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巴菲特內部講話作者名: 孫力科本章字數: 1833字更新時間: 2020-10-16 10:58:32
投資需要借助長坡滾雪球的復利思維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夠濕的雪和一道夠長的山坡。如果你處在正確的雪中,雪球自然會滾起來,我就是如此。”
——巴菲特
1972年,巴菲特花費2500萬美元收購了喜詩糖果公司,之后這家公司的收益不斷攀升,市值也不斷增長,最終為巴菲特帶來了幾百倍的收益。這是伯克希爾第一筆重要的收購,之后,伯克希爾相繼收購了更多的好公司,并且投資蘋果公司、可口可樂公司、好市多,這些都給伯克希爾帶來了不菲的收益,而收益的高增長所依賴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復利。
與這些企業增值相對應的是,巴菲特的個人財富也水漲船高,有人做過專門的統計,巴菲特在21歲時,擁有2萬美元的身家。在26歲時擁有14萬美元的身家,30歲的時候已經積累了340萬美元,37歲的時候積累了1000萬美元的身家,43歲時擁有3400萬美元的身家。而巴菲特的個人財富真正大增長的時間在60多歲,在66歲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178億美元的身家,72歲時為368億美元,83歲時變成了585億美元,85歲時積累了608億美元,到了2019年,他的個人財富已經突破了800億美元。有人曾經將巴菲特的投資進行分析,發現從1957年開始,到2015年,巴菲特運用復利成功賺取了56674.73倍的錢,這是什么概念?簡單來說,如果1957年有人愿意交給巴菲特1萬元錢代為投資,那么到了2015年,手里的錢會變成5.667473億元。
財富的增長一方面在于他投資有道,總是能夠找到最佳的投資項目與企業,但另一方面在于長線投資理念下的復利思維,作為投資高手,巴菲特是將復利與時間結合得最出色的投資人之一。在2019年寫給股東的信中,巴菲特就談到了復利的問題:“伯克希爾的3490億美元在美國企業中是無與倫比的。通過長期保留所有收益,并允許復利產生所擁有的魔力,我們積累了資金,使我們能夠購買和開發前面描述的有價值的樹林。如果我們遵循100%的支付政策,我們仍將使用我們從1965年開始的2200萬美元。”伯克希爾資產的累加就是依賴復利,如果沒有復利,那么伯克希爾仍舊停留在2200萬美元的資產水平上。
提到復利,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但事實上,復利還是比較常見的。生活中最常見的復利就是銀行儲蓄,在很多長時間的存儲模式中,利息會不斷增加。假設將1000萬元存入銀行,而且存款的年利率是3%,那么一年之后的利息就是30萬元,按照復利的增值模式,到了第二年,直接將原有的本金1000萬元以及一年下來所得利息30萬元并在一起算作新的本金,繼續存銀行,那么第二年年底的銀行利息計算方式應該是在1030萬元的基礎上按照3%的利率進行計算。隨著本金不斷增加,利息也不斷增加。對于存款來說,不考慮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因素,儲蓄的時間越長,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可觀。
復利是一種利滾利的形式,基本原理在于將增加的利息當成本金繼續投資,第一筆獲得的利息將會同最初的本金一起作為第二筆投資的本金,然后新獲得的利息會連同第二筆本金作為第三筆投資的本金,以此類推,只要投資時間夠長,獲得利息的次數不斷累積,那么獲得的最終收益就會不斷增加。當時間推得越長,利息積累的次數越多,那么收益也就越大。
假設某人投資某個項目,利息每周增加1%,那么一年之后就意味著已經有52周都在增加1%,而這種增長是以指數的形式進行的。換句話說,一年之后的收益等于本金乘以1.01的52次方,而1.01的52次方約等于1.7。也就是說,即便按照每周1%的微小增長率,一年以后也會增加1.7倍。如果人們投資了2000萬元,那么按照每周1%的增加率,一年以后的總收入會變成3400萬元,這也就意味著一年就產生了1700萬元的純收益。如果這個投資人每周都將獲得的1%的收益取出來,那么最終不過是增加了52%的量,即一年后的總收入為3040萬元,純收益為1040萬元。兩相對比之下,通過復利的形式,可以多掙到360萬元。
假設每周的增長率為10%,那么按照一年的周期來算,最終的收益增長了142倍,這就意味著2000萬元的本金投資會變成28.4億元。而按照每周取出利息的單利模式,一年后的總收益為3.04億元。兩相對比之下,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在復利計算模式下,資本呈現指數式增長,而它依賴兩個條件來最大化地提高資本總量,第一個就是利息的額度,如果利息額度越高,那么按照指數計算之后的數額會開始增加。第二個就是復利計算的時間跨度,時間越長的話,利滾利的資本積累越大。對于長線操作者來說,一定會想辦法提高利息的額度以及延長時間的跨度,確保復利產生最大的效益,這樣才能發揮出長線持有股票的效用。比如很多人在投資時會盡量選擇月收益增長為5%的項目,而不是2%的項目,但是如果2%的利息增長時間為3年,而5%的利息增長為3個月,那么顯而易見的是月收益2%的項目更值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