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國的鎮靜劑”——霞飛
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法國元帥。霞飛生于法國里夫薩爾特一個啤酒桶匠家庭,20歲時畢業于巴黎綜合工科學校,后投筆從戎,作為一名工兵少尉參加了普法戰爭。在侵略越南和非洲的殖民戰爭中,多次主持建筑軍事工程,先后任旅長、師長、軍長、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等職。身軀魁偉,大腹便便,穿著寬肥的軍服,面容豐腴,點綴著已近霜白的濃濃的髭須和天生匹配的兩道粗眉,膚色白嫩,兩眼碧藍安詳,目光誠摯恬靜,霞飛的模樣活像個圣誕老人,叫人一見便有慈祥樸直之感——盡管這兩個品質在他的性格中很難見到。霞飛第一次顯露他的指揮才華是在1892年,當時他正奉命在塞內加爾修建鐵路。這年,塞內加爾的陶里格人發生叛亂,法軍兵力被起義軍擊敗,一潰千里。霞飛趕上了潰軍,自告奮勇地接替指揮官尼爾上校的職務,平定了這次叛亂。他因功晉升中校,然后返回法國,相繼任師長、軍長等職。
霞飛性格穩重,木訥寡言,雖略顯遲鈍,卻極其堅韌,人稱“遲鈍將軍”。1911年法、德兩國為爭奪摩洛哥而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新上任的法國陸軍部長阿多福·梅西米舉薦賢才,把當時并不出眾,但比較年輕,而政治上屬溫和派的霞飛推上高位,讓他當了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霞飛從此圓了統率三軍之夢。在總參謀長任內,霞飛為法國擊敗德國、取得世界大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沒有霞飛,就沒有法國最后的勝利。他決定了革新法國陸軍的主要路線,加強軍隊訓練和軍官培訓,組建了一只能適應工業時代的陸軍,擬定了幾乎一切軍需生產計劃——盡管到1917年這些計劃才被大量投入生產。1911年的歐洲已走到了戰爭的邊緣,面對德國咄咄逼人的氣勢,霞飛主持制定了新的對德作戰計劃,即“第十七號計劃”。計劃規定法軍主力直取阿爾薩斯和洛林,正好掉進“施利芬計劃”的陷阱中。與其對手小毛奇相比,霞飛顯得不夠大膽,也缺乏足夠的想象力。他認為德法邊境將是未來德軍入侵法國的唯一方向,因此把法軍主力部署在這一地區,而在法比邊境和法國北部只部署很少的警備部隊,基本沒有設防。

約瑟夫·霞飛元帥(左起第二)與英軍高級官員交換意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霞飛被任命為法軍總司令,德軍執行“施利芬計劃”,從法軍設防薄弱的方向攻入,法軍在邊境交戰中接連失利,在8月的邊境交戰中損失30多萬,全軍潰退,在每個人都驚慌失措的時候,只有霞飛若無其事,沉著冷靜,近乎遲鈍地繼續指揮部隊一邊撤退一邊抵抗,在整個戰爭中,霞飛從未有過驚慌失措,無論戰局是多么的火燒眉毛,他每天準時吃兩頓美餐和每晚10時一定上床就寢的習慣上從來沒受過影響。霞飛那超人的冷靜就是這種情況下最有利的武器,他成為了“整個法國的鎮靜劑”,這與他的對手小毛奇、比羅甚至克盧克形成了鮮明對比。當然他也不是完全遲鈍,至少在這個時期,他雷厲風行地撤掉了許多作戰不力的將軍,并破格提拔了貝當、福煦、德斯佩雷三位后來的法國元帥。當兩路德軍在巴黎城下由于配合不良,出現巨大空隙且把側翼暴露出來的時候,戰機稍縱即逝,不慌不忙的霞飛在約瑟夫·加利埃尼的再三催促下發動了反攻。
9月6日,霞飛向部隊發出了命令,同時號召法軍士兵:“正值國家存亡在此一戰之際,必須提醒大家不得瞻前顧后,應當全力以赴,進攻并打退敵人,部隊倘若不能再前進,那就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已經占領的區域,寧肯就地戰死也決不后退,當前情況下,任何怯懦都是不能容忍的。”在霞飛的一聲令下,100萬把剌刀轉變了方向,1000門大炮指向了德軍,英法聯軍的大反攻開始了。至9月9日,德軍右翼主力受挫,德第一集團軍30萬大軍陷入被分割包圍的境地,這時小毛奇才如夢初醒,慌忙下令全線撤退。馬恩河戰役的失敗宣告了德軍速決戰略的破產,法國得救了,德意志帝國的喪鐘敲響了,霞飛則因此名聲大震。但要說霞飛完全是一個英明的名將,倒也不合適,開戰初期恰恰是他的“第十七號計劃”完全配合了德軍的“施利芬計劃”,導致了法軍兵敗如山,政府遷都,當加利埃尼向他指出戰機出現時他又拖拖拉拉,幾乎殆誤。但他能處亂不驚,敗中取勝,的確也算是了不起。誰都會有失誤,問題在于看誰能抓住對手的失誤,霞飛抓住了對手的失誤,所以勝利的桂冠還是落到了他頭上,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該出名的時候推都推不掉。
法軍在馬恩河會戰中阻止了德軍的進攻,粉碎了德軍“速戰速決”的計劃,接著霞飛再指揮軍隊進行一系列迂回行動,1915年春季,他發動了香檳和阿爾圖斯攻勢,但遭到了極大的傷亡,而所得甚少,從此西線戰爭從機動作戰轉入持久的陣地戰階段。1916年2月,德軍在東線取得對俄作戰勝利后,決定在西線重點進攻法國的凡爾登要塞,把該要塞作為“碾碎法軍的磨盤”,要在此讓法軍把血流干。而霞飛采取“以磨盤對磨盤”的戰術,決心集中兵力死守凡爾登,不斷地向凡爾登增兵,由于雙方死傷慘重,使凡爾登戰役獲得了“絞肉機”之稱。經過六個半月的拉鋸和爭奪,法軍終于轉守為攻,奪回了失地,德軍的戰略企圖落空。為減輕凡爾登守軍的壓力,從7月1日開始,霞飛指揮英法聯軍在索姆河一帶發起對德軍的強大攻勢,迫使德軍降低了在凡爾登的進攻勢頭。在掌握戰役主動權之后,法軍于10月和12月實施兩次反擊,并取得勝利。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重大的戰役轉折點,也是霞飛為法國軍事史增添的重要一頁。
1916年12月,霞飛被免去實職,改任法國政府軍事顧問,同月晉升法國元帥。在大戰的后兩年任法國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后又任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團長,1918年12月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22年任法國國防委員會主席,1931年1月12日在巴黎病逝,遺有《戰爭準備與戰役實施》和《霞飛元帥回憶錄》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