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方政府創新案例研究報告(2013-2014)
- 俞可平
- 607字
- 2020-09-22 14:11:46
第二章
春暉行動的“公益中國”新探索
□楊磊[1]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2],如何解決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縮小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是中國的一個歷史性課題。貧困地區的發展、貧困人口的脫貧,需要自身努力,需要政府扶持,也需要全社會的幫助。近年來,本土化的民間反貧困行動開始在貴州出現。這種反貧困行動的創新能為聚集反貧困資源開辟新渠道,為高效率運作反貧困資源提供新路徑,為推動貧困主體參與反貧困行動注入新動力,其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值得關注[3]。弘揚社會公益精神,推進“公益中國”建設,營造一個人人自覺履行社會公益責任的氛圍,使愿意提供幫助的人能夠了卻心愿,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扶困助貧的隊伍,使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在推動共同富裕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由共青團貴州省委創意發起的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春暉行動,以其特有的文化內涵、系統的運作特征和持續的效應特點,成為我國社會公益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探索出了一條偉大但人人可為的“公益中國”之路[4]。“春暉行動”以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為根基,以“親情、鄉情、友情”為紐帶,號召游子為促進家鄉發展做貢獻。這一創意有兩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其一是充分發揮、充分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親情倫理道德的歷史積淀和人們普遍認知、認同的心理意識。其二是充分激發與調動人們思鄉、懷鄉、戀鄉的真誠情感和甘愿奉獻社會、體現個體價值的心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