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式規劃與學校發展
- 倪梅 陳建華
- 15字
- 2020-09-24 13:34:52
第二節
學校發展規劃的內涵和特征
一、學校發展規劃的內涵
作為在目前西方教育管理領域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術語,學校發展規劃有其自身特定的含義。根據對有關文獻的分析,可把學校發展規劃定義為:通過學校共同體成員的努力,系統地診斷學校的原有基礎,確立學校的辦學方向和發展目標,分析學校的優先發展項目并制訂相應的行動計劃,促使學校挖掘自身潛在資源,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和教育質量。
這一定義有兩點要注意:首先是“學校共同體”的提法。它包括以校長為首的學校領導班子、教職員工、學生、家長、學校董事會、社區人士和地方教育官員等。學校發展規劃強調,制訂學校發展規劃必須發揮學校共同體成員的協同作用,而不能由其中一方“單打獨斗”。其次,學校發展規劃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過程。學校發展規劃立足過去,指向未來,既有對過去的診斷分析,又有對未來的預測和憧憬。它非常強調要把握現在,學校發展規劃不是“為規劃而規劃”,它強調的不僅僅是靜態的規劃結果(Plan),更關注動態的規劃實施和評價過程(Planning)。任何一種規劃都不是靜態的,在實施和評價過程中都有存在重新修改的可能。從本質上講,規劃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結果。
學校發展規劃的關鍵在于找出學校的優先發展項目,并制訂、實施相應的項目行動計劃,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標準,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學校發展規劃吸收了企業項目規劃的經驗,但它與一般企業項目規劃又有區別。一般企業項目規劃往往討論個別項目的經營計劃,討論如何對項目過程、時間、質量、成本進行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相對而言,顯得比較簡單。而學校發展規劃則不同,它是一個系統的規劃,通過整體的學校發展設計,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它涉及學校辦學思想、教育科研、課程改革、教師隊伍建設、課堂教學、學校管理、資源統籌以及學校文化建設;它所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教職員工和學生群體,以及復雜變化的教育內容和教育環境,較一般企業項目規劃而言,它更為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