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統計制度變遷
- 郭建軍 馬丹 黎春 董春 張紅歷編著
- 3405字
- 2021-02-08 17:58:54
第三節 統計調查方法
新中國的統計調查方法,是20世紀50年代初從我國實際出發,學習蘇聯經驗,并繼承東北老解放區統計調查工作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建立的,全面統計報表、普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等統計調查方法都得到了運用,但是各個時期的重點有所不同。
一、全面定期統計報表
按報告期長短,全面定期統計報表可分為日報、月報、季報和年報等。月報和季報等定期報表,是為了滿足各級領導機關和業務主管部門了解情況,指揮生產或調整計劃,采取對策時編制的。這些指標與分組比較簡單,但及時性要求較高。年報是為了全面反映國情國力,如國民經濟綜合平衡分析研究所需要的資料,因此年報所涵蓋的范圍較寬,內容更豐富,指標分組更系統,但時效性相對要弱一些,一般在次年二、三月或更晚的時間才能完成。
國家統計局制發的年度統計報表的主要指標包括如下內容:
(1)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生產、消費和積累總額,分部門總額,以及國民收入消費構成、積累構成等。
(2)農業方面,包括農村社會總產值,農業總產值,農業凈產值、農業商品產值,農村固定資產結構,農村勞動力結構,農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畜牧業、漁業、亞熱帶作物和經濟作物產量,以及農業機械擁有量、機耕面積、化肥使用量等。
(3)工業方面,包括工業總產值和凈產值,主要產品產量,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流動資金,生產成本、利潤等。
(4)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包括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措施的投資額,新增生產能力和效益,建筑安裝企業和自營施工單位產值、竣工房屋面積、造價,職工人數和勞動生產率、成本、利潤等。
(5)交通運輸方面,包括交通、運輸線路、郵路、電路、管道里程,車輛、船舶、民航運力、郵電設備擁有量,主要港口吞吐量,非交通系統重點單位自有載貨汽車運力及運量,交通運輸、郵電作業各項主要技術經濟情況等。
(6)商業方面,包括國營商業部門購、銷、存總值和72種主要商品購、銷、存數量,社會商品零售額和40種主要商品零售量,社會農副產品收購額和40種主要農產品收購量,10種主要消費品生產消費的平衡情況、社會商品購買力平衡情況。
(7)物資能源方面,包括物資產品銷售與庫存數量和總值、主要物資消費與庫存數量、供貨合同執行情況以及工業企業能源加工轉換情況等。
(8)對外經濟、旅游、海關方面,包括全國進出口貨物總值,國際收支平衡,外國和中國港澳地區在華直接投資,國家在外國和中國港澳地區直接投資情況,全國進出口貨物分類總值、旅游部門經營情況等。
(9)勞動工資方面,包括全部職工人數和工資總額、社會勞動者人數、離退休職工人數、城鄉勞動力資源與分配平衡等。
全面統計報表又可分為基本統計報表和業務補充報表兩種?;窘y計報表是指農業、工業、建筑業、商業、物資、外貿等物質生產部門的統計報表,主要由國家統計局制發或由國家統計局與有關業務主管部門聯合制發,其余業務補充報表,主要由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制發,并向國家統計局報送有關資料。交通運輸方面的全面定期統計報表,一般由國家統計局向鐵道、交通、民航、郵電等部門提出要求,由各業務主管部門結合本身需要,統一制發報表。
二、普查
普查是指國家為詳細地了解某項重要的國情、國力而組織的大規模的全面調查。1949—1955年,統計部門進行的普查一般以查明基本情況為主,如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從1955年到20世紀70年代末,普查的內容主要以滿足計劃與業務管理某方面的特殊需要為主,如1959年全國商業部門庫存普查。
普查的指標很多,工作量也很大,一般對普查工作的要求很高。普查的組織形式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對調查單位進行直接登記,這種需要專業的調查機構和大量調查人員。采取這種方式的普查有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國科技人員普查及1977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實際用工人數普查等。
另一種是使用調查單位的原始資料,由登記單位填報,并直接上交最高一級機構進行匯總的形式進行普查。這種方式比第一種省時省力,采取這種方式普查的主要是物資庫存普查。
三、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是基于部分推斷總體的思想,按照一定的原則,在總體中選出一部分調查單位進行調查,屬于非全面調查。
