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經濟發展報告2020
- 中國科學院大學動善時新經濟研究中心主編
- 5029字
- 2020-08-10 18:05:36
推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新經濟提質增效
佘力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的新經濟不斷發展,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債券市場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國家戰略、助力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穩步發展,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提升,在改革和實踐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對促進我國新經濟提質增效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有力支持供給側改革和新經濟發展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債券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產品日益豐富,市場體系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債券市場余額達97.11萬億元人民幣,成為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
(一)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直接融資比重有效提升
近年來,債券市場融資規模穩步提高,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尤其是2015年以來,為適應債券市場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中國證監會對公司債券發行制度進行了市場化改革,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健全市場約束機制,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創新發展迎來新局面。2019年,全國債券市場共發行國債、地方政府債券等8.53萬億元人民幣、政策性銀行債券3.82萬億元人民幣,金融債券2.78萬億元人民幣,公司信用類債券12.0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非金融企業發行債券9.53萬億元人民幣,凈融資額2.17萬億元人民幣,約占社會融資增量的9%,直接融資比重有效提升。在發行成本方面,債券市場助力企業降成本方面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至今,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加權平均利率為4.68%,較同期銀行貸款低70~130個基點。
(二)發行主體不斷豐富,產品體系持續完善
2015年以來,債券市場發行主體不斷擴大,既涵蓋全民所有制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也包括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覆蓋國民經濟主要行業,特別是制造業、基礎設施、服務業、農業及脫貧攻堅等國民經濟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債券產品體系不斷完善,涵蓋了短期、中長期品種及衍生品。在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交易所債市推出創新創業債、定向可轉債等產品,積極紓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債券市場的民營企業債券存量約1.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交易所市場1.2萬億元人民幣,約占66%。
(三)積極發展資產證券化,有效盤活存量降杠桿
資產證券化是盤活存量資產和降杠桿的重要金融工具,是以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來源的融資方式,有利于降低資產負債率,并助力企業以資產信用走進資本市場。交易所市場作為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的主要場所,基礎資產類型不斷豐富,資產質量不斷提升。目前已涵蓋企業應收賬款、信托受益權、融資租賃資產、消費金融、基礎設施收益權、住房租賃、類REITs等大類資產。截至2019年年底,債券市場中資產支持證券存續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交易所市場企業資產支持證券規模達1.77萬億元人民幣,年發行量近8000億元人民幣。
(四)契合國家戰略導向,助力新經濟發展
在當前我國經濟調結構、促轉型的關鍵階段,債券市場積極發揮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的作用,服務經濟新常態。2019年,上交所債市支持能源、交通、電力、裝備制造等國家支柱產業企業發行債券金額約5554億元人民幣,占非金融企業發行規模的24%;契合中國制造、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創新驅動等國家戰略的企業發行債券金額約3560億元人民幣,占比達16%;支持計算機、通信、生物、傳媒等新經濟企業發行債券金額約505億元人民幣,發行主體逾30家。
二、深化改革創新,發揮市場機制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近年來債券市場取得較快發展,但在市場寬度、深度、風險管理和基礎供給等方面仍存在結構性不足,直接融資仍然是我國企業融資短板,需要加快建設與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交易所債券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目的,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理念,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加強協調發展,健全制度規則、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推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為根本宗旨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交易所債券市場始終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家戰略需要,切實發揮債券市場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積極作用。一是繼續提升市場包容性,擴大發行主體范圍,疏通實體經濟直接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二是不斷改進服務效率,優化融資結構。建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融資監管體系,持續推進審核標準和程序的公開和透明。同時,新《證券法》2019年3月1日起實施,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正式實施注冊制,進一步簡化發行條件,提升審核效率,更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三是契合國家戰略,穩妥開展債券品種創新,深化拓展創新創業債券、綠色債券、扶貧債券、可續期債券等創新試點;四是積極支持地方政府、政策性金融機構到交易所發行債券。
