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一戰全史
  • 張卉妍
  • 3529字
  • 2020-09-27 14:24:34

六、“我們要把他們攔腰截斷”——法國邊境戰爭

在布魯塞爾被德軍攻占的當天,桑布爾河戰線上,法軍的進攻計劃并沒有卻步,朗勒扎克業已到達桑布爾河,英軍也已趕到一條線上,英軍的指揮官約翰·弗倫奇爵士在幾經搖擺不定之后,此刻向法軍總參謀長兼聯軍總司令霞飛保證說,他準定于次日投入戰斗。8月20日夜幕降臨時,霞飛判斷時間來到了,于是下令第四集團軍開始進攻,霞飛向法國總理梅西米報告說:“現在有理由信心百倍地期待戰局的發展。”不料洛林方面卻傳來了噩耗,左翼的魯普雷希特已以雷霆萬鈞之勢開始反攻,德卡斯特爾諾的法軍第二集團軍,由于霞飛將其幾個兵團調往比利時前線,因此力量懸殊,正在退卻之中。

法軍在洛林進攻的失利并沒使霞飛氣餒,相反地,他看到魯普雷希特的猛烈反攻已使德軍這一左翼深陷鏖戰不脫,因此此刻正是他放手進攻德國中路的大好時機,法軍總司令部深信法軍中路人數占有優勢,便發出了在阿登山區進攻的號令。魯夫的法軍第三集團軍向山區南部進攻,德朗格爾的法軍第四集團軍從山區北部進攻,這兩個法國集團軍如果在中路得手,德軍右翼和左翼將被割裂。據霞飛的判斷,在中路阿登山區的德軍不過18個師,他認為部隊不多的德軍不可能在盧森堡之西前進,法國的第三、第四和第五集團軍,奉命于8月22日經由阿登森林前進,對德軍展開突襲,法國統帥部深信,德軍將避免困難的阿登地形,不會在阿登地區中出現,結果在一次遭遇戰中,德軍攻擊了毫無準備的法軍,損失慘重的法軍開始退卻,第三集團軍退往凡爾登,第四集團軍退往斯特內和色當,在默茲河西岸重組防線,阿登地區的會戰遂告結束。

在比利時北境的戰線上,朗勒扎克將軍感到了形勢的不妙,他預感到德軍將會從比利時迂回過來,如果那樣的話,他的第五集團軍將首當其沖。他將自己的看法向霞飛陳述,一再強烈要求總司令部,讓他北上狙擊正在南下的德軍右翼,而不是開往東北攻入阿登山區打擊德軍中路,根據他偵察到的情況,德軍從列日兩側蜂擁而來,為數不下幾十萬,他堅決認為,一旦他深入阿登山區,德國人將會出現在他左面,到那時將束手聽任敵人完成其包抄了。但法軍總司令部堅決認為這些數字錯了,霞飛認為他的這一看法“完全不合時宜”。法軍司令部相信能將迂回運動的德軍右翼擊退。朗勒扎克深知霞飛的態度已完全背離了實際,但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注視著即將來到的災難,而且朗勒扎克也絕對想象不到德軍進行包抄和席卷一切的氣勢竟會如此之大。8月23日晚,朗勒扎克收到了一個不能再壞的消息,第四集團軍在阿登山區不僅沒有像總司令部先前在公報中所暗示的那樣打了勝仗,而是正在被迫退卻之中,這使他的第五集團軍的右翼完全失去了掩護。

按照德國的戰爭計劃,德軍進攻軍隊經過比利時和巴黎西部地區對法軍主力實施迂回,以達成圍殲法軍主力的目的,而按照法軍總司令霞飛將軍的命令,英法聯軍按離心方向轉入進攻,雙方力圖通過進攻完成任務,這就導致在阿登地區和桑布爾河與默茲河之間地區的大規模的遭遇戰。德軍通過比利時做大范圍的迂回運動,幾乎一下子把34個軍團200萬人投入戰斗,法國第五集團軍費了極大力氣剛完成桑布爾河上的部署,英軍經過強行軍剛到達蒙斯鄰近地區,就遭到通過比利時進行迂回運動的占壓倒優勢的德軍的進攻,英法聯軍左翼的兩個集團軍全靠各自及時撤退才逃脫了滅頂的災難。在蒙斯之戰中,德軍克盧克將軍的第一集團軍,除了擊退趕向這個地區支援比利時人的法軍外,還擊退了英國遠征軍,在桑布爾河,法國第五集團軍被德國第二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擊潰,10天內有30多萬法國官兵傷亡和被俘,此時的法軍只能被迫向凡爾登和默茲河退卻。

現在不論法軍打得如何英勇,反攻已不能挽救整個局勢,朗勒扎克此刻很清楚,法軍從孚日山脈到桑布爾河在全線撤退,只要軍隊還在,就不會出現像色當戰役那樣不可挽回的失敗,而假使他的第五集團軍被殲滅,整個戰線就會動搖,接著就是徹底失敗。朗勒扎克在沒有征求總部意見的情況下,斷然下達了第五集團軍全面撤退的命令,總部得知后,對此并沒有提出異議。后來法國官方為尋找替罪羊指責朗勒扎克的擅自撤退,但也有人認為朗勒扎克的撤退命令使法國軍隊免遭了滅頂之災。

