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新渠道
- 康瓏 李晴
- 787字
- 2020-11-14 18:15:37
第四章 利用保險資金進行PPP融資
一、保險資金的概念及保險資金投資PPP項目的發展狀況
(一)保險資金的概念
保險資金是指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以本外幣計價的資本金、公積金、未分配利潤、各項準備金及其他資金。[1]
(二)保險資金投資PPP項目的背景及發展狀況
1.保險資金參與PPP項目的背景
隨著2006年保監會《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正式對外發布實施,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得以拓寬,國家和地方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就政府投融資方式中的資金來源角度分析,通過投融資平臺進行地方政府融資的模式已經不再是政府融資的主要選擇。在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大環境下,保險行業整體實現大跨步式發展,行業實力得到顯著提升。
2.保險資金投資PPP項目的發展狀況
隨著2006年《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的實施,保險資金直接或間接通過各類資管產品投資基礎設施類項目已有十余年的時間。自2010年起,保監會逐步開始拓寬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渠道,保險公司也紛紛利用其保險資金成立自己的資管公司與信托公司,通過相匹配的資管產品投資于地方基礎設施項目。保險資金事實上已憑借其資金實力、投資規模成為建設基礎設施類項目的主力投資者。2016年,保監會《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辦法》取代原《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保險資金可以投向PPP項目,并且放寬了保險資金投資PPP項目在項目增信、可投項目標的等諸多方面的條件。保險資金自2006年以來積極參與PPP項目,將大量資金投資于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參與眾多國家及地方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其中的經典項目包括2008年保險資金投資160億元成為京滬高鐵第二大股東,參與京滬高鐵建設;2010年以150億元的合同規模參與建設南水北調工程;2013年投資中石油西氣東輸油氣管道項目;2014年發起并投資粵東西北城市發展產業投資項目,項目規模達120億元;2014年設立規模達70億元的“中再-北京地鐵16號線股權投資計劃”等。
- 這個國家的新中產:新中產畫像與未來商業白皮書
- 生產者責任延伸(EPR):理論、政策與實踐
- 下一輪經濟危機2:中國憑什么幸免于難
- 消費升級:實踐·研究
- 中國經濟-能源-環境-稅收動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理論及應用
-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若干問題研究(2012)
- 循著改革的邏輯:一個經濟學人的時事觀察(下)
- 激辯去杠桿:如何避免債務—通縮
- 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導向下中國區域資本市場空間整合研究
- 中國改革開放與發展實踐叢書:中國旅游經濟改革開放與發展實踐
- 中國為什么有前途:對外經濟關系的戰略潛能(第2版)
- 西部發展研究(2017年第1期 總第7期)
- 中國經濟大講堂(第1輯)
-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2019)
- 江蘇商務發展報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