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思考明天會不會掙錢
“你必須在財務方面和心理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股票市場的反復無常,如果你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你買的股票跌到你買入價格的一半,還能從容地計劃你的投資,你就不該玩這個游戲。”
——巴菲特
在巴菲特11歲的時候,跟著姐姐購買了3股城市建設公司的股票(一說是巴菲特說服姐姐進行投資),當時每股價格為38美元,不久之后,這些股票開始下跌,這讓姐弟兩人感到憂心忡忡,姐姐決定賣出這些股票,并且一直都在勸說弟弟趕緊出手,以免價格越來越低。巴菲特等了一段時間,見到股價好不容易上漲到40美元,就立即出售。最終在扣除傭金之后,他掙了5美元。慶幸自己沒有虧損的巴菲特非常高興,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日子里,這只股票一直上漲,并且攀升到了200美元的高價位上。巴菲特對此感到非常后悔,如果自己沒有過分看重當時掙不掙錢,沒有過分聽姐姐的話,那么自己就可以獲得幾百美金的收益。
這件小事影響到了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他開始意識到兩點,第一點就是當自己看準某一只股票后,不要輕易受到他人的影響。第二點是自己如果看準了某一只優質股票,就要長期持有,而不要計較短期內是否盈利,不要考慮明天是不是能夠掙到錢。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就是“若你不打算持有某只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在他看來,只要看準了某只股票,那么就要抱著長期投資的理念,不要把投資當成投機行為,不要在意股價一時的起伏波動,要知道巴菲特目前持有的排名前五的股票期權,持有時間基本上都有20年之久。
對那些長線投資者來說,企業未來的發展更加重要,企業是否具備未來的競爭力和發展動力,才是投資的基本依據,至于當前是否會掙到錢,他們往往不會納入考量之中。有個投資人看中了一家能源公司,然后購買了2000萬元該公司的股票,可是在前5年一直都在面臨虧損,許多人建議他拋掉這些股票,拿著錢去其他項目上進行投資,可是他認為經過5年時間的布局,這家能源公司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了,未來只會變得越來越好。果不其然,在之后的15年時間里,這家公司為他帶來了20倍的回報。
有人說投資是一種耐力游戲,只有那些經得起等待的人才能夠在游戲中獲勝,而多數投資者最欠缺的恰恰是這種耐性,就像很多當初投資了微軟公司、蘋果公司以及可口可樂公司的人,他們也許在短短幾個月或者一年時間內就宣布退出,可以說他們率先發現了商機,但是卻沒能長期持有。那些將目光鎖定在明天、下個星期、下個月的人,往往缺乏投資的勇氣和耐性,他們將投資當作一種速成游戲,而這無疑會讓他們錯失很多非常優質的項目。
好的投資項目是需要一個醞釀期和發展期的,在這段時間內,是存在起伏的,而且往往會在短期內出現虧損,它們的優勢會在后半程凸顯出來。有的投資人甚至做了分析,發現大部分優質的投資項目都會通過短期內的不景氣來迷惑大家,這也就是為什么多數人都無法看出并把握住這些好的投資機會,畢竟多數人可能在最開始一輪的波動中就喪失了信心。巴菲特認為如果一只股票買入后只關注明天會怎樣,那么它就會成為一個風險投資。
套用馬云說過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在投資當中,人們真正應該看到的是5年以后的發展前景,這種發展前景通常和企業自身的發展方向、產業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投資者應該對這些要素進行重點分析。那些成功的投資人,往往會對自己的投資做一個系統的分析。首先,他們會花費很長一段時間對某一產業的發展進行追蹤和分析,也許是好幾年,然后在整個產業中找到價格最佳的企業。其次,他們會在相關企業和項目現有發展的基礎上進行評估,而評估的內容會有一個較長時間的跨度,很多人可能會設定10年的期限,一些人則會設定30年左右的趨勢。他們可能會通過一些基本的模型來分析,在這個模型中,往往會將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數據進行分析,而發展的前幾個月甚至前幾年基本上都會被平均掉,沒人關心最初一段時間究竟會發生什么。
全球最大的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的總裁薩姆·奧爾特曼是巴菲特的擁躉,他認為長期思維是“市場上僅存的幾個套利機會之一”,在面對合適的項目時,他也會把長線操作當成唯一的選擇。亞馬遜總裁貝佐斯也是堅持用長期思維來指導自身行動的企業家,他會固執地花費7年的時間來衡量一個新項目能否成功,而其他大多數上市公司只愿意花3個月時間來做出衡量。當一個人愿意花費7年時間來尋找和評估優質項目時,自然也不會在意短時間內的變動。事實上,很多長期投資者都會表現出很強的戰略耐性,通常情況下,他們更希望挖掘一些潛力股,而這往往非常復雜且需要很長時間的觀察、分析的工作,類似于巴菲特這樣的頂級投資者,有時候會花10年時間尋找一家合適的公司進行投資,然后決定花3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很顯然,當一份投資把未來當作研究的核心并保持必要的戰略耐性時,這一份投資很難不獲得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對于長線投資和短線投資的把控也許和自身掌握的資源有關,當一個人身邊的資源充足時,他的時間偏好(行為主體偏好現在更勝于將來)就會相對較弱,他對于投資的耐心會更強大,并不急于出手。而那些相對較窮、資源不充足的人,傾向于享受當下,為了確保自己能夠生存下去,自然會喪失戰略耐性,努力先把當下的機會把握住,這個時候就可能會向富人或者那些有錢的機構貸款了。可以說,很多人在投資中之所以看重明天會不會掙錢,本身就和自己的資源有關。而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越是偏好現在,越難以積累財富,越是難以積累財富,越是表現出時間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