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味道重慶

  • 自己的遠(yuǎn)方
  • 張文志
  • 5275字
  • 2020-11-24 15:04:12

重慶,印象中就是滿城臺階,處處曲折,不能騎自行車的一個山城。在飛機(jī)上看報紙,翻到的是重慶“記憶山城”吊腳樓雕塑被網(wǎng)友評為全國十大最丑雕塑之一,并由此引發(fā)的一場關(guān)于城市雕塑美丑的大討論。我把報紙上的照片顛來倒去地看了好幾遍,說實話真沒覺得它丑,反倒覺得這才是我想象中的重慶——半壁臨江半壁山,木柱顫巍巍地支在崖壁上,吊腳之味不言而喻。這報道讓我見到重慶的心迫切起來。

下飛機(jī),夜幕已降,看不清山城風(fēng)采,但是竟然有密密麻麻的車子在并不寬的公路上井然有序地行進(jìn)。我不知道沒有自行車的重慶卻可以有如此多的汽車,不由為自己的無知啞然失笑。可光看窗外也實在覺不出它與其他城市的區(qū)別。

主人盛情,一定要帶我們?nèi)ブ貞c最好的火鍋食府之一吃飯。來重慶不吃火鍋好像有點說不過去,但嘴上不說,心底多少是有點畏懼它的麻辣威名的。

可主人確實善解人意,為自己和能吃辣的朋友叫了地道重慶口味的火鍋底,為我們點的是清湯鍋底,佐料自加,并笑言重慶的火鍋也是與時俱進(jìn)的。菜讓我們自己點,主人多點鵝腸、鴨腸、豬腸、鴨血、豬血之類的東西,我們卻只點蔬菜、淡水魚蝦。

看主人把那些個鵝腸吃得津津有味,我們只是蔬菜魚蝦,頗有點涇渭分明的架勢,彼此都覺得好笑。主人一再勸說吃點鵝腸什么的,我們“嗯嗯”應(yīng)著,真正下筷的卻沒幾個。我試著嘗了一下,勉強(qiáng)咽下,沒第二筷了——大概要配上麻辣才會夠味吧,心里有點拂卻主人美意的愧疚。主人倒不介懷,大笑說:“你們是不習(xí)慣,這才是重慶真正傳統(tǒng)的火鍋菜……”我們奇怪:怎么重慶火鍋就吃這些?

“重慶濕氣重,不吃辣不行。但這火鍋是怎么來的呢?它是重慶碼頭以前的‘棒棒’工人、纖夫們發(fā)明的。動物內(nèi)臟,以前的重慶人也是不吃的,都在屠宰場一扔了事,‘棒棒’們生活苦,沒東西吃,看到了覺得可惜,拿回來清洗干凈,雜亂地放進(jìn)一鍋煮,竟然還很好吃……久了,就傳開了,而且成了現(xiàn)在重慶火鍋必不可少的主菜。”

腸啊、血啊,我們不吃了,但是對主人的豁達(dá)、好客、爽朗是深懷敬意的,或許重慶人的性格亦如重慶火鍋一般麻辣豪爽吧。

后來不知怎么談到了“回鍋湯底”,一開始我們是極力避開,免得主人尷尬。然而他們卻主動拈起話頭,并說這是很深的誤解。“回鍋湯底,我們叫它‘老油’——重慶人吃火鍋,傳統(tǒng)就是上鍋油做下鍋用的,認(rèn)為這樣味道更醇厚,習(xí)俗而已,不了解的外地游客才誤會為故意坑人。山頂有家火鍋店,就專打‘老油’招牌,生意火得不得了,訂座都要提前一個星期才行……只有老重慶人才懂得這才是正宗的重慶吃法!”

我們連連點頭,因為這“冤情”我們臺州也有過。臺州大多寺廟都有道菜叫“素雞”,大名鼎鼎的國清寺自然也有。有游客不明就里,回去大肆宣揚(yáng)說國清寺和尚不吃素,一時招來不少非議。真是冤哉枉哉,臺州人都曉得這“素雞”其實就是豆腐干而已。

主人笑著點評說這就是外人難以了解的地域特色風(fēng)物了,重慶和臺州還是很有淵源的。說得在座都哈哈大笑。

吃完飯,主人帶我們到江濱走走,那里是重慶的新區(qū)。兩岸高樓里的燈光像繁星一樣閃爍,天空變得很低,寬闊江面的波光里分不清是星光還是燈光。已經(jīng)晚上十點多了,江濱路上沒什么人,安靜得有些寂寞,和著璀璨的燈光,顯現(xiàn)出夜色中城市的一派低調(diào)的奢華。看著它——依水,卻沒有水的柔性,而是充滿大江大河的洶涌開闊和磅礴大氣,洋溢著剛性的氣魄,有一種讓人必須仰視的逼迫感。

