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五德終始說是傳統中國一種頗具影響的政治學說,后世常說的王朝的“德運”“五運”“歷運”“運數”“氣數”即源于此。《宋史·律歷三》曰:“凡帝王之興,必推五行之盛德,所以配天地而符陰陽也。”脫脫等:《宋史·律歷三》,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598頁。宋人張方平曰:“夫帝王之作也,必膺箓受圖,改正易號,定制度以大一統,推歷數以敘五運,所以應天休命,與民更始。”張方平:《樂全集·南北正閏論》(六)卷十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第13b頁。這是說一個新政權的建立要推定其德運,德運因“關系國體”,被視為“重事”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請論定德運狀》(二一)卷八十五,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年,第4a頁。

該學說最初由鄒衍創立。鄒衍,戰國中期齊國人,陰陽家主要代表人物。關于鄒衍的生卒年,史無明文,研究者們有不同的意見:(1)前305年至前240年,參見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697頁;(2)前345至前275年,參見王夢鷗:《鄒衍遺說考(上篇)》,劉小楓、陳少明主編:《馬基雅維利的喜劇》,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第237頁;(3)前324至前250年,參見孫開泰:《鄒衍年譜》,《管子學刊》1990年第2期。鄒衍著述宏豐,史載曾著有“《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2344頁。,“《鄒子終始》五十六篇”班固:《漢書·藝文志》,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733頁。,可惜俱已亡佚,不過在其他古籍中尚保留其學說的零星片段,據此我們也可了解到其學說的大概。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

鄒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大并世盛衰,因載其禨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2344頁。


由此可知,鄒衍五德終始說的大義有三:(1)“五德轉移”。《史記集解》引如淳言:“今其書有《五德終始》。五德各以所勝為行。秦謂周為火德,滅火者水,故自謂水德。”司馬遷:《史記·封禪書》,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369頁。《文選》卷六左思《魏都賦》李善注引《七略》曰:“鄒子有《終始五德》,從所不勝:(土德之后)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蕭統編,李善注:《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87頁。即是說鄒衍認為人間政權的更迭遵循五行相勝的規律,從土德始,依次為木德(木克土)、金德(金克木)、火德(火克金)、水德(水克火)。(2)“符應若茲”。不同德運有其相對應的符應。當政權遷轉時,上天便降以符應以顯其意,《呂氏春秋·應同》即云“凡帝王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82頁。。而降符又依從“類固相召,氣同則合”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83頁。的原則。如黃帝時,天現“大螾大螻”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82頁。。《史記·五帝本紀》曰:“(軒轅氏)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6頁。《史記索隱》云:“炎帝火,黃帝土代之,即‘黃龍地螾見’是也。”螾為土精,合“類固相召”之理,故為土德興起之兆。再如文王興起時,上天“見火,赤烏銜丹書集于周社”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82頁。。商屬金德,代商者以火克金當為火德,火、赤烏、丹書與五行之火同類,故為火德之兆,預示文王將興。(3)“治各有宜”。人君既從天命而興,所行之政當從天道,要遵從其時之德運,這主要體現在正朔、服色、度數、音律和政術五個方面。顧頡剛曾繪制了一個五德法典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古史辨》(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28—429頁。本書對原表格行列做了調整。

關于正朔,水德為建亥,即十月(詳見下編),則按五德之序,土德應為建卯(二月)。

參照有關文獻記載和顧先生的研究,可勾勒出鄒衍五德終始說的示意圖大致為:

鄒衍在世時,其說未能踐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始以五德建制,自此之后,歷代王朝沿用不絕。通觀傳統中國政治史,五德終始說大致經歷了起始肇端期(秦漢王朝)、承襲興盛期(曹魏至五代)和衰落覆滅期(宋至清)三個階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宁县| 南雄市| 天峻县| 庆城县| 蓬溪县| 普兰县| 赤城县| 乌兰察布市| 太和县| 南宫市| 嘉定区| 福州市| 隆回县| 惠水县| 宜君县| 宣威市| 安多县| 独山县| 商水县| 垣曲县| 丰台区| 洛浦县| 彭阳县| 阿克| 东光县| 安多县| 始兴县| 建湖县| 贡嘎县| 青阳县| 贵定县| 贡山| 如东县| 榆林市| 铅山县| 满洲里市| 永胜县| 界首市| 长岭县| 饶平县| 化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