與歐洲大陸的陸軍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英國正規軍,它由服役七年的志愿兵組成,由高質量的職業軍官指揮,部隊在士氣、訓練和穩定沉著方面是好的,其士兵個人的射擊技術和火力訓練是優秀的。英國遠征軍有15萬人,編為6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支援性部隊,這支部隊在開始的交戰中所起的作用遠遠超過其能力。在正規軍之后,是由志愿民兵組成的本土軍,訓練和裝備都不足。德軍出乎意料的主攻方向和龐大兵力的壓迫,再加上法軍第五集團軍撤退時,事先招呼都不打,以及接二連三的敗退和英軍1.5萬人的損失,使情緒易變的英軍統帥弗倫奇感到驚慌、沮喪而被籠罩在末日將臨的恐懼中,初來乍到的雄心壯志和豪言大語早已煙消云散,他現在唯一的想法是盡快脫離與德軍的接觸,以保證英軍不被消滅。8月24日早上,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收到從法國前線發來的電報:“那慕爾已經陷落,我記牢你正確的指示中有關必要時撤退的方法和方位,我認為目前最須注意的是阿布雷的設防。”兩天前還在說的決戰、樂觀的進軍和期望中的反擊,轉眼已改變為“在阿布雷設防”和“要是敵人緊追不舍軍隊將很難撤退”。8月8日,方寸已亂的弗倫奇下令英軍各部將所有軍火彈藥和非必需緇重統統扔掉,顯然他不愿再戰而只想逃命了,但實際上英軍的士氣和撤退狀況遠不像他的總司令想象的那樣糟糕,大部分部隊指揮官沒有理睬這道命令。

在8月末發生的“邊境戰役”中,以法軍為主的協約國軍隊以失敗告終,協約國的軍隊沿阿臘斯到凡爾登一線全面撤退,德軍乘勝追擊,長驅直入,已直接受到威脅的巴黎人心惶惶,八天之內就有50多萬巴黎人拋棄一切,逃出首都。德軍抵達馬恩河的消息使首都的恐慌達到頂點,連政府也為安全起見而在9月2日遷往波爾多。此時德法邊境已被突破,英法聯軍各部隊不是在退卻就是在做死守的困獸之斗,對這場災難應負最終責任的霞飛,在法國的所有希望徹底破滅的這個時刻,查明戰敗原因成了他僅次于重組戰線的當務之急,他毫不猶豫地認為戰敗的原因在于“指揮官的嚴重缺點”,他查問那些表現得軟弱無能的將領們的名字,無情地擴大了處分人員的名單。

此時,德軍正在向馬恩河和巴黎前進,打擊他們路上遇到的任何協約國部隊,8月26日,克盧克的第一集團軍在勒卡托之戰中突襲英國遠征軍,迫使它進入疲憊的后衛戰,勒卡托之戰使英國遠征軍受到德軍第一軍團的巨大壓力,每天均以后衛部隊與德軍交戰。8月27日,弗倫奇企圖停止撤退以求精疲力竭的英軍第二軍稍事喘息。該軍在史密斯·多里恩的指揮下,實施了滑鐵盧戰役以來英軍經歷的規模最大的戰斗。英軍竭力擊退由克盧克軍團全力實施的兩翼包圍,至夜幕降落,英軍幸存者成功地撤出戰斗。代價是高昂的,投入交戰4萬人,損失近8000人。兩天后,德國統帥部從科布倫茨遷往盧森堡,此刻的德國人心潮澎湃,無限自信。他們看見前面只不過是些殘兵敗將,施利芬的才華業已得到證實,德國人看來已穩操勝券。在法國,普恩加來總統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必須下定決心,既要后撤也要進襲,過去兩星期的夢幻結束了,現在,法國的未來取決于它的抵抗能力。”

德國第一軍總司令亞歷山大·馮·克盧克將軍(左起第五),與其部下合影。

雖然德軍甚為強大,但作為總司令的霞飛卻始終意志堅決、頭腦冷靜,即便在最危機的時刻也從未驚惶失措,在最初的失利過后,霞飛一方面將盡可能多的法軍從東部調到西部,一方面叫已被任命為巴黎衛戍區司令的加利埃尼將軍加強巴黎的防御,伺機反攻。8月29日,霞飛為解除德軍對英國遠征軍的壓力,命令本身遭受著德軍第二軍團很大壓力的法軍第五軍團向西調轉90度,打擊德軍第一軍團的左翼。最初的攻擊毫無進展,但指揮朗勒扎克第一軍的德斯佩雷將軍,巧妙地從預備隊位置向前機動,打擊并阻止了實施追擊的德軍第二軍團,并因此取得戰役中法軍第一次戰術勝利。

8月31日,英法聯軍指揮部接到情報,有32列火車的德軍從西部戰場撤出開向東方。東方究竟發生了什么?原來俄國人的兩支大軍已攻入了東普魯士,德軍的東普魯士防御指揮官普里特維茨將軍只有五個半軍的兵力。此時從西線各處傳來的都是好消息,小毛奇相信法國戰場大局已定,他可以騰出手來處理東線的局勢了。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德軍對法軍的重新部署毫無所知,為了對付已攻入東普魯士境內的俄軍,把兩個軍團和一個騎兵師的兵力匆匆從西線抽調到東線。德國的進軍和協約國的撤退皆以每日大約30公里的速度形成了一場向巴黎的賽跑,但協約國擁有的優勢是:他們正在退往自己的物資儲存地,而德國卻沒有補給來源,所以補給很快就耗竭了。何況,由于俄國對東普魯士的威脅,德國最高指揮部又選擇了這一時刻從右翼抽走兩支部隊去支援東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柞水县| 五原县| 五寨县| 衡南县| 兴义市| 新晃| 贵州省| 石门县| 木兰县| 张北县| 自贡市| 邢台县| 马公市| 荥阳市| 子洲县| 台前县| 改则县| 阿城市| 长子县| 延庆县| 昌乐县| 加查县| 横山县| 峨边| 南通市| 蒙自县| 高安市| 开阳县| 聂拉木县| 诸城市| 法库县| 丰顺县| 军事| 志丹县| 白河县| 南阳市| 新营市| 东平县| 安化县| 沙雅县|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