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能力在9歲前決定
- (日)大久保博之
- 791字
- 2020-09-10 18:16:55
為什么“大腦容量”的臨界期是9歲?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孩子的身體和頭腦會同步生長。其實,大腦與身體的發育并不均衡。人類在成長過程中大腦會最先發育,身體隨后成長。
根據“斯卡蒙生長模式圖”,兒童的生長發育可分為一般型、淋巴系統型、神經系統型和生殖系統型四大類。其中身高、體重和臟器的發育屬于一般型,這類發育雖然有一定的起伏,但基本上在出生后都會保持勻速增長,在18歲時發育完全。而大腦和感覺器官屬于神經系統型,人在出生后,神經系統會快速發育,到9歲就基本與成人無異了。即大腦的發育先于身體,在9歲就會早早發育完全。
斯卡蒙生長模式圖
那么,為什么人的大腦會率先發育呢?
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原始人類狩獵生活的需求所致。
人類會使用語言與同伴共享信息,從而進行捕獵,所以即使沒有尖牙利爪,也能在遠古時代生存下來。
“我從這邊追趕獵物,你去那邊把它往陷阱里趕!”
這樣高層次的交流是智人最終生存下來的最大武器。科學家認為,雖然尼安德特人在身體素質方面優于智人,但他們沒有用于合作交流的語言,或者說他們沒有實現共同勞作,所以最終滅絕了。
不論如何,在人類茹毛飲血的年代,幼兒在10歲前后就會跟隨成人一起外出狩獵。那時,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獵手,需要與同伴們交流信息,因此大腦必須先于身體完成發育。這種大腦優先身體發育的特征是人類獨有的,在其他動物身上沒有觀察到這種現象。
可以說,臨界期之前的學習內容是“大腦渴望的學習”。
在大腦想學的時候學習,所以才能在較短的時間里收獲最大的學習效果。
另外,9歲僅是“大腦容量”的臨界期,其他原始能力的臨界期會來得更早。
比如,通常認為視物能力的臨界期是5歲。如果因為一些原因在嬰兒期就將孩子的單眼用繃帶遮住,即便在5歲后取下繃帶,這個孩子也無法再用雙眼視物。因為他的視神經已經定型了。這種不同的能力具有不同臨界期的現象,被認為是人類大腦從舊腦向新腦發育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