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小結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統計工作經歷了1949—1957年的初步建立階段和1958—1977年的曲折發展階段。

1951年,中財委首次發布了我國國民經濟總產值(工農業總產值)估算辦法,并以此為基礎,估計推算出了抗日戰爭前和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工業、農業總產值數字。此后,又根據各行政區、各地區統計機構記載的資料,對工業、農業總產值數字進行了整理和修訂。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國家統計局本著“邊學邊做”的方法,一方面持續地向蘇聯、印度學習綜合平衡統計和抽樣調查方法,另一方面按照蘇聯的物質生產體系建立了中國的統計核算體系,同時也著手進行了社會集團購買力、國民收入的計算。這一時期的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統計工作不僅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帶動了地方的綜合平衡統計核算工作。此外,還在國民經濟的主要比例關系、國民經濟中平衡表的編制上有所突破,可以說是成績斐然。

但是在隨后的“大躍進”期間,剛剛開展的國民經濟平衡表的編制工作受到了批判,國家統計局既精簡了報表,又縮小了統計范圍,有的報表編制工作也被叫停,因而國民經濟核算工作遭遇了第一次大的挫折。盡管如此,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統計工作仍然在挫折中取得了持續的進步。首先,召開了1957年全國綜合平衡統計會議,第一次提出開展全國和地區綜合平衡統計、建立綜合財政統計。其次,針對第一個五年計劃進行了總結與反思,召開全國統計工作會議在總結的基礎上布置1958年統計任務,并在各省市范圍內落實下去。最后,建立了綜合財政統計并頒布《綜合財政統計制度》,用10張調查表進行統計與調查。

“大躍進”運動后,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嚴重失調,工業農業較大幅度減產,國民收入下降。雖然該時期表式有所簡化,但綜合平衡研究工作仍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統計機構被撤銷,統計工作人員被下放,許多統計資料被銷毀,國民經濟統計工作停滯不前。自1970年以來,國民經濟統計工作開始恢復,先后編印了《國民經濟統計提要》和《1970年國民經濟統計資料》等重要文件。《國民經濟統計提要》的編印,促使了1967—1969年三年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斷的統計數據得到采集、整理和補齊,并且將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國民經濟統計工作進行了梳理與整合,回顧與總結。

總而言之,1949—1977年近三十年間,我國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統計工作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了,這一階段是在發展與停頓、進步與挫折中前行,所取得的成就為后續的統計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田县| 彩票| 太谷县| 揭东县| 白沙| 盖州市| 南川市| 肃北| 滕州市| 九江县| 渑池县| 正安县| 林芝县| 玉龙| 锡林浩特市| 资溪县| 乡城县| 越西县| 边坝县| 澜沧| 汽车| 米泉市| 庆城县| 榆中县| 邻水| 永州市| 庆安县| 神木县| 临高县| 兰西县| 康平县| 武清区| 安丘市| 定兴县| 湟源县| 许昌市| 沭阳县| 河西区| 济源市| 和平区|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