回下榻的賓館,發(fā)現(xiàn)車一直在爬坡。到了,又覺奇怪:從右邊出去,怎么從左邊回來?一問,才知道是繞著整座山轉(zhuǎn)了一圈呢。

第二天,驅(qū)車?yán)@了半個重慶,看到了高樓以外的舊房,看到了洪崖洞,驀然明白了“記憶山城”的雕塑展現(xiàn)的就是巴渝傳統(tǒng)的吊腳樓,而那正是重慶真實的過去。而現(xiàn)在的重慶多的是橋,橋把山城撐成一張起伏的網(wǎng),四通八達(dá),撫平了高度的落差。

到了重慶的人民廣場,始建于1951年的重慶大禮堂古典恢宏,2004年開放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卻是內(nèi)涵深邃的現(xiàn)代風(fēng)格,大禮堂有山的雄渾,博物館含水的靈性,兩者同在人民廣場的中軸線上,隔著牌坊對望,像在進(jìn)行一場時空的對話,歷史、未來、人文、生活……都在這無聲的對視中蔓延。

晚上是去巴渝文化館參加“清氣——朱宣咸中國畫、版畫小品展”。在充滿歷史韻味和文化氣息的小樓里,重慶文化名人云集,朱老先生雖已仙逝,但是從來賓中不難看出重慶人對其人的尊敬,對其畫的贊賞。愛屋及烏,連帶我們也受到分外熱情的招待。

畫展尾聲,我們正要乘車離開,朱老先生的夫人卻蹣跚地追出來,連聲問:“老家來的人在哪里?老家來的人在哪里?”我們趕緊下車,老人緊緊握著我們的手不放,又把我們拉了回去,含著淚喋喋地述說著,仿佛要把朱老先生未來得及表達(dá)的一輩子的桑梓之情都壓縮在這些語言里。離鄉(xiāng)日久,老人已改了鄉(xiāng)音,但滿頭的白發(fā)在燈光里閃著的似乎也是一片熱切的鄉(xiāng)情,讓人動容。

從畫展回來,我們驚喜地在賓館后面發(fā)現(xiàn)一個小小的院子,竟然是宋慶齡在重慶的故居,可惜掛著“維修免進(jìn)”的牌子。從賓館樓上向下看,下面仍有許多陳舊低矮的房子擠在一起,宋慶齡故居融在其中并不起眼。也許經(jīng)歷了共同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歷史和生活已化為一體了——這是重慶的老區(qū)。

重慶有繁華一新的新區(qū),也有喧囂滄桑的老區(qū),一老一新之間,是這個城市前進(jìn)的步伐吧。

我們?nèi)ゴ笞銓氻斏娇词獭氻斏侥ρ率淘煜袂昂髿v經(jīng)70多年建造,開創(chuàng)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馬蹄形的大佛灣是其石刻藝術(shù)的精華所在,長約500米,造像以山形取勢,有近萬尊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佛像。

佛經(jīng)的故事我并不熟知,大佛灣的佛像很多我也分不清具體是什么,講解員講了,也是這耳朵進(jìn)那耳朵出的,況且步履匆匆,根本來不及細(xì)看、細(xì)品,只是對古代工匠精湛絕倫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和洋溢著智慧的科學(xué)運用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如圓覺洞,竟是古代工匠一錘一鑿開出來的,洞口上方鑿出一方天窗,既解決了照亮,光線又剛好打到佛前的菩薩身上,設(shè)計真巧。更奇妙的是,它的排水管竟是一條長臥壁上的龍、一位老僧高舉的缽盂和他鏤空的手臂,龍吐水,缽盂水滿沿臂流到洞腳水溝——著實讓人驚嘆。洞內(nèi)塑像,鏤空花冠、瓔珞細(xì)珠、衣袂飄飄,個個栩栩如生,端莊典雅,姿豐神逸,目光柔和安詳,微笑淺淺,令人望而忘憂。一開始我懷疑是木雕,悄悄摸了一下邊上的香案,的確是石頭的冰涼。又如文殊菩薩,手臂懸空支出,卻手托千斤寶塔,但是古人自有妙法,他們刻出寬袖袈裟披肩掛肋垂下,不動聲色地化解了這千斤重壓——科學(xué)又藝術(shù)。

