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環境監察監測之事權財權劃分研究
- 楊立華等
- 1860字
- 2020-09-25 15:06:10
三、數據方法
本書采取了定量分析、實地調查、案例分析和文本資料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重點分析近些年我國中央和地方在環境監察監測方面的財政投入以及各項投入的構成比例,以此研究我國中央和地方各級環境監察監測機構在財權方面的劃分。實地調查通過實地走訪中央和地方環境監察監測機構的公務員、地方群眾、有關企業、相關專家學者等形式,重點研究當前環境監察監測領域存在的問題以及不同群體意見。案例分析結合實地調查的一些情況,選取了幾個典型的省級、市級、縣級環境監察監測機構對其事權進行典型分析,試圖發現中央和地方環境監察監測機構在事權劃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文本資料分析則研究大量有關環境監察監測的國內外文獻資料,以從理論的角度探索符合我國環境監察監測現狀的事權財權劃分方案。
首先,在定量分析方面,課題小組深入研究了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提供的“211環境保護”預算支出科目調查的詳細數據資料,該數據反映了2006年和2007年我國省市縣三級環境預算支出情況,本書重點分析了其中的“環境監測與監察”項目的有關數據。另外,由于“211環境保護”預算支出科目調查數據沒有環境監察與環境監測的具體支出項目和數據,課題組又從財政部獲取了2006—2010年的中央轉移支付地方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詳細情況,對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兩個領域的投資情況做了詳細分析。同時,為了實現數據之間的詳細對比和分析,課題組又從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和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獲取了“十一五”期間國家環境監察運行費和國控網監測運行費用情況進行分析。最后,課題組還從網站收集到了《2010中國環境統計年鑒》和《國家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項目中期評估報告》作為補充分析的資料。從整體上講,這些資料來源可靠,數據翔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研究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并且大量的數據資料也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很多隱藏的問題,使我們受益匪淺。
其次,在實地調查方面,課題小組成員在2011年1月—2月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獲取了一些有益信息和資料。實地調查采用面對面訪談和問卷調查兩種方式開展,分別有針對性地選擇了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和北京市東城區和西城區、山東棗莊市、湖南湘潭市、河南洛陽市、浙江杭州市、河南項城市、廣西興安縣和河南商城縣等地的環境監察、監測機構以及公眾和企業(如表2-1所示)。實地調查所選取的地點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既有南方省市也有北方省市,既有東部發達地區也有中西部較落后地區,既有環境保護較好的典型城市,也有污染較嚴重的城市。在調查對象的選擇上,也涵蓋了環境監察監測工作所涉及的多元行動主體,實地調查使我們獲得了大量一手的數據資料。通過調查,也使我們對地方的環境監察監測工作有了更直觀和深刻的認識。
表2-1 環境監察監測調查單位

再次,為更深入了解各級地方環境監察監測機構的事權和財權劃分現狀及問題,本書還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具體考察了北京市、河南省、湖南省、山東省四個省級單位,北京東城區、西城區等七個市級單位和北京密云縣、延慶縣等十個縣級環境監察監測機構(如表2-2所示)。由于我國省市眾多,幅員遼闊,受制于客觀情況,本書沒有進行全部研究,而是選取了以上四省及其下屬的市縣進行了典型案例研究,選取的地點都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其中北京市的研究代表了發達省市的環境監察監測狀況,河南省代表了中部省市的環境監察監測情況,湖南省則代表了南方省市的情況,而山東省則代表了北方省市的情況,通過對比分析,發現省級、市級、縣級環境監察監測機構的職能劃分和機構設置的問題,并分層級提出了具體的劃分方案。
表2-2 環境監察監測案例單位

(續表)

全部實證調查和案例分析的地點如圖2.2所示。

圖2.2 實證調查和案例分析的地點
最后,通過定量分析、實證調查、案例分析,并結合相關文獻資料(見表2-3),本書從事權和財權兩個層面進行了研究。在事權方面,本書通過分析中央與地方在環境監察與環境監測兩個領域的事權劃分現狀,進一步明確中央環境監察、監測機構的事權劃分及職能定位,強調中央環境監察、監測機構的中心工作以及地方環境監察、監測的中心工作,并對當前中央和地方環境監察、監測機構在職能定位以及事權劃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書的中央與地方環境監察監測機構事權劃分建議和方案。在財權方面,本書通過分析中央和地方在環境監察、環境監測兩個領域的財政收支以及建設情況,發現中央和地方機構在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方面存在的財權與事權不匹配等現象,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書關于中央和地方環境監察、環境監測的事權財權劃分意見。
表2-3 本書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