲得尊貴的身份,自鳴得意,覺得所有這些都是君主賜給他們的,跟國家沒有關系。

可若是君主的權力越大,安全度就越低,一如各時代的歷史彰顯的那樣,那腐壞該政權,直到其性質改變,不也是背棄君主的大逆罪嗎?

第八節 君主政體原則腐壞的危險

從一個寬容政體變成另外一個寬容政體,如從君主政體變成共和政體,從共和政體變成君主政體,不會有什么問題,但從寬容政體變成專制政體就會產生問題。

直到現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治理國家仍以風俗為依據。但若在某地借助長期權力濫用或大型征服戰爭建立專制政體,無論是風俗還是氣候都沒有力量反抗。這會導致世界這個美麗部分[291]的人性,至少會在一段時期內遭受世界其他三部分[292]遭受的凌辱。

第九節 貴族在多大程度上傾向于維護王位

英國貴族將自己和查理一世都葬在了王位的廢墟底下。菲利普二世在這之前,用自由一詞迷惑法蘭西人,貴族一直維護王位,將對國王的服從當成榮譽,把和民眾分享權力當作奇恥大辱。

奧地利王室曾持續壓迫匈牙利貴族,殊不知終有一日,這些貴族會產生巨大的價值。其拼命剝削這些貴族為數不多的財富,對他們之中的人才卻視若無睹。等到奧地利被眾諸侯瓜分,該君主國各方袖手旁觀,導致其接連失利。只有還剩一口氣的貴族奮起反抗,勇往直前,將犧牲與摒棄前嫌視作榮譽。

第十節 專制政體原則的腐壞

專制政體的原則從本質上說就是腐壞的,因此其腐壞一直在持續。其他政體是因為一些特殊的意外事件毀壞了其原則,導致其滅亡,專制政體卻不是這樣的,是內部的弊端導致了其滅亡,除非某些因素能阻止其原則的腐壞。因此專制政體只有在以下狀況中才能維持:氣候、宗教、形勢、人民的智慧等因素,迫使其遵守一些秩序,接納一些原則。這些因素能大大影響專制政體的性質,但不能改變其性質。專制政體僅僅是在短時間內被掌控,但還是像以前一樣殘暴。

第十一節 政體原則完好與腐壞的自然結果

若政體原則腐壞,那無論法律多好,都會變得糟糕,進而對國家造成損害。若政體原則完好,由于原則的力量能推動一切,那糟糕的法律也能發揮好法律的效果。

克里特人用起義這種特殊的方式,讓高級官員都能遵從法律[293]。某些平民奮起驅逐官員,迫使其恢復平民身份。在人民看來,這樣做符合法律規定。這種用起義避免濫用權力的制度,好像能滅亡一切共和政體,但克里特共和國并沒有因此滅亡。因為[294]:

古代人在說到最愛國的民族時,首先提到的一定是克里特人。柏拉圖曾說過[295],對克里特人而言,祖國是個太過親切的詞匯。他們對祖國的稱謂是一個用來表示母愛的詞語[296],愛國之情讓一切得到了糾正。

波蘭的法律也規定了與起義相關的內容,但結果證實這種治病良方除克里特人外,無人能成功應用。

希臘人創造體育運動,也少不了良好的政體原則。柏拉圖曾表示:“斯巴達人與克里特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優秀民族,正是因為他們創立的這些有名的競技活動。一開始,大家免不了會覺得害羞,可最后還是服從了公共利益。”該制度在柏拉圖生前令人驚嘆[297],關系到軍事技術這一重要題目。但希臘人喪失美德后,該制度居然連帶著毀滅了軍事技術。上角斗場是為了腐壞,而不再有鍛煉身體的目的[298]。

普魯塔克提到[299],在跟他生活于同一時代的羅馬人看來,希臘人之所以淪落成奴隸,主要是因為這些競技。實際情況則剛好相反,這些競技之所以走向衰落,是因為希臘人淪落成了奴隸。普魯塔克所在的時代[300],青年人因公園中的裸體搏斗、角力變得怯懦,在低等情欲中沉溺,成了賣藝人。但在伊巴米農達的時代,因為時常角力,底比斯人在琉克特臘戰爭中取得了勝利[301]。

