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從張恨水小數(shù)研究管窺民國文人創(chuàng)作
- 子衿的筆記
- 莫澤赫
- 2762字
- 2020-09-15 10:00:28
摘要:張恨水是民國時代的一名著名的通俗小說創(chuàng)作大師。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基本上以言情為主。是新時代白話言情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要人物。本文主要從歷史和邏輯的統(tǒng)一以及文論上的研究,來論述以張恨水為代表的民國文人創(chuàng)作特色和他們的時代性。
關鍵詞:張恨水小說民國文人創(chuàng)作純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的異同文學藝術的雅和俗
前言:
張恨水先生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文人的一個縮影。他們繼承著舊社會對于純文學教化萬民的歷史任務,同時又開啟了小說界以消遣和通俗為主的新的文學嘗試。張恨水的小說是通俗的,它適應于底層以及上層的所有階級;同樣他又是高雅的:他一方面調和了故事當中通俗的情節(jié)和‘雅’的沖突另一方面又從思想性上表現(xiàn)出反對封建的一種進步意義,這樣的一個進步意義可以從梁啟超所提倡的小說界革命所開始。梁啟超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中充分論證了小說革命的重要地位,他提出小說有四種作用:‘熏、浸、刺、提’將小說作為啟迪民眾思想的一個工具。在這樣的一個理論指導下,民國初期以及之前的晚清時代產生了大量的‘政治小說’和‘譴責小說’以及言情為主要描寫的‘鴛鴦蝴蝶派小說’。而‘鴛鴦蝴蝶派小說’也正是對于張恨水影響極大的一個流派創(chuàng)作。實際上在民國初年,‘鴛鴦蝴蝶派小說’更能代表那個時代的文學格調。這樣的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不僅能夠在文人士大夫當中流傳,又能被廣大市民所接受。不得不說是新時代文學的一種全新嘗試,張恨水無疑就是這種嘗試的一個重要代表。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100部中長篇小說,近兩千萬字,享譽海內外。因此他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
一:時代的需求,對于張恨水小說的現(xiàn)今研究
說道張恨水的小說就不得不提鴛鴦蝴蝶派和禮拜六派。張恨水早期曾受這兩個學派的深刻影響,他小說當中的主人公大多都追求傳奇性的愛情故事。在創(chuàng)作中他大量的描寫了男女情事,以及對此在于藝術上的升華。同時又一方面保留著章回體舊體裁小說的特色,注重舊體詩詞在小說中的地位,這正是禮拜六派的藝術風格。
自五四新文學以來,左翼文藝批判對于張恨水影響很大。他被歸類為新不新舊不舊的早期民國文人一類,受到了當時主流文學界的批判。
而實際上張恨水立志于,改良舊章回體小說,他同樣也是新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革命人物。單單就‘鴛鴦蝴蝶派小說’的封建余孽性和資產階級毒瘤對其進行批判否定,顯然是不合理的。
作為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他可謂是當時最受歡迎的專欄小說家。他的小說一方面以愛情的通俗化在民眾當中流行;一方面又展現(xiàn)出功力深厚的諷刺意味,辛辣的暴露了當時的社會黑暗,揭露了軍閥官僚市儈,遺老遺少等等的惡性嘴臉。他又善于描繪小人物的悲劇,這一點和老舍先生相似。同時他也是新武俠小說的啟蒙者,在小說上他也做過許多與此類似的形式嘗試,為后來者提供了大量經驗。
張恨水先生對于章回體小說的改良無疑是成功的。他將章回體小說的結構完美地繼承下來,而鑒于當時西方小說被系統(tǒng)性的介紹到了國內,他同時也學習了西方小說對于人物的塑造和情感心靈的剖析。情節(jié)的精妙編織、典雅的詩詞、巧妙的構造,被有機地統(tǒng)一了起來。這是對章回體的揚棄,使得舊小說有了新生命。
現(xiàn)在我們將張恨水的小說研究放到了一個更大的歷史格局之下,更加明確了他在學術界的地位,更加的學習了他對于小說形式的創(chuàng)新以及這種創(chuàng)新對于現(xiàn)今的意義。