石刻有宏大生動的,如釋迦牟尼涅槃圣跡的臥佛像橫貫整個山灣,令人驚嘆;也有精細(xì)靈動的,如貓鼠圖,鼠之胡須、貓之細(xì)毫皆清晰可見,不由人心生愛憐。

寶頂山石刻的“報父母恩重經(jīng)變相”,在佛家的道場中融入了儒家孝道,難怪有人說大足石刻是以佛教內(nèi)容為主,卻融佛、儒、道思想為一體。造像從母親十月懷胎到養(yǎng)育成人,再到如何報親恩,用十組逼真的畫面再現(xiàn)了這些過程,讓我們既有為人父母養(yǎng)兒不易的悲喜,又有為人子女難報父母恩的愧疚。贊嘆大足石刻的藝術(shù)性之余,又多了一分額外的認(rèn)識。

回到入口,再看趙智鳳的造像,高大、堅毅,做大步前邁狀。《列子》中有愚公移山,最后是愚公感動上天,神仙移走了兩座大山,而趙智鳳呢?耗盡畢生精力,費盡心力,苦心經(jīng)營七十余年,設(shè)計、構(gòu)造了這塊藝術(shù)的瑰寶,融入了他超度苦難、救治時弊的宏圖大愿,融入了藝術(shù)家的博大胸襟、非凡造詣和科學(xué)的精細(xì),高雅的情趣。他不是愚公,他就是神。

我不是佛教徒,但我愿雙手合十,向他致以最真摯的膜拜。

寶頂山石刻巧奪天工,那么天坑三橋就是鬼斧神工了。

天坑三橋是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平行跨在羊水河峽谷上。我想當(dāng)然地以為我們會從橋上走過,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誰知竟然是乘電梯下到谷底,電梯貼著筆直的崖壁下降,恍惚覺得是在下萬丈深淵。著陸了,又發(fā)現(xiàn)真到谷底還要沿著第一座天龍橋下的一條長長的小道下去。小道經(jīng)人工修繕、加寬,并筑有扶手。在橋底仰望,只覺這橋高大威猛,如泰山壓頂;向下俯瞰,山勢陡峭,道路崎嶇。天龍橋高200米,跨度300米,下山其實就是在它的橋洞里盤旋。洞壁上有無數(shù)的窩穴、溶孔等流水的痕跡,惹得人浮想聯(lián)翩,更妙的是右壁上一塊巖石如一只惟妙惟肖的大象正舉步緩行,據(jù)說三橋皆有神獸守護(hù),它就是天龍橋的守護(hù)神了。下到一半,就能看到天龍橋的另一個橋洞。兩個橋洞像雙生子一樣相伴左右,左洞直爽,右洞婉約,讓厚重的橋身也生動了起來。底下就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唯一外景拍攝地——唐代的天福官驛。驛站背后就是一道千仞直壁,高峻險峭,一望心驚,自有一種神秘、危險的氣息,和電影中的刺客從天而降的架勢十分吻合。而驛站在細(xì)雨中,昏暗、破舊,泛著歷史的余光,與山一色,融到一片林森木秀、山青嶺翠中,時光也凝重了。

第二座是青龍橋,橋高350米,寬150米,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天生橋中最高的,拱孔高曠,洞壁高直,從上到下一氣呵成,有王者的霸氣。洞壁上崩塌斷面清晰,呈平行分布,演示了天生橋的形成和演化。過后回首,一座山峰像雄鷹盤踞橋頭,這便是青龍橋的守護(hù)神了。

黑龍總給人邪惡、陰森之感,未靠近黑龍橋,就感受到了它的暗黑氣場。它沒有前兩橋的高闊開朗,是三者中橋面最寬的,拱洞幽深曲折,雨天更顯暗沉,就連它的守護(hù)神黑猩猩也齜牙咧嘴的不討人喜歡。但是進(jìn)去后才發(fā)現(xiàn)其自有動人之處。洞壁左側(cè),有輕泉如霧如幻,名曰“霧泉”;有水似細(xì)珠串串相連,曰“珍珠泉”;有一波三折、余韻不絕的“三迭泉”。它們?nèi)绾诎抵械拿髦椋幌伦诱樟亮宋覀兊碾p眼,黑龍橋頓時活色生香。趕緊自我檢討:人不可貌相,石橋亦不可貌相啊!

自然是最神奇的造物主,它大刀闊斧地建造了粗獷雄壯的天生橋,卻又打造了精美細(xì)致的武隆芙蓉洞,洞中層層疊疊的石花,成排成隊的石筍,靠巖壁上滲漏的水滴一滴一滴歷千年萬年而成,種類繁多,幾乎包括了鐘乳石所有的沉積類型。壯觀如巨幕飛瀑,神奇如犬牙晶花池、生命之源、千年一吻、石花之王、珊瑚瑤池等,或輝煌炫目,或華麗精巧,或燦爛繽紛,或玲瓏剔透,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一言難盡,只余下怦怦跳動的心,拼命地贊嘆!