抽樣調查方法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才開始在實踐中運用。1953年5月,陜西省統計局聯合各部門,在六個縣進行了夏田小麥測產工作,已經具備了抽樣調查的思想。
1954年12月至1955年1月國家統計局局長薛暮橋隨同中蘇科學技術合作代表團訪問蘇聯。薛暮橋概略敘述了中國統計工作目前的情況,并提出希望了解:①蘇聯過渡時期如何對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進行調查統計;②蘇聯中央統計局的組織與地方統計機構及業務部門統計機構的關系;③蘇聯精簡統計報表的經驗。
1955年國家統計局局長薛暮橋訪問蘇聯中央統計局,學習了蘇聯的抽樣調查方法。在1955年2月召開的第四屆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薛暮橋提出了在私營小型工業、個體手工業和農業中運用抽樣方法的思想。至此,抽樣調查方法開始得到了更多地運用。
1955年1月,國家統計局決定在各地進行農民家計調查,這次農民家計調查,成為首次在全國范圍進行的統一的抽樣調查。次年2月,發出《關于開展全國職工家計調查的通知》,要求建立全國范圍內統一的和經常性的職工家計調查工作。1957年,國家統計局對全國重點的省、市機關的企業貨運汽車進行了抽樣調查。
但由于認識上的原因,加上當時“左”的思想影響,農民和城市職工家庭收支調查先后在1958年和1960年停止執行。抽樣調查方法在全國范圍的運用隨之中斷。
1962年國家統計局黨組提出為改進農產量統計調查工作,申請成立全國農產量調查隊,進行農產量實割實測抽樣調查。同年九月,該提議被批復同意。12月,全國農產量調查隊成立,其任務是根據制定的全國統計調查方案,進行農作物產量抽樣調查,以及時向中央和國務院報告全國分省的農產量。1964年,全國統一的城市職工家庭收支抽樣調查方案恢復并布置實施。至此,抽樣調查方法在全國再次得到了運用。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抽樣調查被視為“以偏概全”而被否定和批判,農產量抽樣調查、農民和職工家庭收支抽樣調查全部被停止執行,農產量調查隊被撤銷。直到1979年3月召開的全國統計局長會議上,抽樣調查方法再次被肯定,抽樣調查方法才進入了廣泛應用的新時期。
四、重點調查
重點調查是挑選一部分調查對象,這部分調查對象的標志值在所研究的標志總量中所占比重較大,對這部分調查對象進行非全面調查,用以反映總體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務院各工業、交通主管部門首先建立了重點企業的生產報表,對指導全國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53年,國家統計局明確要求,在工業、基本建設、貿易等部門要選擇重點,實行快報,對私營資本主義經濟部分,要與有關部門共同進行統計,對重要的私營工業推行統一的報表,以此掌握了占全國私營大型企業總產值70%的十幾個大城市的私營大型工業的生產情況,并同時在重點城市建立城市建設報表。
隨著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各專業的全面統計報表已經基本建立,重點調查應用的范圍相對縮小,布置重點調查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收集重點單位比較詳細的資料。1955年,國家統計局的定期報表制度規定,對大型工業實行按月重點綜合,按季全面綜合;國營工業以中央各工業部所屬工業為重點;地方工業以大區、省、市工業廳局所屬工業為重點工業,按月(旬)進行檢查。重點調查方法在各項定期報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文化大革命”中期,統計工作于1971年開始重建時,進行重點調查的只有基本建設大中型項目。隨著統計工作的逐步恢復與發展,綜合統計和各項專業統計幾乎都運用了重點調查。
五、典型調查
典型調查是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總體單位,對該部分單位進行詳盡調查的一種非全面調查方法。典型調查的調查對象少、調查深入、調查用時短,可以及時發現新問題,對調查現象的內部機制和變化過程往往了解得比較清晰,而且收集資料比較系統和詳細。
典型調查作為統計調查的一種方法,早在第一次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就被提了出來,以后的幾屆會議上也屢次被提出。由于那個時期統計工作的重點是建立、健全以全面調查為中心的定期統計報表,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典型調查無論是在統計工作中,還是在統計理論上都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1958年,國家統計局對運輸合作社收益分配進行了典型調查。
1958年以后,全國范圍的農民和城市職工家庭收支抽樣調查先后中斷,一些地區即采用典型調查方法代替抽樣調查,搜集有關居民家庭收支與消費的資料?!拔幕蟾锩焙?,家庭收支調查恢復的前幾年,也主要采用了典型調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