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元首屋大維
公元前31年9月2日下午,在希臘西部的亞克興海面上,出現了兩支浩浩蕩蕩的海軍艦隊。右邊的一支是元老院派出的羅馬艦隊,艦隊的指揮官叫屋大維。他臉色冷峻,目光堅毅,披著紅色斗篷,站在旗艦上。一陣海風吹過來,斗篷上的紅綢帶拂動著他的臉頰。望著浩瀚的大海,他暗暗下定決心:這次如果不取得勝利,不將他的政敵的頭顱砍下,決不回羅馬。
左邊的是一支聯合艦隊,由埃及女王克里奧佩特拉七世和羅馬前執政官安東尼率領。從艦船數量上來比,聯合艦隊稍占優勢,共有近百艘戰艦。
雙方艦船一遭遇,立刻展開了一場激戰。由于雙方勢均力敵,一時間殺得天昏地暗。屋大維一個箭步沖到船頭,拔出佩劍,朝空中一揮,羅馬士兵見指揮官下了命令,紛紛沖到船舷旁,用弓箭朝敵人射去。敵人有的還沒反應過來,片刻工夫就倒下一片。但敵人調整隊形后,就開始反擊。
有幾只船拼命朝屋大維的旗艦撞去。只聽幾聲巨響,戰艦攪在了一塊。安東尼的士兵跳上了屋大維的戰艦上。頓時,船上響起了兵器的撞擊聲,被砍翻的士兵掉進海里,鮮血染紅了海水。
正在雙方酣戰之際,“嗚!嗚”的號聲劃破天際。原來是埃及女王的收兵號聲,六十艘埃及船隨著女王撤離海戰戰場。為何埃及女王突然率艦隊離開戰場?至今仍是個謎。安東尼拋下自己的艦隊,乘著快船去追女王。屋大維一鼓作氣,收拾了安東尼撇下的艦隊。
第二年夏天,屋大維率大軍進攻埃及,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安東尼和克里奧佩特拉雙雙自殺了。屋大維成了羅馬的唯一主宰。這一年,他年僅三十二歲。
屋大維是愷撒姐姐的外孫,從小聰明伶俐,深受愷撒的喜歡,被他收為養子,并立為繼承人。愷撒把屋大維送到亞得里亞海濱的一所軍營鍛煉,以便繼承自己的事業。
公元前44年,愷撒被共和派貴族刺殺。噩耗傳來,年僅十八歲的屋大維星夜兼程趕回羅馬。
這時,在羅馬掌權的是愷撒的部將、執政官安東尼。安東尼沒有把年輕的屋大維放在眼里。屋大維轉而向軍隊尋求支持。他把自己繼承的愷撒遺產分發給士兵,很快在他周圍就聚集起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
公元前43年,屋大維聯合安東尼、李必達(愷撒的部將,在羅馬西部省份握有兵權),結成“三頭政治”(也稱為后三頭政治),掌握了羅馬的最高統治權。他們仿效蘇拉的手法,在“為愷撒復仇”的口號下,發表宣言,殺戮三百個元老、兩千個騎士,并沒收他們的財產,以犒賞士兵。
接著三巨頭又鏟除了龐培的殘余勢力。在這些屠殺過程中,屋大維的羽翼漸豐,他毫不留情地突然解除了“戰友”李必達的軍權。
公元前42年,安東尼出任羅馬東部行省總督,去了埃及。在埃及,他瘋狂地愛上了埃及女王克里奧佩特拉,一切惟她是從,并打算同她結婚。安東尼用羅馬的大軍幫她掃除敵人,把羅馬在東方的領土送給她,還要把女王的兒子立為繼承人。
消息傳到羅馬元老院,引起元老們的憤怒。元老院宣布剝奪安東尼的權力,派屋大維率艦隊去討伐安東尼和埃及女王。于是,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安東尼的死,為屋大維建立獨裁統治鋪平了道路。當屋大維滿載榮耀回到羅馬時,他依舊披著那件紅斗篷,站在馬車上,向道路兩旁歡迎他的百姓和元老們揮手致意。他決定把和平帶給羅馬人民,讓公民第二天到羅馬的戰神廟前集中。
太陽剛剛爬上樹梢,屋大維就在大家的簇擁下來到了神廟前。這是一座供奉戰神瑪爾斯的廟宇,每當羅馬軍團出征或凱旋時,人們都要到此祝祭。現在,屋大維站在神廟前,自豪地宣布:“羅馬從此迎來和平,從今以后供著戰神的神廟將被關閉。”
神廟前的人們歡呼雀躍起來。
屋大維在巨大勝利面前,仍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吸取愷撒的教訓,在元老院會議上公開宣稱,愿意恢復共和制度。公元前28年,屋大維改組元老院,自任“元首”,意思是“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從此,元首這個詞在世界上得到推廣。
公元前27年1月13日,屋大維在元老院宣布交出權力,還政于民,元老院為此授予他“奧古斯都”(意為“神圣”、“偉大”)尊號。實際上,他兼任執政官、大祭司和終身保民官等要職,集大權于一身。
屋大維是一個機智善斷、作風穩健的政治家。他所開創的“元首政治”,實際上是披著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他雖然沒有稱帝,但實際上是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羅馬帝國的開創年代就是公元前27年。
屋大維執政時奉行的總原則就是維護國內和平。他認為羅馬長期內亂的根本原因,是宗教的衰弱和道德的敗壞。為此,他下令修建廟宇,塑造神像;同時還恢復傳統的道德。他頒布法律,獎勵生育,懲治放蕩行為。他自己身體力行,革除一切浮華禮儀,只住簡陋的房子,睡低矮的床,穿妻子、女兒做的衣服,生活得像一個元老院貴族,而不像一個帝王。

羅馬國內的和平,使地中海地區人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生活。他們的生命財產、商旅運輸得到保障,農業、手工業、貿易得到迅速發展。“條條道路通羅馬”,那里每天行進著無數的商隊。而地中海上也是百舸爭流,成千上萬的船只運載著糧食、美酒、橄欖油、毛織品、金屬器皿等,往來穿梭,呈現一派繁榮的景象。文藝上也是百花盛開,羅馬最偉大的作家維吉爾、奧維德等人都是出現在這個黃金時代。
在屋大維的主持下,羅馬又建造了新的公共浴室、王宮、凱旋門、劇院和高架引水渠。為此,他驕傲地說:“我接受了一座用磚建造的羅馬城,而留下了一座大理石的城。”
在屋大維統治的四十四年內,他住在帕拉丁山頂上一所簡陋的住宅里。這個身材瘦小、性情孤獨的人,在幕后操縱著西方世界最強大的帝國。公元14年8月18日,他以七十七歲的高齡病逝了。據說,他在彌留之際,曾對前去探望的朋友們說了幾句話:
“我的喜劇演得好嗎?如果我演得好,那就為我鼓掌吧,大家高興地為我送行吧!”
屋大維死后,羅馬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他死去的這一個月也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稱為“奧古斯都”(August)。
盡管屋大維的許多繼承者是瘋子和暴君,但他留下的大帝國還是延續了幾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