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員管理新陷阱(《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9期/全12期)(哈佛商業評論)
- 哈佛商業評論
- 1337字
- 2020-11-21 14:16:59
眾說 | Interaction
成為更好的企業公民
盧英德(Indra K. Nooyi)、維賈伊·戈文達拉揚(Vijay Govindarajan),《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3月刊
百事可樂公司的“使命型業績”項目,引領公司和利益相關方走向更健康的未來。
盧英德發揮聰明才智,領導百事可樂轉型為以利益相關者為中心的企業,很有啟發意義。他們的成就表明,讓企業主要利益相關者團體獲得價值最大化,可以與企業長期價值最大化同時進行,二者可以得兼。而且這項工作具有改革意義,可以擴大規模,也可以移植。百事可樂的轉型適合其自身實際情況。其他企業也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效仿,因為“二者得兼”這個道理還是沒變。
——杰克·哈菲
讀者
非常感謝這篇文章分享的百事可樂轉型的成功經驗。很高興能讀到關于使命型業績戰略及其效果的文章。百事能有盧英德擔任董事會主席和CEO真是幸運。維賈伊關于領導力的文章也總是令人深思和振奮。歸根結底,我希望有更多不同行業(比如石油天然氣、航空)的更多公司能來效仿(當然很難,不過值得進行總結、交流和執行),主動實踐使命型業績,因為當今世界迫切需要這樣的企業公民——比黃金和石油都更需要。
——巴特·特卡奇克
讀者
在盧英德的使命型業績管理下,百事的可持續發展做得很好,股票表現也很好。盧英德領導力出眾,也讓公司獲得了主張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人的認可。公司如何推動“改良資本主義制度為每個人服務”?資本主義國家和傾向于資本主義的國家,人們熱切希望成為百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企業領導者不可能說服人們去追求好的生活、不要追求積累財富,因為企業自身的目標就是積累財富。如果資本主義企業與貧窮國家的個人和企業合作,將一部分財富分給窮人和發展中國家,這是值得贊美的。資本主義的商業實踐,令一些人和一些國家富裕起來,而其他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很多人失業、陷入赤貧。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
——佐姆·卡拉歇蒂
讀者
我在讀《人類簡史》這本書,發現物種進化可以為企業提供參考。其他物種四腳行走,唯有人類進化為直立行走,使得人類在進化周期中具有了重大的優勢。直立行走可以看得更遠,及早看到機會和迫近的危險。雙手解放出來,可以用于制作、使用工具和其他東西。同樣,組織從最初的只關注股東利益轉為關注所有利益相關者,可以看得更遠,看到更好的機遇。百事的案例研究就說明了這一點。直立行走,還需要解決平衡問題。
盧英德成功地實行了使命型業績,還是在以男性為主的管理層,真是令人敬佩。在這個案例里,使命型業績證明了女性的力量。
——高普蘭·斯里尼瓦桑
讀者
百事可樂董事長對資本主義產業的觀點很宏大,從Fountain Music公司創始人兼CEO的立場來講,我覺得這種觀點非常可靠。在競爭激烈的行業,朋友和敵人共同成長。這篇文章讓我了解了世界規模的經濟動態和資本主義理念,世界未來的發展必須由專業人士和學術界領導者帶頭。因此你的使命型業績和企業可持續發展很有意義,能帶來關于全球發展的新洞見和解決方案。
——時田真慈
讀者
盧英德和維賈伊的這篇新文章,關注的是以使命為中心的跨國公司管理戰略。對使命型業績是個新的方向,新興企業可以從這個方向思考自身提升業績的能力。不過,采用使命型業績和以使命為中心的戰略,第一步是要確定合適的戰略“使命”。感謝作者介紹這樣的概念,為領導者、管理者和學術界人士帶來啟迪。
——拉賈戈帕拉查里
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