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式規劃與學校發展
- 倪梅 陳建華
- 1048字
- 2020-09-24 13:34:55
四、加強教師隊伍能力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學校發展規劃是一種“發展”的規劃,“發展”是目的,而“規劃”是手段。作為手段的規劃,要體現“發展”的要求。這里的發展,既針對學生的發展,又針對教師的發展。我們認為,教師發展必須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只有教師發展在先,才能帶動學生的發展。
參與式規劃的一個重要概念是“賦權”,指的是把發展組織中的人作為發展主體,賦予發展主體應有的發展權。它尤其強調發展主體的能力建設。對學校而言,就是加強教師隊伍的能力建設。教師隊伍的能力建設既是參與式規劃的重要內容,又是促進學校發展的關鍵和根本。在考慮學校發展規劃時,我們把加強教師隊伍能力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
沒有先進的教育理論為基礎,就難以形成新的、開放的、科學的教育觀念,就難以從更高更遠的視角來規劃學校的未來。因此,理論學習必須先行一步。規劃初期,為了提升骨干教師在團隊研討中可發揮的輻射作用,以提高全員學習的實效性,學校領導、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率先學習、研討,學習有關教育理論,研討分析學校情況。針對學習中存在的困惑疑難,學校邀請專家來為教師進行深入淺出的理論解讀。學校邀請大學教授對全體教師作“如何分析校情”、“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與申報”等報告,給教師帶來了許多啟發。有了相關理論為基礎,還需要不斷的群體互動和交流。每月由骨干教師組織的“沙龍研討”,主題鮮明,氣氛輕松,給不少平日不善表達的教師創設了共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的平臺。這項活動使更多的人從研究后臺走向前臺,變被動為主動,不再片面地認為發展規劃只是學校領導的“專利”。教師增加了主體意識,真正成為學校發展規劃的主體。
如何通過學校的發展愿景,激勵教師真切地產生專業歸屬感、教育使命感和職業責任感,促使每一位教師根據學校的發展要求,制訂教師個人發展規劃,為教師今后發展做好目標定位,也成了規劃師和學校領導重點思考的問題。
教師專業發展有賴于教師自身的努力,但是,教師專業發展又不僅僅是一項個人的工作,教師專業發展要與組織發展和學校發展結合在一起,學校必須有效地促進教師的發展。根據不同層次教師發展的不同需求,學校要求制訂個人、教研組、學校三個層次上的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并有針對性地開展階梯形校本培訓活動,為教師搭建發展平臺。其具體做法是:以骨干教師代教制度,促進青年教師從“走上講臺”到“站穩講臺”;以教研組建設為核心的校本研修制度,促進成熟教師從“站穩講臺”到“站好講臺”;以專家的引領培養,促進“教書匠”教師轉變為“智慧反思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