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理想的區域教育
  • 黨福奎
  • 4223字
  • 2020-10-21 16:52:47

理想的區域教育

理想的區域教育:

區域教育體系完備

教育要素水平要高

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實現學生公平上學

學生資助體系健全

區域教育生態良好

投訴服務渠道暢通

理想狀態的區域教育,應該是高質量的教育,應該是實現公平的教育,更應該是人民群眾普遍滿意的教育。高質量的教育,就是教育體系完備、要素水平要高、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公平的教育,就是要實現學生上學公平,健全學生資助體系,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既要有高質量和公平,也要暢通的投訴服務渠道、良好的教育生態。

具體講,理想狀態的區域教育,應該是:

(一)區域教育體系完備

有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成人繼續教育、特殊教育、民辦教育、家庭教育,甚至民族教育、高等教育,有高層次的各類教育培訓機構、早教機構等,最大限度能滿足群眾受教育需求。

(二)教育要素水平要高

教育要素主要包括校長、教師、校舍、設施、設備、課程等等,理想狀態下,有專家型的校長隊伍,師德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精神狀態好的教師隊伍,標準化以上的校舍、設施、設備,完善的課程體系等。

(三)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理想狀態下,區域要從德育、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體育、藝術教育、信息科技、社會實踐等方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每一位學生都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實現全面健康發展。

(四)實現學生公平上學

幼兒園學位充足,學前教育達到普及。義務教育實現區域均衡,免試就近入學、劃片“陽光”招生、均衡編班成為常態。普通高中以上學生上學機會公平。殘障兒童、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受教育權利都能得到保障。

(五)學生資助體系健全

區域內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期間學生資助體系健全,學前教育“一免一補”、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普通高中“一免一助”、中職學校“三項資助”、大學生源地信用貸款,以及營養改善計劃等政策得到全面精準落實。

(六)區域教育生態良好

區域內重教氛圍濃厚,社會各界各方面普遍重視、支持、關心教育,通過愛心慈善、捐資助學、設立基金等方式支持教育發展。教師校長隊伍師德、師風、校風好。各類教育亂象得到有效治理,無違規違紀亂收費、亂辦班、亂招生等問題。

(七)投訴服務渠道暢通

有健全的群眾投訴咨詢服務機制,教育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群眾對區域教育在各個方面滿意度普遍較高。

區域教育要達到理想狀態,具體到市域、縣域教育層面,應該綜合推進以下工作。

(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一是每年從“正確引領教育方向、營造尊師重教氛圍、落實教育法定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四方面,對縣級黨政領導進行落實教育優先發展問責、履行教育發展職責考核。二是對各有關部門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進行督導考核。

(二)“千校達標”工程

一是規劃布局好區域內的每一所學校,制定學校布局調整中長期規劃,制作區域學校布局調整沙盤圖。二是區域內所有學校創建“標準化學校”,使區域的每所學校辦學條件在標準化水平以上。三是加大城區學校建設力度,補足補齊中心城市和縣城學位。實施好“全面改薄”,保留必要的教學點,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四是開展九項示范校創建,包括學校建設示范校和德育、高效課堂、體育、藝術教育、平安校園、教育信息化、規范辦學、校園文化建設示范校。

(三)提升萬名教師

一方面,完善建立“招聘引進、嚴格管理、培訓提升、提高待遇、轉崗和退出機制”的教師隊伍管理思路。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大教師招聘補充力度。深化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施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和農村緊缺學科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另一方面,從“理想信念、師德素養、業務能力、精神狀態”四方面打造提升教師。試點教師宣誓制度,鼓勵教師撰寫《我的真實的育人故事》,大力評選表彰優秀教師,嚴格執行教師師德規范。構建骨干教師體系,深入推進校本研修,實施“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工程,組織每年對教師進行業務能力測試。開展“陽光早操”“秀我風采”活動,鼓勵全體教師堅持上早操,男教師練習軍體拳,女教師練習健美操,成立教職工藝術團,塑造當代教師陽光美麗、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面貌。

(四)千名校長打造工程

一是實施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充分調動校長的積極性,構建專業化的校長隊伍管理機制。擔任校長首先具備資格,校長從具備資格的人員中選聘,取消校長行政級別,實行特級、高級、中級、一級四級九檔職級,教育局班子中必須有擔任過校長的人員。二是實施《校長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打造精英校長隊伍,大力培訓提升校長,對全體校長進行軍事化管理模式、浸入式、高層次等培養,鼓勵和引導教師發表專業論文、闡釋教育主張,出版優秀校長文叢,總結推廣優秀校長管理經驗,指導校長向教育專家目標邁進。

(五)學前教育提升工程

大力建設標準化公辦幼兒園,建立覆蓋城鄉的幼兒園布局。支持和嚴格規范民辦園,加大普惠性民辦園認定,引進專業化高層次學前教育機構。推進示范幼兒園創建,落實好《3-6歲兒童發展指南》,積極組織開展優秀教學案例、自制玩教具等比賽。實施幼兒園長培訓提升計劃,堅持每年開展幼兒教師專業技能比武,大力培養骨干院長、教師。

(六)義務教育均衡工程

一是區域內實現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二是嚴格落實義務段劃片招生、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實行“陽光”招生,積極推進均衡編班,著力消除“大班額”。三是實行大學區制管理改革,探索完善“合作”“合并”等多種模式,推進義務段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四是加大控輟保學力度,每所學校設立責任督學崗位,嚴格落實控輟保學五項制度,確保學生依法完成義務教育。

