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新渠道
- 康瓏 李晴
- 4312字
- 2020-11-14 18:15:35
四、投貸聯動支持PPP項目存在的障礙與解決
(一)投貸聯動支持PPP項目的運行障礙
障礙區別于操作難點,障礙更偏向于外部因素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影響,較為客觀,如政策和法律障礙、金融市場障礙,如通貨膨脹、利率變化給自己帶來的障礙等。
1.我國投貸聯動支持PPP項目的政策、法律障礙
(1)新政策不斷出臺,投貸聯動監管框架復雜
投貸聯動的監管框架有以下幾大類:
第一,與銀行金融機構投貸聯動相關法律、政策和業務操作指引。如《商業銀行法》《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中資商業銀行專營機構監管指引》《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中國銀監會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等。
第二,資產管理類相關法律與政策。包括私募投資基金相關規定、《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暫行條例》等相關規定,涉及管理人登記與產品備案、基金的募集、內部控制與管理、信息披露和合同指引等相關規定。

圖2-7 我國PPP項目全流程 [4]
第三,與PPP有關的規定。截至2017年11月底,投資PPP所需考慮的相關規定包括《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預算法》《建筑法》和國務院相關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約30部,中央層面相關政策文件5部,國務院PPP政策法規文件約25部、國務院辦公廳PPP政策法規文件32部,財政部PPP政策法規文件88部,發改委PPP政策法規文件約50部,其他各部門政策法規文件53部。這些文件自實施以來一方面有利于化解部分問題,進而推動PPP良性發展,但另一方面重磅級政策的屢次頒布,對新規打破了部分已有項目的合同約定,對于銀行金融機構已經投入資本的項目有重要影響。
總體上來說,投貸聯動因銀行金融機構的特殊身份,導致其從事該業務所涉及法律與相關規范信息較多,涉及多個國家機關,再加之地方政府的行政規章和部門規定,有效信息的提煉和監管框架的構建對于一些初涉投貸聯動業務的銀行金融機構將會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2)投貸聯動支持PPP實施細則缺位
投貸聯動相關規定;銀監會發布的《投貸聯動試點意見》規定了投貸聯動的試點內容和條件,包括金融機構資質、業務管理、機制建設和組織架構設置要求、試點區域范圍、實施和監督等。但是該意見在試點目標里僅將銀行的投貸聯動限定在科創企業。截至2018年1月31日,根據財政部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全國入庫項目的調查,PPP科技行業入庫項目124個,占總量7746個的1.6%,多數銀行金融機構僅在科技領域將投貸聯動適用于PPP的范圍,投貸聯動范圍僅僅針對科技創新型企業。不難看出,上述《投貸聯動試點意見》中對內容規定的局限導致了非科創項目在實行過程中存在操作模糊地帶。
2.我國投貸聯動支持PPP的市場障礙
我國在信用環境、法制環境和輿論環境建設方面相對滯后,造成金融創新的供需雙方皆相對匱乏,主要體現為企業對金融創新產品的接受度不高,這種需要進一步完善的金融生態環境,是身處我國市場中無法避免的障礙。
(1)項目風險制約
實際上,PPP項目成功的一個關鍵點就在于對項目風險的準確預測與合理把握控制。在PPP項目中,風險對于項目各節點的流暢運行具有重大的影響。首先,由于PPP項目本身法律關系的各方盤結,使得整體的風險體系錯綜復雜,在識別認定風險以及適當匹配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其次,由于PPP項目資金流動巨大,項目內容多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大型活動,持續時間較長,在不間斷項目進行中對風險預測管理的連貫性和風險分擔機制的合理性要求都會比一般項目更加嚴格。再次,結合我國實際國情以及PPP項目中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進行項目的特殊性,在現行經濟轉型的中國,經濟社會中任何政策的出臺都有可能帶來資本運行的不確定性,從而使得PPP風險的預測管理波動更大,不可預測性也更高。最后,實踐中多方面對風險負擔的態度不同,令項目很難構建合理的風險分擔結構。當政府在把某項工作交給私人投資者時,實際上存在推卸政府責任的情形,而風險分配的不均衡現象會增加投資者的整體風險,繼而使得投資者放棄投資。
(2)金融環境制約
運用投貸聯動進行PPP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的順利運行對金融環境也存在一定的要求。從多角度出發,做好投貸聯動業務需要整合商業銀行、第三方投資機構、政府及社會中介等多個平臺,以解決企業多層次的融資需求。然而現實中各方平臺之間聯系并不密切,具體到業務對接中的信息共享和風險識別等相應工作并不能順暢銜接,且在交易市場不能完善的前提下對項目的退出也存在一定的影響。
3.內部障礙
(1)缺乏成熟的運作經驗
由于我國PPP和投貸聯動業務的發展才剛剛步入正軌,金融機構對于二者結合的應用與對政策市場環境的適應都亟待加強。一是需要商業銀行樹立全新的經營策略,加快金融產品設計創新。投貸聯動作為一種跨市場、跨機構、跨產品的業務模式,需要商業銀行進行綜合化、混業的經營,整合多方資源,構建開放式合作平臺。同時強化產品革新并提升發揮運用產品的能力,如圍繞新三板股權推出新的股權質押貸款等新型產品。二是銀行要完善對風險的管理方式。與傳統的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機制不同,投貸聯動需要商業銀行將審慎的信貸風險管理文化與激進的風險投資文化相結合,建立一套適合股權投資的風險評估和防控機制。三是人力資源配備仍需優化。投貸聯動是跨領域的合作,需要熟悉科技創新、信貸業務和股權投資的復合型專業人才。而目前商業銀行具備股權投資理論及實踐經驗的人才較少,熟悉科技創新的技術型人才更是寥寥無幾。
(2)傳統思維固化
