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輝歲月:第三視角看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等聯合課題組
- 2590字
- 2021-01-05 16:00:44
第二節 鋼廠工作[2]
步入社會工作后,納扎爾巴耶夫的人生之路大體上每隔10年就上一個臺階。20世紀60年代主要在卡拉干達鋼廠工作,70年代主要在卡拉干達州的國家機關工作,80年代主要在哈薩克加盟共和國機關工作,90年代開始擔任總統。如果沒有蘇聯解體,納扎爾巴耶夫有可能成為蘇聯的部長會議主席(即政府總理)。懂得感恩、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等優秀品質在納扎爾巴耶夫身上都得到體現。從山民之子成長為國家總統,他靠的不是家庭背景和運氣,而是用行動、汗水和意志一步一個腳印地聚沙成塔、積水成淵。
納扎爾巴耶夫在卡拉干達鋼廠幾乎干過所有工種,對冶金行業可謂異常熟悉。這期間,他始終堅持在鋼廠下屬的技術學院學習進修,獲得冶金工程專業學歷。他積極參加鋼廠的共青團活動,并以優秀代表身份出席全蘇共青團代表大會。這期間他加入蘇聯共產黨,成為車間黨支部書記。1962年,納扎爾巴耶夫與薩拉·庫納卡耶娃結婚,婚后育有三個女兒。
1960年納扎爾巴耶夫技校畢業后,從烏克蘭回到卡拉干達鋼廠,被分配到亞戈維托夫班組(Борис Василиевич Яговитов)。師傅亞戈維托夫只上過四年學,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高超的煉鋼技術。他吃苦耐勞,以身作則,成為納扎爾巴耶夫步入職場后的第一個學習榜樣。納扎爾巴耶夫在評價自己的師傅時說道:“在任何時候我都不會忘記鮑利斯·瓦西里耶維奇·亞戈維托夫……如果有人問我,他是怎樣一個人?我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布爾什維克,我永遠想念他。他對待生活的態度為我樹立了榜樣,他對待事業的忠誠激勵我加入共產黨。他還是我的入黨介紹人。我滿懷堅定信念入黨,堅信這個組織能夠給人們帶來正義和公正,并代表了同一切謊言和惡勢力抗爭的力量。”
納扎爾巴耶夫的求知欲很強。他在鋼廠一邊上班,一邊到鋼廠下屬的技術學院學習。他是當時唯一一個所有科目全部優秀的學生(沒有得過3分)。納扎爾巴耶夫的事跡被刊登在1962年10月25日的《鐵米爾套工人報》上。文章一經發表,納扎爾巴耶夫立刻成為新聞人物。許多報紙爭相刊登他的照片,他成為卡拉干達鋼廠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1962年,納扎爾巴耶夫加入蘇聯共產黨(時年22歲)。他這樣解釋自己的入黨動機:“我們面前有著許多活生生的榜樣,因為共產黨員在車間里樣樣爭先,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不會往自己臉上抹灰……實際上,除了增加額外的責任,入黨并不會給我帶來什么其他好處。”《中亞鐵腕——納扎爾巴耶夫》的作者奧莉加·維多娃對此深信不疑:“一個已經確定了志向的工人哪里會想從黨那里得到什么好處呢?當時想的只是投身于國家宏大的、沸騰的生活洪流中去。”
納扎爾巴耶夫非常孝敬父母。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后,他便將其中一半寄給父母。父親曾在鄉親面前夸耀自己的兒子當了煉鋼廠的爐前工。有一次,父親來到納扎爾巴耶夫工作的車間,看到煉鋼工人在攝氏2000多度的煉鋼爐前干著繁重的體力活時,不忍心兒子這樣辛苦,竟想帶他回家。當時,的確有一些人受不了這份苦而離開。但是納扎爾巴耶夫卻毫不動搖地留下來,并且為自己是一名煉鋼工人而感到自豪。
納扎爾巴耶夫不畏艱苦、努力工作的精神得到領導的重視和同事的好評。他被選為哈薩克共青團第十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后來又被選為蘇聯共青團第十四次和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的代表。1962年作為蘇聯代表團成員出席在芬蘭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這是他第一次出國,當時只有22歲。一些參會的西方代表團成員質疑納扎爾巴耶夫是通過關系才獲得這次代表資格,納扎爾巴耶夫當場舉起長滿老繭且傷痕累累的雙手,表明他是真正來自基層的工人,令在場的所有人非常感動,成為聯歡節的明星,并與蘇聯著名航天員加加林合影留念。在1967年慶祝十月革命勝利50周年大會上,納扎爾巴耶夫被授予蘇聯共青團榮譽勛章,照片登在《共青團真理報》上,報紙還同時發表了他在授勛大會上的發言。大家對他的評價非常一致:“納扎爾巴耶夫是個干事的人。”
當時的蘇聯煉鋼工人待遇不錯,加上已經與薩拉成婚,納扎爾巴耶夫在鐵米爾套鋼廠的那段生活順風順水,愛崗敬業的納扎爾巴耶夫當時并未想過更換職業,更沒有從政當領導的想法。他說:“從未想過把自己今后的命運與政治舞臺聯系起來。要我改變煉鋼的職業,說什么也不會干的。”
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獲得多項榮譽,這引起上級領導的注意。時任鐵米爾套市委第一書記卡特科夫(Лазарь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атков)看中了這個聰明肯干、組織協調能力超強的小伙子,認為他是可塑之才,決定提拔他出任鐵米爾套市共青團第一書記。但是,納扎爾巴耶夫以“沒有心理準備”和“鐵米爾套需要更多鋼鐵而不是共青團干部”為由拒絕了這項職務調動,令卡特科夫始料未及。鐵米爾套市委對這個年輕人不服從組織調動、辜負“黨的信任”的行為非常震怒,不顧納扎爾巴耶夫的申訴而給予他黨內警告處分。后來在蘇聯共青團中央干預下才撤銷這次處分決定。
經歷這個小“挫折”后,上級領導更加賞識納扎爾巴耶夫淡泊名利、心無旁騖的品格。不久,鐵米爾套市委提議納扎爾巴耶夫出任鐵米爾套市委重工業處處長,分管鋼鐵冶金聯合企業的工作。由于與自己的本職工作密切相關且熟悉企業情況,在與鋼廠同事商議后,納扎爾巴耶夫同意調動,從此結束了9年的煉鋼車間工作,踏入機關政治生活。
1969年1月1日的《卡拉干達工業報》刊登一篇記者采訪文章,這樣描述納扎爾巴耶夫:“他作為一級爐前工參加了蘇聯共青團第十四次和第十五次代表大會,被選為蘇聯共青團中央候補委員。這就是那個從切莫爾甘村來的小伙子,今天的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10年前他來到這里時,城市和鋼廠都剛剛開始建設,他親手參加了工廠的建設,煉出了鋼鐵。”
納扎爾巴耶夫接受中國新華網獨家訪談時曾表示[3]:“我曾經在工人集體里工作,所以在做決定的時候我經常會想,這些決定會對普通人有什么影響。我認為所有人都應該樹立自己的目標,搞一行就必須精一行。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總統,我以前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出色的煉鋼工人。生活會改變,計劃也會改變,不過,我認為自己的確是一名出色的煉鋼工人。正因如此,上級領導才讓我擔任了團的工作、黨的工作。在這些崗位上,我始終努力把一切做好。所以,年輕人要完善自己,熱愛所從事的職業,這對每一個人來講都非常重要。即使遇到坎坷也不應該放棄,任何一扇門都不會對你們關閉,必須自己努力去開啟。每個人都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人民多做事情,這會幫助他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