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疫情期間無法集中注意力?當心“自我損耗”!

疫情期間,互聯網上充斥著大量的信息,有人說:“每天一睜眼,打開手機,就有海量的信息向我涌來,把我淹沒?!比欢⑼晡⒉?,下定決心想要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卻發現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怎么都集中不了注意力,“感覺仿佛身體被掏空”。這是什么原因呢?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么辦呢?

我們為什么會精疲力竭?

其實,遇到這樣情況的不止你一個人。早在上個世紀,心理學家Baumeister在他的實驗中就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他發現,如果要求被試先完成一個自我控制任務(例如經典的Stroop任務:給被試呈現紅色的“藍”字,并要求被試忽略這個字的含義而報告這個字的顏色是什么),且在接下來的任務中也需要用到自我控制,那么被試在該任務中的表現就會大打折扣。

Baumeister把這樣的現象稱之為自我損耗(ego-depletion)。

心理能量是有限的

那為什么會出現自我損耗呢?Baumeister認為,我們完成每一次任務都需要集中注意,進行自我控制,這一過程會消耗一定的心理能量(這種心理能量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常說的“自控力”)。但是這種心理能量的總量是有限的,所以如果在之前的任務中消耗了過多能量,那么之后的任務就會受到影響。

信息轟炸讓我們精疲力竭

在當前的疫情期間,很多人可能已經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看新聞,并投入大量的真情實感,而且一看就是半天。在這段時間里,你的心情隨著新聞起起伏伏,你的注意集中在這些人和事之中。這一行為需要自控力的參與,也意味著需要消耗一定的心理能量,自然沒有多余的心理能量來處理學習或工作上的事了。

不過,也有不少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包括已經有很多心理學人在網絡上科普,認為大眾過多關注疫情可能會導致“替代性創傷”。所以很多人也開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在微博、朋友圈即使刷到了相關的消息也快速劃過。

“強迫”也消耗心理能量

但是,如果你有意識地避免,甚至是“強迫”自己不去關注,這個抑制的過程也是需要自我控制的,同樣會消耗心理資源??磥聿粌H是“做什么”費神,“不做什么”有時候也會很“費神”。況且心理學中存在著“白熊效應”:如果要求你不要去想白熊,你反而會想到白熊。所以若是強迫自己不去關注疫情信息,反而可能更加想知道現在發生了什么,大家都在討論什么,這個過程也許會消耗更多的精力,從而讓你在接下來的工作或學習上變得更加“無力”。

“自我損耗”并非不可避免

看到這里,也許不少人會開始犯難:我關注疫情也會有損耗,不關注也會有損耗,我還能好好工作學習嗎?答案當然是可以的。我們準備了三個必看小貼士:

1.每天優先完成學習、工作等任務再做其他事情

既然心理能量有限,那我們就可以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起床后先別急著刷手機,趁著精力還在,安排一下一天的計劃,先把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學習任務完成,之后再去關注其他的信息,把自控力用在“刀刃”上。

2.循序漸進,每天多堅持工作幾分鐘

除了可以在精力分配上花心思,爭取“節流”,我們也許還可以想一想如何“開源”:是不是可以提高我們的自控力,讓它“更耐消耗”呢?雖然不少人認為自控力是一種特質,但研究也發現,自控力可以通過訓練提高,而且對某一種特定的自我控制任務進行訓練,可以提高被試在其他任務中的自控力。

所以,每次我們在消耗自控力的同時,也是在鍛煉我們的自控力。我們在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嘗試這樣“鍛煉”:每天都在自己的自控極限上再努力一點點。如果你覺得學習1小時是極限,那就試著多加5分鐘,也許很快你就能看到改變!

3.保持積極動力和良好的心態,相信自己

有研究發現對于自控力的限制并沒有那么絕對。不少新的研究發現,在自我控制的過程中,動機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你對正在做的事情本身就沒有什么進行下去的動力,那么很快就會出現所謂的“自我損耗”。但是如果你對這件事滿懷熱情,充滿信心,那么“自我損耗”就會減弱甚至消失。另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如果人們相信他們的自控力是有限的,那么他們就更加容易出現“自我損耗”的現象。

所以,在自控力這件事情上,我們絕不是無能為力的。調整好心態,每天起床給自己打個氣,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精力充沛的精神小伙,雖然這聽起來有些“中二”,但說不定這樣一天下來工作真的輕松了很多呢!

文/鄭杰威 周祎靈 陳輝

參考文獻:

[1] Baumeister, R. F., Bratslavsky, E., Muraven, M., & D. M.Tice. Ego depletion: is the active self a limited resource?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74(5).

[2] Gailliot, M. T., Baumeister, R. F., DeWall, C. N., Maner, J.K., Plant, E. A., Tice, D. M., Brewer, L. E., & B. J. Schmeichel. Selfcontrol relies on glucose as a limited energy source: willpower is more than a metaphor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7, 92(2).

[3] Muraven, M. Practicing self-control lowers the risk of smoking lapse [J].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Psychologists in Addictive Behaviors, 2010, 24(3).

[4] Megan, O. & C. Ken. Improvements in self-control from financial monitoring [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06, 28(4).

[5] Richard, M. R. & L. D. Edward. From Ego Depletion to Vitality: Theory and Findings Concerning the Facilitation of Energy Available to the Self [J].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2008, 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龙南县| 板桥市| 临邑县| 太谷县| 藁城市| 彭水| 五指山市| 平和县| 公主岭市| 新乐市| 宁阳县| 通辽市| 陆丰市| 科尔| 微山县| 静安区| 柞水县| 蒙城县| 游戏| 东源县| 隆尧县| 鹤壁市| 南涧| 徐闻县| 三亚市| 六枝特区| 开原市| 灌云县| 乳山市| 遂昌县| 登封市| 古田县| 将乐县| 莱阳市| 卢氏县| 福鼎市| 咸宁市| 夏邑县| 定南县| 尚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