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初戀《詩經》—— 《詩經·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

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豈不曰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我時常想起《采薇》中的四句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里面有我青蔥的記憶。

 

 

十九年前的一天,我推開剝蝕了紫檀色油漆的木門,走入了縣城唯一的書店。窗外射進幾縷陽光,光柱里飛騰著細細的灰塵。零星的顧客出入時,木門發出吱呀的聲響,收銀員才懶懶地睜開眼。我在書店里徘徊了一上午,只為自己挑選一本書。

那天買來的書現在就在我手邊,扉頁上寫著一行字:購于一九九七年元月二十二日。元月二十二日,這是一個讓我很為難的日子。臨近放假,錢基本已經花完。定價二十二塊三,已經是我一周的伙食費了。我在那位收銀員的長久打量下買走了這本厚得像本字典、貴得有些離譜的書。

這本書叫《詩經》,湖南出版社版本。

 

 

如今翻開這本一九九三年出版的《詩經》,給人的感覺有些奇怪。左首頁面雙欄布局,《詩經》的正文在左,現代譯文在右;右首頁面,對照的是英文譯文。

換成今天,我一定不會買這本書。如果想了解《詩經》,我有《詩經譯注》《詩經新注》《詩經別裁》《詩經析讀》《詩經全注全譯》等;如果想研究《詩經》,我有《十三經注疏》《詩三家義集疏》《韓詩外傳》《詩集傳》《毛詩傳箋通釋》《詩經原始》等。但當時的我,對上述的書籍毫不知曉,僅僅聽說過中國有一本最早的詩歌總集叫《詩經》,那是一部極重要的典籍。

黑色的套封,燙金的花紋,圖案大概是采自漢代壁畫。那時我已經在書店里游蕩了很久。把這本《詩經》抽出書架,拂去書頂側的灰塵,翻開那泛黃的書頁。冬日的暖陽打過來,灑在“國風”上,灑在“小雅”上。走入了歷史的隧道,我既好奇又沉靜。幾乎沒有太多猶豫,我立即付錢,一路輕盈地走回幾里之外的學校。

你肯定會想,我一定如饑似渴地去閱讀這本書,事實上你想錯了。仔細看了幾頁后,我發現這本書并不適合我。沒有注釋的《詩經》,根本不是一個窮鄉僻壤的高二學生所能看懂的,更遑論其英文翻譯了。我只能挑選其中“明白如話”的詩歌片段,偶爾翻上一翻。

至于那時我曾讀過這本《詩經》中的哪些詩篇,幾乎都不能記起了。時至今日,仍能縈懷的僅有《采薇》中的那十六個字——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曾把這十六個字抄錄多遍,甚至寫在時時能看到的地方。十七歲的我,還留著“郭富城式”的一頭不算短的頭發。在書本堆疊如山的課桌上,藏著一面梳頭用的小圓鏡子。我用翠綠色的彩紙把鏡子背面艷俗的圖片換掉,抄錄上這十六個字。我甚至在老師講課時,也時常在課本的掩護下,掏出鏡子照一照自己的頭發,再翻過來審視這十六個字。

在翠綠色彩紙的烘托下,我認為這詩境柔美異常。想一想吧,楊柳娉娉婷婷,垂下稠密但不失舒爽的千絲萬絲,春風輕拂,裊娜而動。雪花紛紛而落,閃著晶瑩的微光。世界是靜謐的,更是浪漫的。在十七歲少年的心里,有了“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的烘托,離別、歸來,都不能被賦予濃烈的色彩,一切都是柔美的,都是充滿詩意的。以此,來對抗我那段干癟的高中生活。

 

 

多年后我成為了語文老師,曾暗笑自己當年的稚嫩。當時所謂的柔美與詩意,其實純屬個人感受,且斷章取義。

《采薇》中雖有對軍容盛大而帶來自信的摹寫,但更多是在寫那位征人思歸不得的辛酸。只看“雨雪霏霏”之下的幾句便可一目了然——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他饑渴交加,他傷心異常,他發出了無人知曉的浩嘆。當年離家,遠征獫狁。那日春風暖陽,依依楊柳,多么溫暖,可他卻在品嘗生離死別之苦。如今他返歸故土,心中歡欣,可這天空卻紛紛揚揚播撒著冰冷的雪花。王夫之點評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這讓人想起一首樂府古詩: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向東看,淚落沾我衣。

 

《采薇》中的那位征人,大概也有如此感慨。在生命的春天離開家鄉,生離死別。本應歡欣地歸來,卻物是人非,人生進入了冬季。十六字之中,有多少期待,多少忍耐,多少酸辛,多少無奈!方玉潤說:“今何幸而生還矣,且望鄉關未遠矣,于是乃從容回憶往時之風光,楊柳方盛;此日之景象,雨雪霏霏。一轉眴(按:同‘瞬’)而時序頓殊,故不覺觸景愴懷耳。”又說:“不然凱旋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詩原始》)

又或假如當年我關注了許淵沖先生對這十六字的英文譯文,理解上也許不會也有如此的偏差。英文譯文:

 

When I left here,

Willows shed tear.

I come back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

 

將其譯回漢語,便是——

 

當我離開,

楊柳垂淚。

如今歸來,

雪壓松枝。

 

這幾句英文雖不能傳遞漢語詩歌的豐富含蘊,但對情感走向的把握還是準確的。

如今,我再講解這十六字的話,肯定會告訴學生這是典型的“樂景寫哀情”。我時常告訴學生,讀詩要有整體關照的眼光,從把握詩人情感走向入手,再去揣摩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情感,答題才能正確。斷章取義,僅僅從景物的特點去推知作者的情感,答題便會出錯。

然而,這樣的說教我當年也并沒有遵守。大概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讀詩首先是情感的投入,先愛上詩,再談及去解讀詩。這就像初戀一樣:我喜歡她就是喜歡她,不必經過什么邏輯分析的過程。先考察其工作,再盤查其家境,那是相親,不是戀愛。

 

2016.2.1

1.jpg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光市| 溧水县| 资兴市| 萝北县| 蒙自县| 临桂县| 蒙阴县| 敖汉旗| 法库县| 永登县| 迁西县| 马关县| 武川县| 博湖县| 惠东县| 大埔区| 平舆县| 定西市| 泰州市| 阜平县| 金堂县| 阿鲁科尔沁旗| 城步| 林甸县| 梨树县| 虞城县| 措勤县| 哈密市| 运城市| 金华市| 莱西市| 淮阳县| 衡东县| 秭归县| 奉节县| 乐至县| 彭州市| 连城县| 漠河县| 通道| 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