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心理應對:自我關愛與心理成長手冊
- 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 1201字
- 2020-09-03 11:22:33
睡不著?浙大心理專家推薦的自創音頻,你試試!
求助者小汪:
我1月19日到上海出差,22日返回。到家就開始感冒,不停地咳嗽、流鼻涕、喉嚨痛,不過沒有發燒。去醫院檢查后,醫生說不是很嚴重,沒有流行病接觸史所以也沒有給我做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驗,讓我回家好好休息。雖然醫生說沒大事,但是我很擔心,自己萬一感染上會傳染給家人,所以就在家自我隔離了。
這一周多來,感冒還是很嚴重,渾身無力,連看電視看手機都做不了,注意力根本沒法集中,腦子里老是想“萬一感染了怎么辦”。每天晚上都失眠,十點多躺床上,要凌晨兩三點才睡著,偶爾還夢到自己確診了并且傳染給了全家人。
我也知道自己可能就是普通感冒,但是一想到有可能感染就害怕,我該怎么辦呀?
專家回復:
小汪冷靜,你現在最大的敵人不是病毒,而是你自己!
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天天失眠——這些現象都是身體給你的警告,告訴你:你正處于焦慮狀態。
人的心理狀態是會影響身體狀態的。焦慮導致失眠,而失眠導致免疫力下降,進而阻礙了感冒的康復。因此,比起擔憂自己是否感染,更應該關注如何讓自己恢復健康的生活節律,特別是睡眠。
求助者小汪:
嗯嗯,我確實是太緊張了,但問題是我沒辦法控制腦子里的想法,每天一躺在床上就會胡思亂想,久久不能入睡。
專家回復:
這是因為你一直將注意力集中在“染病”這件事情上,無論是胡思亂想,還是停止胡思亂想,其實都在強化關于“染病”的想法。因此,在入睡的過程中要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學會放松身體、放空大腦。你可以試一試“身體掃描”,睡覺前躺在床上,跟隨著音頻放松自我,不知不覺地,便會進入夢鄉。(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并回復“身體掃描”即可收聽音頻:身體掃描)

此外,你還可以建立自己的“睡眠日志”,進一步監測和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態。每天寫下當天的起床以及入睡時間,并評估自己的睡眠質量,讓睡眠問題不再毫無頭緒。

圖1 睡眠日志示例
除了睡眠規律以外,日常生活規律也很重要。一個人獨處時,很容易陷入無聊但又不舒服的狀態,例如長時間刷手機并且不肯休息,導致晝夜顛倒。因此,白天在家中也記得行為活化——簡單地說,便是給自己找點事做。
TIP:兩步讓獨處變得積極有力:
①搜集快樂來源
拿出一張紙或者打開記事本,列下你感覺有意義的事情。它們可以是娛樂興趣,例如打一場王者榮耀;也可以是學習工作,例如學習一門新語言;亦或是人際聯系,例如與老朋友打電話;當然也可以是身心的鍛煉,例如做瑜伽拉伸。
②安排日常計劃
繪制自己的日程表,將剛才想到的事情填入其中(注意勞逸結合哦),每完成一項任務,就打一個√,并在旁邊標注“愉悅度”。

圖2 行為活化日程表示例
最后,記得主動尋找快樂!建立自己的“品味日志”,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回憶一下今天讓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三件事。然后聽著“身體掃描”的音頻,充實地入睡吧。
文/魏艷萍 陳樹林
參考文獻:
[1] 宋鈺宸.大學生電腦使用對睡眠型態影響因素之探討[D].臺灣:臺灣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201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