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記
- (明)吳承恩
- 3601字
- 2020-11-20 12:19:01
關(guān)于本書的整理情況
本書是根據(jù)北京圖書館所藏的明刊本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記》”攝影膠卷,并參考清代六種刻本校訂整理的,初版于一九五五年,以后印過多次。這次重排,又用世德堂本作了復(fù)校,并用明崇禎本作了校核,改正了初版的一些疏誤。
世德堂本原書我們不曾看見。據(jù)膠卷,這個本子刻于一五九二年(明萬歷二十年),距作者吳承恩去世時不過十來年;雖不一定是最初刻本,但在今天所見到的許多刻本中,卻是最早的。
我們所參考的清代六種刻本是:
一,《西游證道書》(清初刊本);
二,《西游真詮》(清康熙丙子〔一六九六〕原刊本);
三,《新說西游記》(“晉省書業(yè)公記”本,卷首有評注者張書紳所作“西游記總論”,署清乾隆戊辰〔一七四八〕七月;乾隆十四年己巳〔一七四九〕其有堂本。兩本差別甚大。);
四,《西游原旨》(清嘉慶二十四年〔一八一九〕護(hù)國庵板);
五,《通易西游正旨》(清道光己亥〔一八三九〕德馨堂本);
六,《西游記評注》(含晶子評注本)。
明崇禎年間刊“李卓吾批評《西游記》”,是接近世德堂本的較早刊本,初版整理時未能見到。這次我們用此本作了校核,訂正了一些文字。
從校勘中看出,世德堂本較清代各種刻本有許多不同之處,主要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除了“書業(yè)公記”本《新說西游記》外,其他清代刻本,實(shí)際上是世德堂本的刪節(jié)本。世德堂本中的許多描寫景色、人物、戰(zhàn)斗場面的極具風(fēng)趣的駢辭韻語,在這些刻本中,基本上都已刪去;其他敘寫文字,也作了大量刪削。“書業(yè)公記”本《新說西游記》雖然是世德堂本系統(tǒng)的本子,沒作刪節(jié),但有刊漏和改動之處。例如,第七十二回寫孫悟空變作一只餓老鷹,世德堂本有一段韻語:
但見:毛猶霜雪,眼若明星。妖狐見處魂皆喪,狡兔逢時膽盡驚。鋼爪鋒芒快,雄姿猛氣橫。會使老拳供口腹,不辭親手逐飛騰。萬里寒空隨上下,穿云檢物任他行。
這段韻語,清代各種刻本(包括《新說西游記》)都沒有。第四十五回寫虎力大仙拜求金丹圣水,世德堂本有一段韻語:
誠惶誠恐,稽首歸依。臣等興教,仰望清虛。滅僧鄙俚,敬道光輝。敕修寶殿,御制庭闈。廣陳供養(yǎng),高掛龍旗。通宵秉燭,鎮(zhèn)日香馡。一誠達(dá)上,寸敬虔歸。……
這段韻語,除《新說西游記》外,別本都沒有。“香馡”,“書業(yè)公記”本作“香焚”,不僅失韻,意思也不好。
第二,世德堂本中有一些方言,清代各種刻本作了刪改。例如,第二十六回寫豬八戒在唐僧面前講孫悟空壞話,世德堂本作:
……樹死了,又可醫(yī)得活?他弄個光皮散兒好看,者著求醫(yī)治樹,單單了脫身走路,還顧得你和我哩!
“者著”是方言,“書業(yè)公記”本改作“托著”,別本卻根本沒有這兩個字。第三十四回寫兩個小妖摸尋寶貝時的舉動,世德堂本作:
都去地下亂摸,草里胡尋,吞袖子,揣腰間,那里得有?
“吞袖子”的“吞”是方言。清刻本都作“各袖子”。第九十四回寫唐僧罵孫悟空的話,世德堂本作:
我們十節(jié)兒已上了九節(jié)七八分了,你還把熱舌頭鐸我!快早夾著,切莫開那臭口!