只要國家能保留其原則,就不會出現多少糟糕的法律,一如在論及財富時,伊壁鳩魯所言:“腐壞的是酒壇,而非酒。”

第十二節 續上文

最開始,羅馬的法官都是由元老院成員組成的。該特權被格拉古兄弟[302]轉移到了騎士手上。德魯蘇斯將其交到了元老和騎士手中,蘇拉只將其交到了元老手中。克塔將其交到了元老、騎士、財政官手中。愷撒從財政官手中收回了該特權。安東尼又把元老、騎士、百人長編成了十人隊。

共和國腐壞后,要壓制正在滋生的邪惡,唯一的方法是鏟除腐壞,重建原則,其他一切方法都無法生效,還可能引發新弊病。羅馬保有完好的原則時,可由元老掌握審判權,權力不會遭到濫用。但羅馬腐壞后,不管是由元老、騎士、財政官中任意一方單獨掌握審判權,還是由其中兩方、三方共同掌握審判權,抑或是由其他任何一方掌握審判權,都不可能消除弊病。騎士不會比元老更具美德,財政官不會比騎士更好,騎士跟百人長同樣德行惡劣。

羅馬平民被允許跟貴族一樣做官時,他們覺得政府會被平民的支持者掌控也是理所應當的。事實并非如此,盡管羅馬人允許平民做官,但還總是選舉貴族。因為人民德行高尚且寬容,享有自由,不重視權力。等他們失去自身原則后,權力越大,就越不慎重,最后會變成自己的暴君與奴隸。他們喪失了自由的力量,放縱自我,因此變得軟弱。

第十三節 誓言對有品德人民的影響

蒂托·李維表示,相較于其他民族,羅馬人最晚出現驕奢淫逸的風氣,其對節約、貧窮的推崇卻持續了最長時間[303]。

在羅馬人中間,誓言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沒有什么比誓言更能讓羅馬人遵從法律制度。很多時候,羅馬人不能為了榮譽和國家做的事,卻能為誓言而做。

執政官昆克提烏斯·金吉納杜斯為討伐埃魁人和沃爾希人,準備在羅馬募集一支軍隊,見保民官不答應,他便說:“那好,就讓去年向執政官立誓的人在我的旗幟下進發吧[304]。”保民官大叫誓言已經失效,因為昆克提烏斯在去年立誓時還是個平民。可保民官的大叫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相較于那些想要引領他們的人,人民對宗教更加虔誠,對保民官提出的區別與解釋絲毫不予理會。

當這支平民組成的隊伍想撤退到圣山時,想起自己對執政官發下的追隨其參戰的誓言[305],又猶豫了。他們因此想把執政官殺掉,卻聽人說就算殺掉所有執政官,誓言依然有效。他們想要犯下的罪行,比較清晰地表明了他們對背叛誓言的觀念。

坎奈一戰[306]過后,人民驚慌不已,想要撤退到西西里去,西庇阿[307]要求他們立下誓言,無論如何都要守住羅馬。其他所有畏懼,都比不上對背叛誓言的畏懼。羅馬就像一艘船,飄搖在暴風驟雨之中,宗教和風俗成了兩個死死掌控它的錨。

第十四節 政治制度中最細微的變化怎樣損壞原則

亞里士多德表示,迦太基共和國的治理上佳。波利比阿說,迦太基的元老院在第二次布匿戰爭[308]期間,失去了近乎全部權威,這成了其一項嚴重的不足。蒂托·李維表示,重返迦太基時,漢尼拔看到官員、貴族私吞公共財產,還濫用權力。因為同一個政體的原則,在同一時間,官員失去了品德,元老院失去了權威。

眾所周知,羅馬人的監察制度是一項奇跡,但其曾在一段時期內變成了一項重擔。不過由于彼時奢侈還在腐壞之上,人們還是選擇了支持該制度。克勞狄烏斯[309]削弱監察制度后,奢侈就被腐壞超越了,監察制度好像自動消亡了[310]。在奧古斯都和克勞狄烏斯掌權期間,監察制度被破壞,之后應要求恢復,然后再被舍棄,最后徹底廢除,再無半點用處。