二:五四運動前以張恨水為代表的民國文人創(chuàng)作
民國初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就真舊民主主義時期的一個傳統(tǒng),同時也更有了一種時代進步的意思。張恨水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就更加貼近于市民。風格。他的小說里面更多的站在了小市民階層的立場。多表現(xiàn)了小市民階層對于生活的一種渴望和掙扎。真他們的悲劇與愛情展現(xiàn)在了世人的面前。這一類的文人小說有了更多的社會意義,他們更加的通俗化。同時又在敘事結構上有著一定的欠缺,他們過于計較。情節(jié)上的巧妙。過于追求藝術性的沖突感。這不得不說也是一種遺憾。
張恨水的小說中有著深厚的古典美學意味。它一方面更加貼近于市民生活,另一方面沒有掩蓋小說當中所蘊含的思想的藝術性,而這樣的一個藝術性根植于傳統(tǒng),表達一種民族的審美意趣。
張恨水的小說中所塑造的人物可謂是民國文人的縮影。他們身上所共同具有的是一種對于舊時代的保留,和對于新時代的渴望的這樣的一種氣質。他們一方面有著自孔孟以來的道統(tǒng)意識,另一方面作者又借他們的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黑暗的批駁。這樣的一種新與舊的矛盾正是民國文人的矛盾。
三:文學的純粹
什么是文學的純粹?或者說什么是純文學?借用對于純藝術的描述純藝術是為藝術而藝術,那么純文學就是為文學而文學。所謂‘文以載道’,對于文學的要求是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為文學而創(chuàng)作的文學,就是教化萬民為任純文學。而就小說戲劇為代表的以娛樂性和廣泛流傳于坊間的文學形式,就是所謂的通俗文學。
而如何把握文學的純粹與通俗,正是梁啟超‘小說界的革命’提出的對新時代文人的歷史任務。小說不再單單是以娛樂民眾為目的的文學,他也是可以‘教化萬民’的大說。
張恨水先生就很好地把握了這樣一個統(tǒng)一,在他手上誕生了一部又一部優(yōu)秀的新小說。
四:雅與俗
什么是雅俗共賞?一言以蔽之,高雅的通俗化。
高雅的事物必然體現(xiàn)在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美感,小說中的高雅即是思想的深刻,靈魂般的美麗。而所謂‘俗化’的事物必然是貼近廣大民眾的,它是民眾所喜聞樂見的,具有極高的傳播性和娛樂性。這一點在張恨水先生的小說中又有著極大的體現(xiàn),他的小說故事情節(jié)曲折,人物形象生動,足以使得讀者為之著迷。
雅則雅矣,俗則俗也,恰到好處。
以小說《魍魎世界》為例,他以當時的戰(zhàn)爭陪都重慶為背景,精彩地描繪了投機商業(yè)和官僚爭斗的情節(jié),為當時的市井婦孺津津樂道。同樣的,在這本書里面他又借時人的評論:當今社會是四才子的天下,第一等是狗才,第二等是奴才,第三等是蠢材,第四等是人才。對社會的黑暗時代的無情進行了思想性的批判。這樣的一本小說不失為一流的小說。
總結
張恨水先生是一個成功的報刊小說作家。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過大量的作品。在當時這些作品于《申報》《新聞報》等報紙上進行連載。比如《啼笑皆非》《金粉世家》《春明外史》《春明新史》《滿城風雨》《八十一夢》等等。他是一代通俗小說巨匠,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了很多人。他無疑是那個時代文人的一個楷模,一個標準。他的研究曾經因為意識形態(tài)和文學批判原因長期不受到重視。當下,在一個全球化思想浪潮的影響下,人們重新拾起了對于他的研究和對他地位的肯定。他小說里面主要是對于愛情的追溯,對于小人物悲劇的展現(xiàn),對于社會黑暗的披露。有著舊時代才子佳人小說的特色,同樣又有了新時代的歷史任務。五四文學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左翼文學家對他進行過嚴歷的批判,這些批判在我們看來也不無道理,但依舊也遮掩不了先生的光輝。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依舊可以從中汲取大量的營養(yǎng)——比如對于人物的把控,情節(jié)沖突的安排,時間敘述的系統(tǒng)化構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