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辦公室
- 2551字
- 2020-09-17 18:11:49
三、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布局和模式
(一)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是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絲綢之路經濟帶將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同樣,海上絲綢之路將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我國與周邊新興經濟體、轉型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之間的全面經濟和技術合作,探索共享發展的南南合作新模式;也包括不斷深化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開放合作,成為對標國際高標準體制的新一輪高標準改革的新起點。
同時,我國各地區和各部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是全方位的。西部地區是重要的戰略合作帶,是重要的通道、平臺、載體,是高水平開放的最前沿。其中,能力建設是決定西部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受益大小的關鍵因素。中部地區是重要的戰略支撐帶,是重大裝備制造、綜合物流、人才開發的后援基地和共同“走出去”的支撐帶。其中,離岸貿易、投資、產業體系建設是決定中部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收益大小的關鍵因素。東部地區是重要的戰略提升帶,是高端人才、先進技術、優質商品、現代服務和能力建設的重要策源地,是離岸貿易、金融、投資、貨幣的重要運籌地。其中,體制高地建設是決定東部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收益大小的關鍵因素。總之,統籌東中西,運用全國之力建設“一帶一路”,是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礎。
(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一是以出口和招商引資雙輪驅動的外向型模式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要全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首先要讓匯率、利率、稅率、價格、貨幣回到市場經濟基礎上并更加趨于中性。既不偏向出口也不偏向進口,既不偏向“引進來”也不偏向“走出去”,既不偏向工業也不偏向服務業和農業,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加公平透明規范的發展環境。其次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創造更多的進口需求、對外投資的發展機遇,促進區內相互貿易、相互投資和相互合作。再次要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推進人才國際化、資本國際化、產業國際化、市場國際化和城市國際化的進程,為“一帶一路”建設創造更加國際化、多元和包容的發展環境。
二是以先富后富、兩個大局、三個方面開放為基礎的不平衡戰略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要全面構建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新體制。從“先讓少數人富起來”,轉向“共同富裕”;從顧全東部開放大局,轉向顧全中西部開放大局;從把經濟搞上去,轉向經濟、社會和生態全面協調發展,從擴大對西方發達國家開放,轉向對發展中國家開放;我國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將發生重大變化。
三是靠政府推動、政府投資、政府補貼推動發展的模式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要全面構建要主動適應新常態,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新體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責任必須為和法無禁止皆可為真正落實,使“一帶一路”建設是在法治軌道、規范秩序和新常態基礎上大力推進和發展起來的。
(三)培育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
2000年,我國首次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目前,已進入到出口和進口并重、“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新階段。“十五”期間,我國鼓勵發展境外加工貿易和合作開發國內短缺資源;“十一五”期間,更加重視促進原產地多元化和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十二五”期間,我國鼓勵創建國際化營銷網絡、品牌,重視當地民生和履行社會責任。“十三五”期間,會更加重視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通過資本輸出的方式,帶動我國全球貿易布局、投資布局、生產布局、市場布局的發展。為此,將進一步消除財稅、金融、外匯、保險、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與沿線國家簽訂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通過政府間的雙邊、多邊投資合作促進機制,為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提供更多便利與保障。
一是逐步完善跨境基礎設施供應鏈體系建設。通過提供資金援助、優惠貸款,BOT承包、PPP合作等多種方式,支持沿線國家公路、鐵路、港口、海運、管道、電力、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能力建設。
二是逐步建設跨境生產和貿易供應鏈。大力發展以本地貿易、離岸貿易、電子商務等多種貿易模式,創造更好的投資和貿易環境,吸引全球最優秀的采購網絡、分銷網絡、結算體系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增加對當地就業、稅收、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貢獻。大力發展互補性貿易結構和貿易方式,共同探索普惠式貿易、合作制貿易、綠色貿易方式,帶動當地貧困地區和家庭有公平機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并公平分享發展成果。
三是加強西部平臺建設與上海等自由貿易試驗區合作試點推進新貿易體制;與深圳合作試點貿易便利化;與北京合作試點開放天空和臨空經濟發展;與武漢合作試點綜合物流體系發展等。同時加強與美、日、歐發達國家企業合作,引入先進技術設備和制度規范;與金磚國家企業合作,探索適合本地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合作發展模式。
四是共同構建跨境金融和人才供應鏈。要大力吸引開發性金融,如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商業銀行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共同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全面經濟技術合作。要積極推進社會組織和機構“走出去”,大力開展減貧、教育和人才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醫療等活動,幫助當地增強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發展的能力。要積極推動跨境貨物、服務、資金、人員、信息等雙向流動,與沿線國家企業和個人一道,合作建設在岸與離岸貿易、金融、投資、貨幣的服務網絡。
五是實施高水平開放政策。一方面,我國西部地區應全面深化與東部、中部地區的深度合作,共同推進新一輪高水平開放、高標準改革、高質量發展。如積極爭取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政策在本地試點;爭取服務業全面開放和服務貿易綜合配套改革在本地試點;爭取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在本地試點;爭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本地試點。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創造更開放的發展環境。同時,積極實施高標準改革政策。主動對標成熟市場經濟的制度規范和管理方式,努力打造規范公正、透明有序的市場經濟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