第十五節 維持三種原則的有效方法

大家要明白我的想法,需要先閱讀之后的四章。

第十六節 共和政體的突出特色

從性質上說,共和國要想存續下去,面積不宜大。大共和國財富眾多,所以很少有節制精神,單個公民的財富過多,便產生了各自不同的利益。最開始,一個人會覺得就算沒有祖國,自己也能獲得幸福、偉大、榮譽,但很快他就會覺得,要顯示自己的偉大,一定要將祖國徹底毀滅。

大共和國的公共福利顧慮眾多,被各種特殊狀況和偶然因素牽制,淪為了犧牲品。小共和國的所有公民對公共福利的感知、了解更深,距離更近。所以弊病不會廣泛存在,受到的保護也比較少。

一切戰爭都未能使斯巴達的領土減少,這便是斯巴達能長久維持的原因。斯巴達以自由為僅有的目標,榮耀便是自由能帶來的唯一利益。

希臘各共和國的精神便是對自己的領土與法律感到滿足。雅典生出了野心,還傳給了斯巴達。但這種野心是為了統治自由人民,而非奴役奴隸;是為了領導聯盟,而非毀壞聯盟。而由于君主政體更偏重于對外擴張,因此君主政體興盛起來后,所有這些就都消失了。

共和政體之外的其他一切政體都難以在一個城市中存續下去,除非有特殊狀況。該小國的君主手握大權,卻沒有太多的方法使用權力,讓自己的權力獲得尊重,因此他會壓迫人民,隨意踐踏人民,這是很順理成章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這種君主極易受到外部甚至是內部勢力的壓迫,人民也隨時會對他群起而攻之。這種君主若只掌控著一座城市,只要趕走他就能結束一切;但他若掌控著多座城市,這便只是個開端。

第十七節 君主政體的突出特色

君主政體的國家面積要恰當。太小就會變成共和政體。太大君主就無法控制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他們會在朝廷以外建立自己的朝廷,而且他們很有可能不會再服從君主,因為他們根本不擔心法律、風俗能對他們迅速生效,滯后、遙遠的懲處對他們沒有威懾力。

因此查理曼[311]只能在帝國建立之初,就開始將其切分。他不得不將帝國切分成多個王國,因為行省總督不肯服從,或為使行省總督更加服從。

亞歷山大去世后,其帝國就被切分了。因為希臘、馬其頓的重要人物都是自由的,或者最少也是這片廣闊土地中各地區的征服者領袖,如果不切分帝國,如何能讓他們臣服?

阿拉提[312]去世后,其帝國便分裂了。王侯們在擺脫束縛后,不會再自行套上枷鎖。

這時要避免帝國解體,有個有效的法子就是快速建立無限制的權力,但這會在帝國擴張引發的災難后迎來一場新災難!

數不清的河流都匯聚到了大海中,數不清的君主國都消亡在了專制主義中。

第十八節 西班牙君主政體的特殊狀況

西班牙剛好能證明我的闡述,所以大家不要用西班牙來做反證。西班牙為了掌控美洲,殺光了當地居民,這是專制主義都做不出來的事。西班牙保留殖民地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讓殖民地事事都要依靠它,如若不然便活不下去。

西班牙曾嘗試在荷蘭實行專制主義,放棄后便陷入了更艱難的處境。瓦隆人不肯接受西班牙人的統治,西班牙士兵也不肯接受瓦隆軍官的命令[313]。

西班牙讓意大利變得富強,卻損傷了自己,因此其能一直待在意大利,畢竟就算本來想脫離西班牙國王的人也不會不要他的錢。

第十九節 專制政體的突出特色

若帝國面積廣闊,其統治者一定要掌控專制權力。由于距離遙遠,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將決定送到君主那里,因此君主一定要相當果斷;為避免玩忽職守,一定要讓偏遠地區的總督和其他官員心存畏懼;一定要由一個人單獨制定法律,而且要根據突發狀況經常做出改動,而突發狀況的數量跟國土面積成正比。

第二十節 綜上所述

若從自然特性上說,小型國家應實行共和政體,中型國家應實行君主政體,大型國家應由專制君主管理,那維持國家現有的土地面積,才能保住其既定的政體原則,國家縮小或是擴張都會改變國家精神。

第二十一節 中華帝國

在這一章的最后,我想解答一下大家可能會對上述闡述提出的不同意見。

在說到面積廣闊的中華帝國時,我們的傳教士表示其政體讓人驚嘆,其原則兼具恐懼、榮譽、美德。如此說來,我提出的對三種政體原則的劃分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一個國家只有靠暴力才能讓人民工作,其口中的榮譽是什么,我搞不清楚[314]。