小時候讀《紅巖》就知道了渣滓洞、白公館,來到重慶不能不去。白公館在維修,不對外開放,于是就去渣滓洞。

沒想到渣滓洞竟是眾山環(huán)繞中如此僻靜的一個處所,而且也小得出乎意料。我明白偏僻才更好隱蔽,但是這么小,沒有壁壘森森,崗哨重重,就兩幢小樓、一個門室、一個天井組成一個如殷實農(nóng)家般的小小院落,撤去刺刀、哨兵、電網(wǎng)后,它顯得安靜軟弱了,幾乎可以讓人以為囚徒們隨時能夠越墻逃遁。而事實是1949年11月,重慶解放前夕,200多人沖出了牢房,卻沒能沖出敵人的槍炮,慘死在這小小的院落內(nèi),只有15人脫險逃生。

在對著門的小樓里還留有折磨他們的刑具,擺放著敘述他們生平故事的資料。在旁邊的二層小樓的一個個格子間里,認(rèn)識了他們,有名無名的、有家無家的、有遺書手跡或什么都沒留下的……積滿灰塵的樓板,破碎的被絮,低矮狹小的空間,看到的比書里描寫的更不堪,讓人不忍細(xì)看。但是這里還有他們從未放棄的事業(yè),鐐銬可以桎梏他們的身體,卻無法困住他們思想的自由和革命的理想。

我走得很慢,很想把每個人、每個名字刻入自己的腦海。很多人不斷拍照,拍墻上資料的也有,到此一游留念的也有,但我無法允許自己用相機(jī)的咔嚓聲去打擾最后置身于此的英烈們的靈魂。在二樓,一對白發(fā)的夫婦,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什么,老太太的眼淚滴在樓板上,化成一個個黝黑的痕跡,老頭扶著她,靜默不語——這是最后一個房間,近二十個房間參觀下來,到這里的人已寥寥無幾,我在門口站了一下,也悄悄地退了出來。無暇去想他們是什么人,但真誠的緬懷和無聲的崇敬,并不會比高聲的歌頌掉分量吧。

下山,去磁器口古鎮(zhèn),從極幽靜的地方突然踏入熱鬧的海洋,來不及反應(yīng),就被洪流夾進(jìn)了人海,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說的就是這番景象了吧。艱難地前進(jìn),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世界各地的人都在擠。林立的店鋪里有無數(shù)的誘惑: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常見的、稀奇古怪的、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琳瑯滿目,好像全世界的好東西都在這里了,眼睛忙不過來,轉(zhuǎn)得生痛,肚子里裝滿了天南地北的美食,腰也彎不下,只好腆著肚子頂著人走,唯恐挨著擠著,就要吐出來。灼熱的氣息讓人莫名地?zé)崆楦邼q,從這店出來,又鉆進(jìn)那店,進(jìn)進(jìn)出出比蜜蜂還忙。不知道自己要買什么,也沒想買什么,就是這種氛圍讓你舍不得錯過。食物的五味夾雜著人聲、汗味在有限的空隙中彌漫發(fā)酵,整條街都似飄在空中。走久了,暈乎乎的,不知道身在何處,只曉得像一條小魚一樣隨著人流沉浮,樂不思?xì)w。

等回過神來,已經(jīng)到了集合時間了,于是又在激流中拼搏,時而險灘,時而飛瀑,沒有一處平靜,只有奮勇前進(jìn),一刻的停留,就會被卷回原地。好不容易到了出口,大汗淋漓,長舒一口氣,抬頭就望見了渣滓洞所在的歌樂山,蒼山疊翠,林木森森,冷靜地注視著這里的繁華、喧囂,歷史和現(xiàn)實像無法想象的兩個世界——對望、共存。

車從磁器口出發(fā),我們要離開了。一路上,我看到它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綠化,在路邊的山壁上雕刻,因山制宜,借水造勢,有一種不言不說的文化底氣。這座西南重鎮(zhèn),經(jīng)歷滄桑,任歲月沖刷,以山之剛強(qiáng),水之靈動,邁著大步,快速前行。

重慶,愿你的味道會更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乌兰县| 邓州市| 建阳市| 武隆县| 绍兴县| 陇南市| 牡丹江市| 巨野县| 黔江区| 文水县| 卓资县| 浦东新区| 南川市| 固安县| 合阳县| 左贡县| 镇巴县| 屏南县| 临江市| 木兰县| 潍坊市| 仁布县| 梁山县| 阆中市| 浏阳市| 阿拉尔市| 突泉县| 富宁县| 松阳县| 澳门| 沙雅县| 茂名市| 宕昌县| 榆树市| 株洲县| 元谋县| 青神县| 武山县| 县级市| 永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