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歷史學筆記·宋:一
- 子衿的筆記
- 莫澤赫
- 710字
- 2020-09-08 08:02:50
一:
“政通人和,百廢待興”;滕子京因慶歷改新故謫守巴陵,僅兩年,政績通達,可見是一代干臣。而宋朝的能臣仕宦的似乎都有政和通修的習慣。
蘇軾在蘇州也有治理西湖并建蘇堤的典故;在徐州也留下了一座抗洪后的黃樓名勝。當然,蘇堤的存在是為了除淤,黃樓也別有妙用。
那,滕子京在“政通人和”后,乃重修的岳陽樓又是有何?先“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后是“囑余作文以記之”,好一番運作。有什么深意?
此樓修后,登高遠眺,極目四望,景由天換,情因景移,實在令人感時傷懷。范文正公也在賦文中極盡描摹了這一“常人之心境”。可是畫面一轉,一位迥然于世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圣賢志士的面貌就躍然紙上了。我想這才是滕子京修筑此樓的用意,也只有這渺渺洞庭水才能激越出此樓的情志:那種為范公雄文所予的氣度。
二:
要說古代的改革有許多格式,有套路可循,如,體制上有:①剔除冗官②加強監察制度③明細職權歸屬,等等。而宋代改革重要的莫過于兩次,一:慶歷改新、二:神宗革舊,這里單講神宗革舊,主要從經濟措施上入手。當時的主要政策是這樣的:①商品貿易國有國營,官私合坊②國家貸款壓制地主經濟③優化稅收結構。但是這里催生出了另一種變相的盤剝法——青苗法,遺禍了北宋農民,導致農民破產,起義增生。
三:
南北宋之間的歷史不得不提兩個重要時期:一,前偽朝張楚;二,后偽朝劉齊。張楚政權是由宋臣張邦昌,在金人扶持逼迫下上臺后建立的。但張氏也算恪守臣格,先請了前朝妃子垂簾聽政,以后又請了當時因靖康之變外出勤王的九王康王趙構即位。不巧,金人回過神兒,再次南下破汴京,趙構出逃,由南京(商丘)直逃南疆,以至“搜山補海”,金人都未可追尋。終于在臨安(杭州)復位,立“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