“把熱舌頭鐸我”的“鐸”字是方言。“書業(yè)公記”本作“把熱舌頭我”,《西游真詮》作“說這樣混話”。
世德堂本的特點(diǎn)之一,還在于它保留了一些方言詞,因而在敘述上使文字更生動,更形象。例如第五十三回寫豬八戒飲子母河水后,
……漸漸肚子大了。用手摸時,似有血團(tuán)肉塊,不住的骨冗骨冗亂動。……
“骨冗”本是方言,形容嬰兒在母腹內(nèi)蠕動。現(xiàn)代均作“咕容”。但清代各種刻本都改為“骨突”。“骨突”是形容水沸時的聲音,和形容蠕動的“骨冗”,意思是兩回事。這個例子正好說明世德堂本更接近于作者的手稿本,因而是可貴的。——舉例的這些方言,在本書中都有注解,這里不多作說明。
第三,世德堂本有一些形容描寫之處,清代各種刻本也與之不同。例如,第二十三回寫豬八戒偷看四圣所化的婦人,世德堂本“餳眼”二字(餳讀xínɡ。餳眼是指眼睛發(fā)澀、瞇成一條縫的樣子),大多數(shù)清刻本都作“睜眼”。第二十七回寫孫悟空被貶退要下拜辭行時,唐僧拒絕不受,世德堂本作“唐僧轉(zhuǎn)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噥噥的道”;清代各種刻本都作“唐僧轉(zhuǎn)回身下拜道”。第三十回寫龍馬戰(zhàn)妖失敗后的情況,世德堂本作:
卻說那小龍潛于水底,半個時辰聽不見聲息,方才咬著牙,忍著腿疼跳將起去,踏著烏云,徑轉(zhuǎn)館驛。
清代各種刻本都沒有其中“咬著牙,忍著腿疼”這七個字。
從上面的例子看來,根據(jù)世德堂本整理本書應(yīng)該是比較合適的。
世德堂本雖有許多好處,卻也存在一些缺陷,因而我們又取其他各本的優(yōu)點(diǎn),給以增補(bǔ)和校訂。例如,補(bǔ)出了關(guān)于唐僧出身的敘述。
世德堂本對于本書主角——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龍馬——的出身,都有詳細(xì)的敘述,但關(guān)于唐僧的出身,卻反而沒有,只在第十一回中,用二十四句七言韻語,作了一個極簡略的介紹;這與第十四、第三十七、第四十九、第六十四、第九十三、第九十四各回提到唐僧的地方,很難呼應(yīng)。尤其是第九十九回總結(jié)唐僧經(jīng)歷的災(zāi)難,其中前四難——金蟬遭貶、出胎幾殺、滿月拋江、尋親報(bào)冤,因?yàn)榍拔娜狈⑹觯也怀鰜須v。唐僧出身的故事,宋元時代民間已普遍流傳,作者似不會不予吸收。很可能原書是有一段敘述唐僧出身的故事的,世德堂本把它刊落了。明崇禎本情況與世德堂本相同。其后,《西游證道書》本補(bǔ)出了這一段;《西游真詮》《新說西游記》各本,都照著補(bǔ)出。雖然補(bǔ)出的文字沒有什么描寫,沒有像各回所有的那些韻語,內(nèi)容上還有重復(fù)和前后不能照應(yīng)之處,例如,補(bǔ)出的這段(現(xiàn)作為“附錄”)寫唐僧的師父是法明長老,第十一回韻語中卻說是遷安和尚;又如,補(bǔ)出的這段寫陳光蕊貞觀十三年中狀元,中狀元之后才招親,而第十二回寫他的兒子唐僧應(yīng)薦設(shè)道場竟也在貞觀十三年等。但這些究竟是較小的問題,前面所說的那種較大的缺點(diǎn)沒有了,整個“西游”的故事也完整了。因此,初版時,我們就根據(jù)“書業(yè)公記”本把這一段補(bǔ)了出來,作為第九回,并將世德堂本的第九回到第十二回四回文字,并作三回,分回和回目,均改從《西游真詮》各本的第十到第十二回。這次重排,考慮到補(bǔ)出的這一回既然不像是吳承恩的原作,所以便把它作為“附錄”,排在第八回之后,第九到第十二回,仍然恢復(fù)世德堂本原貌。這樣處理,既彌補(bǔ)了世德堂本情節(jié)上的不相照應(yīng)之處,又保持了它的完整性,可能較為妥當(dāng)一些。
除了上述變動以外,我們還參考各種刻本,校補(bǔ)了世德堂本一些文字詞句上顯著的錯誤和缺漏。例如,第四十七回寫靈感大王要吃陳家的小孩,孫悟空和那老者一段問答,世德堂本作:
行者道:“要吃童男女么?”老者笑道:“正是。”行者道:“想必輪到你家了?”
