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基于空間經濟學的分析作者名: 梁雙陸本章字數: 1594字更新時間: 2020-11-29 16:59:43
2.4 結論與啟示
中國從西南邊疆出境的大通道,以經云南省進入東南亞、南亞乃至印度洋的鐵路、公路為主。云南省在國家的支持下,長期致力于出省通邊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鐵路、高速公路不斷向外延伸。將云南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戰略的實施和第三亞歐大陸橋構想的提出,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推進,正在加速形成以第三亞歐大陸橋為導向、以泛亞鐵路為核心、以出境高速公路為骨架的西南邊疆出境大通道體系,為西南邊疆省份的各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發揮橋頭堡經濟中心功能創造著條件。經中越邊境口岸進入東南亞的大通道最為便利,但中越之間越來越強的爭端影響著橋頭堡經濟輻射功能的發揮。經中老邊境口岸進入東南亞的大通道已形成公路線而鐵路線尚未開工,橋頭堡經濟功能發揮有限。經中緬邊境口岸進入東南亞、南亞的大通道還處于分段逐步向外延伸的過程中,嚴格意義上的大通道尚未形成,橋頭堡經濟功能尚難以完全發揮出來。
西北邊疆與中亞國家接壤,地處亞歐大陸的核心地帶,陸路運輸是中國西北及中亞國家的主要運輸方式,第二亞歐大陸橋已經開展直達歐洲的跨國聯運,但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各國協調解決。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參與中亞合作組織以來,從西北邊疆出境的大通道不斷完善,形成了以第二亞歐大陸橋為核心,出境干線公路、鐵路為骨架的大通道體系,但中亞國家自身的政治、經濟問題也阻礙著中國從西北邊疆出境的大通道的建設。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全面推進,西北邊疆的橋頭堡經濟功能會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東北邊疆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新中國成立后就建成了良好的鐵路網,改革開放后公路交通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隨著國家實施東北振興區域發展戰略和東北亞次區域國際經濟合作的深入,東北邊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出境通道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改造,形成了以第一座亞歐大陸橋為背景,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為骨架的較為便捷的東北邊疆出境大通道。大通道上各中心城市與次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產業發展條件,在我國對東北亞各國開放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橋頭堡經濟中心的聚集功能和輻射功能正在體現。
[1] 段鋼:《第三亞歐大陸橋戰略構想》,《經濟問題探索》2007年第12期。
[2] 段鋼:《第三亞歐大陸橋戰略構想》,《經濟問題探索》2007年第12期。
[3] 劉稚:《建設第三歐亞大陸橋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初析》,《東南亞南亞研究》2009年第1期。
[4] 王偉光、秦光榮:《第三亞歐大陸橋西南通道建設構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第232~235頁。
[5] 《泛亞鐵路》,維基百科,http://wiki.21cbh.com。
[6] 馬勇、趙起峰、蘇海紅、吳江:《淺析中國西北地區與中亞國家經貿關系的發展態勢》,《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5年第12期。
[7] 王學鋒:《“大陸橋”的發展及其BDA功能的開發》,《大陸橋視野》2008年第12期。
[8] 羅開富:《新亞歐大陸橋的歷史作用與發展前景》,《大陸橋視野》2008年第1期。
[9] 蒲開夫:《第二亞歐大陸橋的發展與創新》,《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1年第10期。
[10] 蒲開夫:《第二亞歐大陸橋的發展與創新》,《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11年第10期。
[11] 李寧:《“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物流業基礎與建設》,《理論月刊》2014年第5期。
[12] http://blog.sina.com.
[13] http://blog.sina.com.
[14] 張東明:《關于中朝產業開發與合作問題的幾點思考》,《東北亞論壇》2011年第9期。
[15] 吳昊、司翠:《中俄邊境地區鐵路合作與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西伯利亞研究》2012年第2期。
[16] 郭明社:《推進內蒙古城鎮化建設》,《北方經濟》2005年第8期。
[17] 盧慶洪:《漫談我國的國際鐵路通道》,《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2年第4期。
[18] 盧慶洪:《漫談我國的國際鐵路通道》,《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2年第4期。
[19] 吳昊、司翠:《中俄邊境地區鐵路合作與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西伯利亞研究》2010年第2期。
[20] 吳昊、司翠:《中俄邊境地區鐵路合作與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西伯利亞研究》2010年第2期。
[21] http://blog.sina.com.
[22] 盧慶洪:《漫談我國的國際鐵路通道》,《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2年第4期。
[23] http://blo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