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卡貝離開世界語運動之謎
世界語誕生以后,在波蘭就有了第一批世界語者,安東尼·格拉波夫斯基和卡貝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yōu)槭澜缯Z在文學領(lǐng)域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后來卡貝突然離開了世界語,成為世界語運動之謎。在世界語特定的文化詞匯里有Kabei或者Kabei?i這個詞,詞的意思就是“比喻一些世界語者像卡貝一樣突然離開了世界語運動”。卡貝和柴門霍夫都一樣也是波蘭的眼科醫(yī)生,早期世界語運動的積極分子,著名的世界語翻譯家、文學家,被稱為世界語散文之父。1904年,他翻譯的波蘭作家瓦克洛·謝洛斯?jié)删S斯基
《痛苦的底層》發(fā)表在《國際語》雜志上,1906年就加入了語言委員會并當選為副主席,用世界語翻譯了波蘭古典長篇小說《法老》
,編寫了《世界語原文小詞典》等。他的語言流暢、文風清新、表達自如、句子完美、詞序恰當、可讀性強,卡貝為世界語文學翻譯、文體建設(shè)做出了巨大貢獻。
正當卡貝世界語活動及文學創(chuàng)作、翻譯活動進入頂峰時,卡貝于1911年突然離開了世界語運動,從此就再也沒有回來,離開的原因不明。有人猜測,他與波蘭世界語文學家格拉勃夫斯基和亞當·扎克熱夫斯基不和。1931年,卡貝在接受《文學世界》編輯部采訪時承認,他離開世界語運動的原因是:世界語發(fā)展緩慢,并確認這個發(fā)展緩慢的語言解決不了國際語問題。卡貝看到了英語的強大勢力,也就是說卡貝看不到世界語的希望,失去了世界語理想。
卡貝的離開后不斷有世界語者離開世界語運動,他們看不到世界語運動的希望,也等不到世界語最后勝利的那一天。正如卡貝所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英語迅速成為世界通用的語言,此后,直接影響了很多國家的語言政策,大力開展英語教育和普及,同時又促進了英語在全世界的推廣普及。
卡貝永遠離開了世界語,但他給世界語運動留下了大量的文學遺產(chǎn),也給世界語運動留下了無限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