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方能更進一步,這是猶太人的處世哲學。他們認為,如果事事斤斤計較,強強對抗,勢必兩敗俱傷,反倒不如采取暫時退讓的方法,等待時機,以謀取更大的利益。《塔木德》中說:“用爭奪的方法,你永遠得不到滿足;但用讓步的方法,你得到的可能比你期望的更多。”
投資大鱷索羅斯常說:“如果你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你首先要采取的行動是以退為進,而不是鋌而走險。”“退一步海闊天空”,當你做出后退決定的時候,正是你向前邁進的開始。
在歐洲,強烈的反猶太政策沒能阻擋住猶太人羅斯柴爾德家族前進的步伐。當奧地利面臨財政困難時,羅斯柴爾德家族看準時機與政府談判。經過艱難的談判,奧地利政府不得不答應讓羅斯柴爾德家族進軍奧地利。羅斯柴爾德家族終于“攻占”了奧地利這塊堅硬的“生意凍土帶”。
原來,當老羅斯柴爾德準備將經營范圍擴大到法國以外的地域時,奧地利便是他的目標之一。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談判人選上頗費苦心:既不讓才干非凡卻稍顯莽撞的長子尼桑去,也不讓英俊機智的五子杰姆斯去,卻派為人謙恭、憨厚樸實的次子薩洛蒙只身前往維也納。薩洛蒙是一個謙謙君子,親切和藹,彬彬有禮,他奉行的原則是:以退為進。
薩洛蒙從募集奧地利國家公債著手,并使公債附上新的形式,使得公債具有很高的回報。
奧國公眾群起反對,并采取抵制運動。薩洛蒙小心翼翼,他不觸動反對派的利益,以忍讓為主,對反動派的議論一句話也不反駁。他只在報紙上展示公債發行的經濟收益宣傳,讓公眾明白這是有利可圖的好事,鼓勵公眾購買。薩洛蒙牢牢地抓住公眾的“投機心理”,所制定的一切措施均以激發公眾的投資欲望為目的。薩洛蒙甚至以家族的名譽做擔保,因此逐漸贏得了公眾的信任。
隨之而來的是國家公債的暴漲。奧地利政府對薩洛蒙非常滿意,公眾也獲得了實際利益,抵抗最終轉為擁護。當然,獲利最豐的當屬羅斯柴爾德家族。奧地利政府、羅斯柴爾德家族、奧地利民眾,三方皆大歡喜。
人們在談及成功之道時,通常更多地強調利潤第一,為了利潤勇往直前、積極進取。然而有時候,一味地猛沖猛打追逐利益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以退為進反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策略。退讓并不代表懦弱、膽怯,更不是無能的表現。相反,退讓有時候是一種前進,是為了更進一步。猶太人為人處世很少與人進行激烈的正面交鋒,當產生矛盾時,他們往往會主動退讓,以退為進,這也正是他們聰明的地方。
當年肯尼迪在競選美國參議員的時候,他的競選對手在最關鍵的時候抓到了他的一個“把柄”:肯尼迪在學生時代,曾因為撒謊而被哈佛大學退學。當時,這一把柄在政治上的影響是巨大的,競選對手很可能以此為由擊敗他。
肯尼迪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但他很坦誠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說:“我對于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做得的確不對。對此事我沒有什么好辯駁的。”肯尼迪放棄了無謂的辯駁,直截了當地承認此事,并坦誠地道歉,這種處理方式讓他得到了民眾的諒解。
無獨有偶,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也深諳以退為進之道。
當克林頓陷入桃色丑聞時,他沒有一味地否認,而是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采用以退為進的策略,讓美國人民做出選擇:讓他下臺或讓他繼續留在總統的位子上。結果證明,克林頓的坦誠得到了人們的原諒。
人在一生中,做錯事是難免的,欲蓋彌彰只會是錯上加錯。誰也保證不了不與他人發生矛盾、產生摩擦,如果因此而大動干戈,在猶太人看來,實在是得不償失。猶太人認為,只要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即便自己占理,讓三分又有何妨?而且,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在退后一小步的同時,也是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樣做不僅可以化解矛盾,還能夠讓彼此加深理解、增進友誼,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猶太人古奧十分勤勞,由于買不起一般平地上的肥沃良田,他便獨自找了一塊山坡地。經過努力開墾,他把貧瘠的山坡地變成了產量甚豐的梯田。村莊里的許多窮佃農們看到古奧的成就,爭相效仿,紛紛在山腳下開辟出一片一片的梯田。
起初,這些佃農們每天忙著自己田里的耕作,倒也相安無事。但是有一年,雨水不夠豐沛,田里出現了明顯缺水的現象。古奧由于早已做好充分的準備,早在山中找到了幾處水源,挖好了渠道,將山泉水大量地引進他的梯田,所以,雖然其他佃農的梯田缺水,但古奧梯田中的作物依然欣欣向榮。
一天早上,辛勤的古奧如往常一般來到他的田里,卻大吃一驚,整片梯田的灌溉水竟然全部流失了,梯田里一片干涸。古奧趕緊做了補救,除了將田里補滿灌溉水之外,他還仔細地調查了為何田里會有失水的現象。結果,古奧在田埂上發現了一個極大的缺口。原來,其他梯田的佃農們趁夜里挖破了古奧的田埂,將古奧田里的水引入自家田地,去灌溉自己的旱田。古奧明白緣由后,并沒有找他們理論,而是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加倍努力地工作,開挖了幾條新的渠道,將他找到的水源順利地引到與他的田地挨著的每一塊缺水的梯田中,把那些佃農的梯田用水灌得滿滿的,讓佃農們不再有缺水的恐慌。
從此之后,古奧和其他人的田地里再也沒有缺水;辛勤的古奧也再也不用擔心有人會來挖他的田埂了,而受到他恩惠的佃農們也紛紛前來感謝他。
我們不得不承認,奧古不僅是一個勤勞智慧的人,更是一個善于退讓、善于解決矛盾從而贏得尊重的人。當他受到別人的“算計”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謾罵、氣憤、暴跳如雷或實施報復,而是以忍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化解矛盾,這是最好的辦法,利人利己。
所以,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向猶太人學習,不與人爭,學會退讓。后退有時是向前,妥協有時能成事,學會了這一點,我們為人處世的技巧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