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全流程操作指南:規范講解+流程分解+操作實務+案例解析
- 李素鵬
- 1490字
- 2020-09-08 17:20:55
前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政府機構改革還是事業單位改革,無論是黨風廉政建設還是反貪反腐,都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些成效來自兩個《決定》的科學指引,一個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另一個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提出“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這為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指明了方向。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簡稱《內控規范》)中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定義為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從《內控規范》中可以看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以經濟業務活動為切入點,覆蓋了預算、收支、政府采購、資產、建設項目、合同六大部分。在實踐中,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應在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全面梳理本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分析風險隱患,完善風險評估機制,制定風險應對策略,有效運用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內部授權審批控制、歸口管理、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控制、單據控制、信息內部公開等內部控制的基本方法,建立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對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保障組織權力規范、有序、科學、高效運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組織目標的長效保障機制。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有利于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制約和監督體系,強化內部權力制約,防止內部權力濫用;有利于提高單位公共服務效能和內部治理水平,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認真貫徹落實兩個《決定》精神和《內控規范》要求,財政部每年都會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單獨發文予以加強,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兩份文件是《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簡稱《指導意見》)以及《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財會〔2017〕1號,簡稱《報告制度》)。財政部在《指導意見》中提出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權責一致、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管理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更好發揮內部控制在提升內部治理水平、規范內部權力運行、促進依法行政、推進廉政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轉眼2020年上半年即將過去,您所在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體系是否已建成?是否在有效運行?下一步又該何去何從?
本書將以兩個《決定》為指引,以《內控規范》《指導意見》《報告制度》為依據,結合作者為行政事業單位提供內部控制咨詢與培訓服務的實戰經驗,分別從單位層面、業務層面和信息化層面,詳細介紹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組織管理、設計、建立、運行、維護、監督、評價、報告、信息化以及持續改進等方面的操作實務及注意事項,以供各行政事業單位參考。
書中相關觀點僅代表一家之言,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聯系方式cro2008@126.com。
李素鵬 于北京
2020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