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社會學科的性質

社會科學在學校教科上的價值,是使我們多少明白共同生活的情形。有的科目告訴我們如何達到現在的共同生活,甚么是我們共同生活的背景(如歷史),有的科目告訴我們現在辦理共同生活的事務的機關是如何組織的,或是這個機關應該如何組織(如政治學),有的科目告訴我們生活上物質的需要如何滿足,人類如何活動去滿足那個需要(如經濟學)。“社會問題”也如那些科目一樣,專說明人類共同生活的一方面:他討論共同生活的性質,并且研究對于他的缺點如何補救。

現在的人大概都相信自然科學在學校教科上的價值,沒有懷疑或反對的了。但是我們可以說社會科學比自然科學的價值更大,關于社會的知識,比較關于自然界的知識更為重要。因為人要是不能有適宜的社會,雖有自然界無限的供給,仍然是不能活著。更進一步說,假使人不能得到適宜的社會生活,人也就不容易有能力去支配自然界,享用自然界。人人都應該明白共同生活的性質,設法將共同生活整理完善。一方面因為每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所以他應該知道他的社會,并負有改良他的社會的責任。又一方面,因為適宜的社會生活是各人實現他的生命的所在——沒有好的社會,就沒有好的生命,人在好的社會里,才可以尋到他的(生命的真價值),所以明白社會與改良社會是他的義務,他的必不可卸去的義務——除非他要拋棄他的生命,他不求實現他的生命的價值。

我們永遠不能超出共同生活以外的,凡是自己以為是“獨善其身”的,都是在那里做迷夢。世上很不容易有獨善其身的——我不能斷其必無,因為一切社會的改良,都是從個人做起——但是只能獨善其身而不能“兼善天下”,還是不澈底的,那獨善其身的結果也未必靠得住,那獨善其身的價值也未必保得穩。我們在家庭的小范圍里無論如何講究衛生,但是一旦遇著腐敗的市政府,道路不修,衛生不講,雖然我們庭園里是潔凈的,但是全城里都是齷齪的,我們也不得不自嘆個人能力的萎弱。我們對于自己的子弟,無論如何注意他們的教育,但是因為地方上缺乏完善的學校,兒童沒有受教育的方便,我們最好的計畫終也歸于泡影。我們對于自身無論抱如何高尚的理想,如戒除惡癖,不為世俗所污染或想成就有價值的事業,但是因為我們時時不能與共同生活相分離——時時為家庭的,學校的,職業的,親戚的,朋友的……一分子——時時受共同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我們捫心自思向來所抱的理想果有幾分可以實現?假使不致完全為共同生活所左右已經算萬幸的了。類如以上所說的經驗不可勝數,我們無往不覺得只是獨善其身是不行的。

有些人看了這種情形便去罵社會。將一切的罪惡都歸咎在社會身上,將自己的責任也都卸在社會身上。但是這樣消極的咎責社會,脫卸責任,終不能成為解決的方法。那末,什么是解決的方法呢?第一步便是要知道社會,了解他的性質與狀況。其次就是按著我們對于社會的知識與所相信的目標去整理社會,改革社會。一切的努力,計畫或理想——只要是為社會造福的——都推廣或實施到社會,而不僅以個人的小范圍為限,就是每個社會分子應盡的義務。但是凡是有志盡這個義務者,最先必須知道他所生存的社會的情形,研究他那社會實際的問題。“知是行之本”。社會科學的教科在學校里可以多少供給學生這一類的知識,可以指導他研究的路徑。

教者與被教者對于社會學科有最應該注意的一件事:社會學科只是供給一種對于社會的看法,決不是宣傳。社會學科與自然學科一樣,都不過供給一種科學的態度。自然學科使我們對于自然現象為科學的觀察,去分析自然,了解自然,于是便可以支配自然。有自然科學的知識的,便可以發見風、水、蒸汽、電,與其他無數的自然產物的性質,供我們的享用,那缺乏自然科學的知識的,便常受這些自然產物的害,供他們的犧牲。社會學科使我們對于社會現象為科學的觀察,這樣的觀察便可以發見社會的性質,計畫支配社會情形的辦法。兩種學科的性質雖然如此相似,但是實際上社會學科常遭極可憐的摧殘,他的科學的性質常被剝削,只留剩許多的信條,供人的鼓吹宣傳。這是一件極不幸的事,但是他所以致此之原因我們也可以追尋的。

自然界的現象,與其現象間的關系,常是可以證明的,人見了這個證明,無論如何再也不能否認,再也不能不相信。水含著輕養二氣[1],凡是曾看見過水的分析的實驗的,誰還敢不承認?傳染病常由微生蟲為傳遞的媒介,凡是曾看過顯微鏡的,誰還敢再懷疑?自然定律的確鑿,很少容許人發生不同之意見。至于社會現象,與其現象間的關系,還沒有達到如自然現象那樣可證明的精確的程度。向來人對于社會的見解,正如同人在自然科學時代以先對于自然的見解一樣,包括著多少的迷信、誤解與臆斷。此外,因為社會現象常是于我們有切身的、利害的關系,所以我們見解中不是有所偏袒,便是固執成見——極難將自己的私見或關系拋開,完全為客觀的研究。因此關于社會的議論常帶著極濃厚的屬于人的色彩——他的好惡遮掩了他的理性,他的成見排斥了客觀的觀察,他的私人的利害觀念完全占據了他的注意——一切關于社會問題的討論竟失去科學的性質,變為宣傳與鼓吹。

假使教者竟用社會學科來做宣傳,那教者便忘了他對于被教者的責任。教育不是傳布偏見,不是灌輸成說,乃是解放幼年的心靈,發展他自己的判斷力。換言之,教育不是給人見解,乃是幫助人得到見解。所以在社會學科的教授上,教者只應該為科學的、客觀的陳述,不應該為偏袒的主張;他對于每個問題的各方面,都應該與以相當的注意,不應該按著個人的好惡而有所重輕。人完全拋棄成見,誠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見差不多可以說是人的一個特質。一個人的見解,特別是關于社會現象,總不免受他的門第、教育、職業、習慣等等的影響的。但是教授社會學科的教員就他的能力所及,至少要將那不合理性的,背乎科學的成見拋卻。

我們看了人類的歷史,覺得有多少的不幸都是他的偏見、迷信與誤解所產生的結果。社會學科的設立,本來是使人明白社會,消弭那不幸的。從此看來,那教授社會學科的教員豈能背棄他的責任,再宣傳他的偏見、迷信與誤解去增加那不幸呢?

(原載《教育與人生》第34期,1924年6月9日)


[1] 編者注:輕養二氣,今譯氫氣、氧氣。下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自贡市| 京山县| 宣武区| 曲阳县| 永丰县| 石城县| 华容县| 四会市| 醴陵市| 文登市| 正蓝旗| 新绛县| 五寨县| 句容市| 宁南县| 云阳县| 宝清县| 西宁市| 商河县| 大悟县| 来安县| 樟树市| 丰城市| 静宁县| 麻江县| 墨脱县| 黄龙县| 禹州市| 平顶山市| 延庆县| 固原市| 松原市| 岳西县| 丰台区| 济源市| 贡山| 咸丰县| 徐水县| 桐庐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