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組織行為:成為高效管理者
- (美)忻榕 瓊·皮爾斯(Jone L. Pearce)
- 900字
- 2020-10-16 17:17:28
影響他人的情緒
許多人認識到管理好情感和情緒的重要性:銷售人員以小笑話或小禮物作為開場白,是為了營造更為正面,也更能為對方所接受的氣氛和情緒;經驗豐富的記者以簡單直接的問題開頭,是為了讓被采訪者更放松,回答問題時更自信,因為情緒放松的被采訪者會更健談。我們都會尋求管理自己或別人的情緒,盡管我們未必意識到自己在這么做以及為何要這么做。
我們相信營造某種情緒有助于達成目標,而且我們在工作中也會管理自己或別人的情緒,因為情緒和情感具有“傳染性”。管理者的情緒會影響下屬,反之亦然。情緒感染一直都被視為一種職場工具,這也正是那些直接與客戶打交道的員工被要求表現出某種特定情緒的原因。警方審訊員假裝惱怒或同情,以便影響犯罪嫌疑人的情緒;銷售人員接受表現出正面情緒的培訓,以期客戶受到這種情緒的感染。許多工作的培訓內容都包括表現某種情緒以及避免被負面情緒影響,例如警員、空乘人員和談判專家等都會接受專業培訓,幫助他們不受他人負面情緒的影響。
在某些情況下,即使工作本身不需要表現出某種情緒,人們也會非正式地、下意識地通過感染來營造和維持這種情緒。當我們發現某個同事很焦慮時,我們可能會安慰他,未必因為樂于助人,而是我們不希望自己也感染上這種焦慮情緒。情緒感染也是部門或團隊士氣形成的原因。但通過情緒感染來操縱他人情緒未必會有結果,因為操縱者的意圖和技巧一旦被識破,操縱他人情緒就會失效。
情緒感染是普遍存在的,這意味著我們一直都在與他人進行情緒和情感的溝通,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人們在組織中已經能清晰地、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那么提倡在工作中討論各自的情緒意義何在?很多人認為需要更多地討論情緒,但假如在某個組織中,公開討論情緒非同尋常,那么硬性要求大家這么做很可能導致焦慮情緒。強烈的情緒,其傳染性會使之在參與討論者中引起更強烈的共鳴。在極端的情況下,一些較為脆弱的參與者可能會難以承受這樣的討論。工作場所不是心理診療室,工作場所中的人們為了晉升或獲得有吸引力的工作任務而相互競爭,因此在工作場所強制要求員工公開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可能導致以下這種情況:有些人可能會惡意表達某種情緒來影響另一些情感脆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