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學校發展規劃的理論基礎

學校發展規劃項目在發達國家的教育管理領域取得很大的成功,這與它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是分不開的。西方國家的學校發展規劃,往往以新公共管理思想、現代學校組織變革理論等為基礎。

(一)新公共管理思想

學校發展規劃有效地避免了傳統公共行政的弊端,符合“新公共管理”思想的要求。過去幾十年中,公共行政管理理念有了很大的改變,即從過去的“大政府,小社會”轉變為現在的“小政府,大社會”。過去曾被譽為行之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遭到新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其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層體制愈來愈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知識經濟社會的要求,導致公共部門的效率越來越低。為了提高公共部門的效率,西方國家正在逐漸改變管理方式,從傳統的公共行政管理范式轉變為“新公共管理”范式。在基本觀念方面,“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應該減少其對市場的干預,讓市場機制得以充分發揮,而且認為政府必須重視市場產出的效能,以滿足顧客的心態來滿足民眾的需求。“新公共管理”改變了傳統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下的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它對政府職能及其與社會的關系進行重新定位,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機構,政府公務人員應該是負責任的“企業經理和管理人員”,公共部門有必要注入企業文化精神(entrepreneurship)。其所采用的管理策略一方面強調減少政府對公共部門的干預,另一方面強調引進市場競爭的機制,以促使公共部門能更有效地控制其服務品質,其中優勝劣汰的競賽游戲規則,使得公共部門所處的情境更加市場化,管理策略也更趨市場化。教育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公共需要,教育部門是非常重要的公共部門,在這一過程中自然無法避免“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響。各國為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紛紛在學校推廣“新公共管理”的一些做法,導致學校管理范式出現了轉變(詳見表1-1)。實施學校發展規劃,有助于避免傳統公共行政管理的弊端,符合“新公共管理”思想的要求。

表1-1 學校管理范式的變化[1]

(二)學校組織變革理論

最近幾十年來,整個西方社會一直處于變動不居的狀態,教育世界也是瞬息萬變。不像過去,學校教育相對而言處于保守狀態,學校很少有教育改革舉措,通常由于一些偶然性因素導致教育“革新”現象的出現。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教育界對于學校組織變革理論的研究比過去深入了,對學校組織變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

根據劍橋大學教育學者戴維斯·哈格利夫(D.H.Hargreaves)和戴維斯·霍普金斯(D.Hopkins)的分析,過去學校教育“革新”相當有限,主要有以下特點:“革新”是個別教師的熱情和野心的產物,“革新”由個別教師開展而不是校長引進;由于校長謹小慎微,他僅僅鼓勵有限范圍的“革新”,某一“革新”項目不得不與其他“革新”項目比試高低,競爭實施機會;只有“革新”教師得到校長的大力支持,他才能成功地實施他的想法,當“革新”教師由于晉升而離開學校時,“革新”也就消亡了。

變革在今天變成西方社會的普遍現象,成為一種必然性,并出現了新特點:校長意識到社會變革的幅度之廣和節奏之快,覺得有義務實施“革新”,這種“革新”由校長開展而不是由教師引進;今天的“革新”往往是外部環境壓力和政治、法律強制影響的結果;校長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有“革新”的行為,并且希望有許多項目同時“革新”,教師若要“革新”,都會受到鼓勵,不存在相互之間競爭機會的可能;人們普遍認為,教育革新是一項長期性的活動,希望在短時期內成功地實施“革新”項目,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戴維斯·哈格利夫和戴維斯·霍普金斯還認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教育“革新”失敗的可能性要大于成功的可能性。[2]這對校長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近幾十年來,西方社會迫于政治和經濟原因,普遍提高了中小學的教育標準。社會對中小學教育的期望值不斷提高。政府和社會對中小學教育標準和教育期望值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校長和教師的工作壓力。如果僅僅以一種保守的心態面對現在的工作,那么遭到社會淘汰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許多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育專家認為:無論過去如何輝煌,都將被人忘記;現在狀況則是瞬息萬變,只有認真地分析校情,好好地設計學校將來的改革項目,才能把握現在良好的穩定的教育質量。而學校從現在走向將來需要系統的規劃,所以,許多學校現在都普遍重視發展規劃,希望通過系統的規劃找準學校的出路和發展方向。

在這種學校改革普遍開展,人們對其重要性加以高度重視的情況下,學校組織變革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可以稱之為“學校組織再造”。這種學校組織再造,不僅僅強調要追求權力結構的改變,而且也包含學校成員心智模式的改變。所謂權力結構的改變,指學校內部權力要進行重新分配,改變過去傳統管理模式尤其是科層制下,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上,由少數人獨享權力的現象,而是強調組織成員的權力共享。具體到學校層面,就是增加教師、學生和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所謂心智模式的改變,指發揮學校組織成員的主體意識和主人翁地位,由學校組織成員一起,討論學校的辦學思想,確定學校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針。

概括而言,學校組織變革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①權力下放。增加學校成員的自我管理和適應變遷的能力。②增加家長的教育選擇權。向家長提供多元機會,為其子女選擇適宜的教育。③提高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向教師提供自我決定教材、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的權利。④校務決定權力分享。[3]向家長和教師提供參與學校校務運作的權力。學校組織變革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組織層面上的一些變化,這僅僅是一種手段,其最重要的目的是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提升學校的教育品質。

[1] D.H.Hargreaves &D.Hopkins.Development:Planning for School Improvement[M].London:Cassell Villiers House,1994.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Collaborative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Review[M]. Queensland: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2.

[3] 吳清山,林天佑.教育新辭書[A].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山市| 大连市| 万盛区| 吐鲁番市| 厦门市| 襄城县| 安义县| 镇赉县| 定边县| 酒泉市| 潮安县| 缙云县| 章丘市| 孙吴县| 涟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五常市| 区。| 吉首市| 射阳县| 沙坪坝区| 桦甸市| 木兰县| 珠海市| 定南县| 榆社县| 双柏县| 抚顺市| 东兰县| 手机| 凤台县| 保康县| 大竹县| 乐都县| 繁峙县| 定襄县| 望都县| 祥云县| 雷波县| 安宁市|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