那老者這時候的心情,似乎不會“笑”,我們就根據(jù)《西游真詮》刪去“笑”字。第七十九回寫孫悟空燒了清華妖洞之后,世德堂本作:
這里才喝退土地,同壽星牽著鹿,拖著狐貍,對國王道……
清華妖洞距離比丘國城池有一段途程,比丘國王又沒有到清華妖洞來,孫悟空似乎不能立刻和國王談話,我們就根據(jù)《西游真詮》在“拖著狐貍”句下加了“一齊回到殿前”六字。第八十三回寫唐僧被妖攝去,孫悟空眼中流淚,豬八戒只在一旁發(fā)笑,世德堂本有這樣兩句:
八戒見他垂淚,嚇得仰天大笑。
“仰天大笑”似乎不應(yīng)由“嚇得”而來,我們就根據(jù)《西游真詮》把“嚇得”改作“忍不住”。
世德堂本和清代各種刻本均誤的一些地方,這次依據(jù)明崇禎本加以訂正。例如,第一回寫石猴跳入水簾洞之前,世德堂本和《新說西游記》有一首五言詩,最后一句“天遣入仙宮”,“天”字世德堂本作“王”,《新說西游記》作“正”,都不妥當(dāng),這次據(jù)崇禎本改“天”;第二十二回寫卷簾將自述生平的那篇韻文,“饒死回生不典刑”一句中的“典”字,世德堂本和《新說西游記》均誤作“點(diǎn)”,這次據(jù)崇禎本訂正。
又,從膠卷中看出,這部世德堂本,本身有許多殘缺。例如,其中“料字第十六卷”(從第七十六到第八十回),書頁上就印明是用較晚出的“書林熊云濱重鍥”的本子補(bǔ)的;第九十一回至第一百回皆為“金陵榮壽堂梓行”。又如,第十四回,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第六十五回,第八十七回各回,都有殘缺;這些殘缺之處,我們都根據(jù)“書業(yè)公記”本把它補(bǔ)齊。
此外,也還有若干問題,仍然存在。例如,第八十八回寫豹頭山距城七十里,第八十九回卻又說距城三十里,程途遠(yuǎn)近,顯然矛盾。這一類的問題,不論從世德堂本,或從其他各本,都不能解決。只好保持原文,不加改動。
初版本的注釋,主要側(cè)重于口語方面,比較簡略。為了讀者閱讀的便利,這次除口語方面續(xù)有增補(bǔ)外,其他方面的內(nèi)容,也作了一些補(bǔ)充。
本書初版本的校訂整理工作,由黃肅秋同志擔(dān)任。這次重排,除黃肅秋同志外,陳新和王思宇同志,也參加了校訂工作。初版和這次增補(bǔ)的注釋,均為黃肅秋同志所作。
在這次校訂過程中,路工同志提供了他用崇禎本校核初版本的成果,革命歷史博物館惠借了崇禎本《西游記》;注釋工作中還得到了吳曉鈴、季鎮(zhèn)淮、魏建功等同志的幫助,我們都衷心感謝。
本書的整理工作,一定還存在錯誤和缺點(diǎn),熱切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教,以便今后改正。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編輯部
一九七九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