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意義

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一直定位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應該說,這個判斷符合當時中國發展的實際,因為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后,經濟發展水平低下,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有效滿足。面對這樣的社會經濟發展現實,我們需要大力發展經濟,推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此,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就是發展經濟,具體來講就是重視GDP的增長速度和增長總量,不斷做大蛋糕。事實上,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不僅實現了長期的高速增長,極大地提升了國家的綜合實力,而且從整體上提高了國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簡言之,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的社會生產有了極大的提高,人民普遍開始富裕起來,開始追求更高水平更加豐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因此,黨和政府要關心的不再是如何通過經濟發展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而是如何通過平衡發展戰略和新的發展模式,解決因快速發展帶來的社會不平等問題。為此,及時調整對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對中國發展現狀的洞察力和對未來發展的高瞻遠矚。具體來說,十九大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具有以下意義:

第一,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表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中國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是落后生產力的問題,而是發展不平衡和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也就是說,在社會生產發展的基礎上,要解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如地區差異、城鄉差異、收入差異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人民更公平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導致人民內部在美好生活滿足方面出現了程度上的差距,甚至是巨大差距。根據有關的權威研究成果,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財富分配高度不均等的國家之一。2010年,我國居民財產分布基尼系數高達0.739。這些差距的存在甚至惡化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新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影響社會和諧和穩定,而且與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相背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第二,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表明黨和政府正在積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習近平同志從就任總書記的第一天起,就莊嚴宣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開宗明義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一貫宗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新世紀以來,黨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民生政策,帶來了中國社會政策的快速擴展,也極大地改善了民生福祉。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并且莊嚴承諾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時在中國消除貧困。近五年來,我國的貧困人口以每年1000萬人的速度在減少。可以說,十九大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延續了黨中央對增進人民福祉的承諾,并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核心任務。

第三,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意味著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將出現重大轉移。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不僅決定著我們時代的特征,而且也決定著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過去,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中央及時地實現了工作重點的戰略轉移:從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并且把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不斷做大蛋糕。歷史經驗表明,黨依據對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而實現的工作重點轉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我們的經濟蛋糕已經做大,繼續埋頭做大蛋糕而忽視蛋糕的公平合理分配的發展路徑已經帶來了新的社會矛盾。因此,面臨新的社會主要矛盾,黨和國家需要對自己的工作重點做出新的轉移,把如何更好地分配蛋糕作為自己的工作重點。分配好蛋糕不是說不要繼續做大蛋糕,而是說做大蛋糕本身并不是目的。分好蛋糕就是要通過制定和實施社會政策來調節國民收入的分配,讓國民共享發展成果。換言之,在新的時代,黨中央一方面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來提高發展質量,繼續做大做好蛋糕,另一方面,要通過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區域發展戰略和鄉村發展戰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來縮小地區差距和貧富差距,減少人民群眾在美好生活滿足方面存在的程度差異。可以預見,在新時代,我國的公共政策格局和公共管理格局將出現鮮明的“社會轉向”:更多更好地滿足人民均衡的美好生活需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鄯善县| 宝坻区| 邓州市| 大关县| 渭南市| 康定县| 潜江市| 胶南市| 绥棱县| 吉木乃县| 凤庆县| 黄浦区| 历史| 乌什县| 柘城县| 延边| 兴宁市| 长治县| 宁南县| 公主岭市| 聂荣县| 准格尔旗| 南川市| 镇坪县| 吉林市| 吴旗县| 府谷县| 广西| 故城县| 乌兰浩特市| 三台县| 丰都县| 屯留县| 麻阳| 手机| 静宁县| 焉耆| 灌阳县| 台北市| 澎湖县| 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