(七)高中質量提升工程

規劃布局好普通高中學校,優化普通高中布局。重點加強標準化、示范化高中建設力度,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實施普通高中質量提升工程,深化高中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落實好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建立高中學科發展研究指導中心,著力抓實高三復課工作。

(八)職業教育振興工程

實施中職資源整合,推進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加強實習基地建設、設施設備配備等,提升職業辦學條件水平。加強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優化專業布局,打造精品專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大職業學校教師招聘補充力度,積極開展職業學校教學能手比賽,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九)家庭教育普及工程

組建各級教育部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家庭教育講師團,組織編寫每個年級、每個學期的家長教材,學校建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城區建立家長大講堂,農村建立流動家長學校。

(十)構建德育實施體系

推進德育序列化、具體化、可操作。突出愛國情操、理想信念、公民意識、文明習慣、勞動品質、健康心理六個方面的德育主要內容。實施途徑上,組織編寫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每個年級、每個學期具體化、序列化、可操作的德育教材,編印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各學段、各年級每周升旗儀式的內容,建設市級學生軍訓基地。實施校園“綠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開展主題綠化,提升綠化層次。教育行政部門設立專門的德育工作科(股)室、德育研究中心,學校建立學生成長發展指導中心、心理健康室。實施全員育人導師制、班主任職級制,充分調動班主任的積極性,落實教師教書育人責任。

(十一)全面推進課程改革

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足開齊課程,結合地方區域實際開發地方教材,比如“影響中華民族進程的人物”“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結合學校實際和培養目標開發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課程選擇,把素質教育要求體現在課程中。

(十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一是落實常規教學要求,完善常規教學管理制度。建立教育局局長、校長聽課制度。加強全區域教學常規檢查、評比。二是實施示范課引領計劃,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組織學科優秀教師編寫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每個年級、每節課的導學案并錄制示范課,通過教育資源網等向教師學生開放。三是結合實際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組織開展高效課堂示范校創建活動。四是開展好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活動。

(十三)改進學校體育工作

體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意志毅力、吃苦品質、交往禮儀、合作精神、拼搏精神等終身受益的品質。一是開足開齊體育課程,完成規定的課時任務,達到“兩技兩藝”要求。二是定期舉辦學生運動會,籃球賽、足球賽、乒乓球賽、越野賽等,大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三是上好早操、課間操,做好眼保健操,打造早操文化,豐富大課間活動形式。四是引進優秀體育人才,加強體育教師的補充、培訓、培養和提升。

(十四)加強學校藝術教育

一是建立學校美育課程體系,幼兒園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義務教育開設音樂、美術課程,增設秦腔等地方戲曲等課程,普通高中創造條件開設舞蹈、影視等教學模塊。二是加強學校美育設施建設,創設校園文化環境美育氛圍。建立“互聯網+美育”網絡資源平臺,加快推進邊遠貧困地區小學、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三是推進體育藝術“2+1”項目,建立學生藝術社團和興趣小組,定期舉辦藝術節,開展合唱、校園集體舞等學生藝術活動。辦好高雅藝術進校園、“春芽杯”等活動和比賽。四是建立校際美育協作區、藝術學科名師工作室和互幫互助機制,開展“名師大篷車”活動、美育教師賽教、基本功大賽。五是建立美育中心教研協作機制,學校美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開展藝術教育示范校創建。

(十五)學校科技信息工作

開足開齊信息、計算機、通用技術等課程。加強校園科技文化建設,為學校配備3D打印設備,根據情況組建校園創客空間,組織舉辦各類科技比賽,如航模展等。指導學生成立科技興趣小組,組建學校科技社團,開展“科技大篷車”進校園活動。

(十六)加強學生社會實踐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成立學生社會實踐指導機構,完善學生社會實踐指導制度。建立學生校外綜合社會實踐基地,加大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建設力度。開發多門類實踐體驗課程,積極聯系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

(十七)教育投訴服務中心

建立各級教育投訴服務中心,構建窗口、網站、微信、微博、局長信箱、電話等多種服務方式,建立領導接訪制度。完善意見收集機制,設立多部電話,主動收集分析群眾意見建議。

(十八)教育糾風協作區

從嚴加強教育行風管理,建立區域教育糾風協作區,實行區域間交叉監督、辦案,推動教育行風轉變,優化教育生態。

理想的區域教育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各級黨委政府要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要求,社會各界要積極理解、支持、配合教育工作,共同努力實現區域教育的理想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此文發表于2016年9月7日《渭南日報》第5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仲巴县| 崇文区| 称多县| 武义县| 乌拉特后旗| 白城市| 陕西省| 建德市| 萨嘎县| 康平县| 麻城市| 行唐县| 屏南县| 博湖县| 安溪县| 海原县| 西吉县| 西丰县| 金沙县| 麻城市| 章丘市| 昭通市| 察雅县| 密云县| 旬阳县| 香格里拉县| 安康市| 邛崃市| 噶尔县| 凤凰县| 郧西县| 星子县| 丹寨县| 日照市| 奈曼旗| 沾益县| 建德市| 西宁市| 竹溪县| 游戏|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