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馬太效應:優勢積累,成功是成功的通行證

  • 彼得定律
  • 包楚婷
  • 1692字
  • 2020-09-18 11:13:13

《圣經·馬太福音》,其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國王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讓他們去賺錢,三個仆人回來之后交出了他們的答卷。第一個仆人用一錠銀子賺了10錠,國王很高興地嘉獎了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賺了5錠,國王便嘉獎給他5座城邑;而第三個仆人卻從手帕中拿出原來的一錠銀子,對國王說,他怕丟了這一錠銀子,所以一直就沒拿出來過。國王不僅沒有嘉獎他,還把這一錠銀子給了已經有了10座城邑的第一個仆人。

然后,國王說了一句經典的話,也揭示了馬太效應的基本原理:“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1973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研究發現:“公眾會給予已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越來越多的聲譽,而對那些未出名的科學家則不愿給予過多的聲譽。”于是,他將這種在科學史中發現的現象命名為“馬太效應”。

我們可以將這個效應拓展到其他領域: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成為競爭的優勝者而占據了有利位置,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以后就會有更多的機會積累優勢。馬太效應后來成了社會心理學中的一個經典效應,也被非常廣泛地運用于經濟學領域。

馬太效應可以用來解釋很多不公平現象,比如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心理學家托馬斯·哈里森曾經說過:“學校是一個使富有者更富有,窮者更窮的地方。”教育是實現弱勢群體向上流動的必要條件,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貧富差距,大都來自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也就是教育中的馬太效應。

教育中的馬太效應具體有哪些表現呢?首先表現在教育資源上,地區和地區之間、城市和鄉鎮之間、學校和學校之間都有很大的差距。就拿中國來說,沿海地區的教育資源優于內陸地區,城市比鄉鎮多,名校的教育資源更是不用多做贅述。這樣的情況必然會導致教育資源多的地方越容易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同時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反哺教育資源,教育就在這樣的循環中越做越好。而對于教育資源少的地區來說,本來就很難培養出好的人才,又很難吸引外來人才,教育質量只能越來越差。

第二點與羅森塔爾效應有關,它是教學管理上的馬太效應。由于老師的資源有限,所以老師會對他認為的那些有發展潛力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而這些學生在得到老師的關注之后會更加積極地給出反饋,表現也會越來越好,老師的關注度自然也就越來越高。反之,本來就是后進生的那些學生,得到的關注就會越來越少,最終連他們自己都會放棄自己,學習成績自然就會越來越差。

如果任由馬太效應發展下去,無疑會對教育事業遭成很大的影響,也會造成各種各樣的亂象,比如家長們會為了自己孩子的成績增長,從小就將孩子送去各種補習班,各種名目的補習班就會像雨后春筍一般層出不窮地出現,至于這些補習班的收費標準,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一出生就處在教育資源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家長們會感到焦慮不安,就連孩子也會被折騰得叫苦不迭,這與教育的初衷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要想阻止這種教育上的亂象,還得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讓教育資源能夠平等分配。

首先,要支援教育資源薄弱的地區和學校,使用補貼等手段輸送一批優秀的人才,帶動教育資源從高處向低處流動;

其次,可以鼓勵社會各界人士積極辦學,避免單一形式的教育資源競爭,通過多種形式的辦學為家長們提供更多選擇;

最后,在教學管理上,要求老師們充分尊重所有孩子的發展潛力,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水平的學生。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能力叫作“共情”,就是能夠設身處地地體會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老師作為一線教育者,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們非常需要具備這種能力。因為孩子在思想上、情感上沒有辦法做到和成年人一樣成熟穩重,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理解,需要老師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及時地給予幫助。如果老師沒有這種能力,總是忽視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那么這樣的教育就是非常失敗的,這樣的教育者也是不合格的。

不過,馬太效應并不都是只有消極負面的作用,而是積極和負面影響都有。其積極影響是,可以讓最優秀的人得到最好的資源,這會激勵越來越多的人努力奮斗,提升自己,向著最高的目標努力。消極影響則是會讓那些原本有機會的人失去機會,造成社會的不公平現象。但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絕對公平的事情呢?所以,作為個體的我們只有努力奮斗才是硬道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卓资县| 黄山市| 普安县| 福贡县| 仪陇县| 韶关市| 花垣县| 厦门市| 政和县| 鲜城| 澄城县| 长垣县| 南京市| 祁连县| 犍为县| 静宁县| 章丘市| 华蓥市| 峡江县| 油尖旺区| 亚东县| 六安市| 南和县| 简阳市| 清流县| 道孚县| 桐梓县| 将乐县| 南江县| 望都县| 共和县| 平乡县| 丰台区| 林甸县| 新昌县| 长宁区| 江西省| 卢湾区| 沈阳市|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