在傳統銀行業的發展中,由于分業經營等理念主要著重于純股或者純債的模式,未能重視債股的“聯動性”所帶來的利益模式。又如前所述,這種聯動體現在機構間聯動與機構和外部聯動,體現出了一種協調的信息平衡能力,從而實現最優的資源配置方案與無縫銜接融資方案,針對這方面,金融機構在優化財務結構再融資上還需要加強。
(二)投貸聯動支持PPP項目中難點問題的解決
1.建立項目動態談判機制以實現風險共擔,同時加大風險管控力度
投貸聯動支持PPP項目由于其項目本身的特殊性,合作時間較長,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不確定性非常大。PPP項目參與者并非完全理性,對后期項目可能發生問題的預期難以窮盡,初始合同條款不能涵蓋所有情況。為打消社會資本的顧慮,減少項目后期的運營風險,項目各方要形成動態的合作伙伴關系,事先設置合理的再談判機制,當非自身經營類的重大變故出現,可以做到重新談判,保證得到相對合理的利潤,從而實現風險共擔。同時各方自身要對投貸聯動做好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一方面要從源頭加強風險警戒,控制風險發生,即通過盡職調查和詳細考察,對目標企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評判。另一方面則要做到實時追蹤確保跟進識別適應風險,即在銀行機構提供信貸之后對目標企業的整體資金運行情況和該信貸資金具體情況進行連續監測,從而及時排查處置法律、技術、財務等風險,保證信貸資金安全。
2.科學規劃業務發展,完善考核機制
由于近年來政府大力提倡PPP項目,各方投資者都存在一種貌似政府在“兜底”的幻覺,這使得該類項目似乎有一絲對風險的不敏感。然而在上文中也已經分析了運用投貸聯動進行PPP項目存在的風險復雜性,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在明確參加項目之前對此類風險進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科學、合規的業務發展規劃,同時要求政府方面加強對企業的資金額度限定管理以及謹慎授信,盡量減少“兜底”的產生。此外,在科學規劃發展前景中又包括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
3.加強對專業服務的利用,健全項目定價機制
由于投貸聯動支持PPP的項目周期長、專業性強,其推廣運用涉及合作方國有資產轉讓的管理和價值確定,必須發揮資產評估的專業作用。資產評估機構可在確定特許經營權交易底價、運營價格、項目后評價、期滿退出價值等各個環節中提供專業服務,為投資主體做出合理決策提供價值尺度,防止不合理讓利或利益輸送,同時維護公共利益,并促進PPP項目各方平等合作、歸位盡責。
4.建立投貸聯動業務專業團隊
投貸聯動業務對商業銀行提出了很高的專業性要求,除了熟稔銀行傳統信貸業務及風控的人員,還需要在企業經營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以及對企業所屬行業的發展特點及規律有深入研究能力的專才。因此,商業銀行要培養一支具有法律、經濟、財務、資本運作、前沿IT科技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或與相關公司合作引入一批專業人才負責開展投貸聯動業務。
5.謹慎、合理地選擇PPP項目類型
基于完備的觀察和標準化評價后,選擇適合的項目是開展項目的首要步驟。對于項目的選擇要注意風險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投資的杠桿設置以及投資機構的投資比例設置等,從而防范風險的過度集中以及特殊行業帶來的行業風險等。總之,項目的選擇應鎖定強力的戰略合作對象,選擇的范圍集中在政府公信力擔保以及政策支持的項目上等。
6.優化銀行及集團內部業務合作機制,完善機制建設,明確分工與定位
由于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內部組織架構條線分割情況普遍存在,導致業務開展過程中出現流程割裂的問題,從而增加了業務審批流程,影響業務辦理效率。一些大中型金融集團未能根據自身組織架構及業務發展特點,建立合適的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利益考核聯動機制。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投貸聯動業務合作機制。要有效開展投貸聯動業務,商業銀行必須建立適應業務發展的合作機制,將信貸收益、投資收益、潛在風險納入考核機制,將所有參與方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根據投貸聯動業務特點,建立涵蓋投貸聯動營銷、盡職調查、業務審批、協議簽訂、貸后管理等包含貸前、貸中、貸后所有流程的專門工作機制。商業銀行要與投資機構加強溝通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合理評估投資機構對中小企業的增信,保證銀行能夠順利獲得企業增值收益。明確銀行與集團內部子公司、銀行內部相關部門的分工與定位,降低集團內溝通成本,縮短決策鏈條,提高協作效率。
7.整合集團資源,創新金融產品
具有多金融業務牌照資質的集團公司,應充分發揮不同牌照所具有的比較優勢,打通不同牌照業務之間的市場壁壘,激勵跨條線、跨領域的金融產品創新,為目標企業提供包含資本入股、信貸投放、債券承銷的一體化服務,實現整體業務對企業發展生命周期的全覆蓋。同時,銀行可為投資機構提供的不僅僅是投貸聯動,還可以是資金募集、托管、財務顧問、客戶推薦等綜合性服務。
8.充分依托相關政策與平臺
在投貸聯動支持PPP的項目中,投資者要充分利用相關利好政策。在國家越發支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前提下,已經出現了許多政府、銀行、企業信息間的對接平臺,如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科創企業征信管理平臺、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在運用投貸聯動進行PPP項目的過程中,各方應當加強與科技服務機構的交流合作,通過示范推廣科技帶來的成果創新,進行信息共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再創新等,逐漸實現科技資源的有序運行和流轉,從而為科創企業的發展打好基礎,進而間接為科創企業投貸聯動項目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