而從我們的商人口中,基本感受不到傳教士提到的那些美德。商人們對中國官員欺騙搶掠的描述[315],倒是可以聽一聽。

另外還能讓了不起的安森勛爵[316]來作證。

巴多明神父的信件中記錄了皇帝懲處了幾名親王,因為他們信奉了基督教,令皇帝不悅,從中能看出貫穿始終的暴政和對人性的無情傷害,后者被當作再正當不過的事。

德美朗先生與巴多明神父同樣留下了討論中國政府的信件。那些讓人驚嘆的地方,在讀過幾個合情合理的問題及解答后蕩然無存。

傳教士可能是被表面的秩序迷惑了,可能是一個人連續行使個人意志讓他們難以忘卻,畢竟他們同樣被一個人的意志統治,他們還極力想在印度諸王的朝廷中尋覓這種連續行使的個人意志。他們就是為了掀起一場大變革才到那兒去的,相較于讓平民相信自己能容忍一切,讓君主相信自己能做到一切要簡單很多[317]。

但某些真實卻經常存在于錯誤中。中國的政體因為一些特殊狀況或獨有狀況,并未腐壞到其應有的程度。該國的道德原因被大部分建立在氣候基礎上的物質原因壓抑,由此產生了各種奇跡。

中國的氣候對人口增長極為適宜。中國女性的生殖能力超過了其他任何地區。哪怕是最殘酷的暴政,也無法減慢人口增長的速度。中國皇帝不能效仿法老,說:“我們想個聰明的法子鎮壓他們吧!”中國皇帝只能像尼祿一樣,希望全世界的人只有一個領袖。暴政不能阻止氣候讓中國的人口不斷增長,最后擊敗暴政。

中國跟一切水稻產國一樣[318],時常會出現災荒。快要餓死之際,人們便到處尋找食物。這些人淪為盜匪,在各地成群結隊,其中大多都被消滅了,余下的小部分規模不斷擴大,可最終還是要被消滅。但有那么多個省距離京城十分遙遠,免不了會有幾個團伙發展壯大起來,成了軍隊,攻破京城,由首領來做新皇帝。

自然性質導致中國的壞政府迅速遭到懲處。當大批百姓難以謀生時,就會突然出現混亂局勢。所以其他國家很難消除弊病,因為弊病的影響無法讓人感知,中國君主能接收到快速、清晰的預警,這些國家的君主卻接收不到。

我們的君主明白,若治理不好國家,今生就得不到多少權力與財富,來生也很難獲得幸福。中國的君主卻不一樣,他們明白若治理不好國家,帝國便會覆滅,自己也將喪命。

中國的人口持續增長,即便經常有遺棄嬰兒的事件發生,也沒能改變這一點[319],所以為了從土地中獲得維持生計的糧食,一定要辛勤耕作。這要求政府予以高度關注。政府要讓所有人都能放心耕作,不用擔心自己的勞動成果會被別人搶走。這樣一個政府,說其在管理民事,倒不如說在管理家政更準確。

飽受議論的各類法律制度,就是由此誕生的。曾有人想讓法律和專制主義共存,可專制主義能消除一切與其有所牽涉的事物的力量。在數不清的災難打擊下,專制主義一度嘗試給自己戴上枷鎖,結果卻因這種枷鎖的武裝更加令人恐懼,白白浪費了這番心機。

因此中國是一個專制國,以恐懼為原則。最開始的幾個朝代,疆土不及現在廣闊,專制精神也可能稍遜于現在,但時至今日,情況已非過去所能比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台市| 思茅市| 印江| 新乐市| 阿勒泰市| 宁德市| 隆德县| 闸北区| 永善县| 马鞍山市| 蓬溪县| 昔阳县| 富裕县| 大足县| 英吉沙县| 涞源县| 浦东新区| 博罗县| 广平县| 普陀区| 抚宁县| 庆安县| 新野县| 安化县| 会同县| 福安市| 乌拉特前旗| 陆川县| 漳平市| 莒南县| 即墨市| 建宁县| 方正县| 信阳市| 顺平县| 新化县| 新竹市| 汉中市| 清丰县| 克拉玛依市| 普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