(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發展理念
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關鍵。交易所債券市場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理念,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引導各方主體歸位盡責。一是發揮市場選擇和約束機制,健全以償付能力為核心的信息披露制度,發揮投融資雙方在直接融資中的相互選擇、市場化定價和市場約束功能。二是不斷完善交易所債券市場法規,加強對發行人、中介機構、投資者全方位監管,從嚴處理市場主體不履職盡責、違規信息披露等問題,維護市場秩序。三是穩步推進債券市場國際化,貫徹落實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倡議、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積極穩妥推進境外機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優質企業在交易所發行人民幣債券,吸引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
(三)堅持底線思維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
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交易所債券市場堅持底線思維,高度重視安全運行,堅決防控市場風險。一是建立公司債分類審核機制。針對發行人行業特點、財務狀況不同,加強對償債能力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把投資者保護措施落到實處。二是豐富逆周期調節工具箱,通過推進信用保護工具業務、健全風險債券轉讓機制,緩解企業的流動性壓力。三是加強中介機構監管,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提升執業質量。四是加強市場跟蹤監測,健全債券受托管理人制度,加強對企業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的監測、預警和化解處置。五是推動暢通債券違約的司法救濟渠道,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違約風險處置機制。
(四)堅持統籌規劃與銀行間市場協同發展
從國際經驗看,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體系是全球債券市場發展演進的普遍規律。交易所債券市場增強大局意識和協同意識,緊密依托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加強與銀行間市場協同發展。一是著眼于增強全國債券市場整體效能與安全,有序推進要素跨市場自由流動,深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二是發揮交易所債券市場在股債結合產品、債券指數化產品、交易結算機制等方面的特點,構建和完善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為各類債券發行人和投資者服務,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三、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新經濟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在當前調結構、促轉型的經濟周期背景下,債券市場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在積極探索助力新經濟提質增效的實踐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多領域、多層次的支持體系。
(一)支持高科技關鍵領域發展,破解卡脖子難題
著力提升對先進制造業、生物醫藥、電子產業、航天航空、汽車制造等關鍵領域的融資支持力度,促進產品研發和迭代升級,助力打造大國重器,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截至目前,上述行業在上交所累計發行債券融資達1萬億元人民幣,涵蓋了中核工業、中船重工、中航科工、中國電子、國電集團、紫光集團等核心領域的重點企業。在國際形勢日益復雜、貿易摩擦增多的背景下,紫光集團在上交所發行100億元人民幣公司債券,募集資金專項投資于集成電路和云計算等產業,助力我國芯片的自主研發和制造,以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和創新。
(二)助力創新創業企業成長,釋放科技創新潛力
針對創新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融資特點,試點推出創新創業債和創新創業可轉債,募集資金專項用于創新創業企業發展,并可以遵循市場化原則引入轉股條款,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痛點,充分發揮雙創示范作用。截至2019年年底,累計52家企業在上交所發行創新創業債,融資144億元人民幣,加權平均利率5.35%,遠低于同類型企業傳統融資成本。其中,龍騰光電作為昆山市產業鏈的核心企業之一,擁有多項專利技術,當企業正處于發展初期扭虧為盈的轉折點時,通過發行創新創業債,緩解了公司發展期的資金需求,為后續持續創新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
(三)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知識產權行業與實物資產相比,存在價值評估等諸多難題,行業融資困難。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打造資本與技術的高效融合通道,可以有效加快創新價值流動和科技成果轉化。上交所結合知識產權的特性和資產證券化的融資特點,推出全國首單愛奇藝知識產權資產支持證券,儲架發行規模30億元人民幣,首期成功發行4.7億元人民幣,優先級加權平均利率5.45%。企業以電視劇著作權交易形成的應收債權作為基礎資產,實現知識產權轉化,打開了知識產權行業資產證券化融資路徑,具有較為廣泛的示范效應。
(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轉換經濟增長動能
專項設立綠色債券試點,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債券投資綠色產業項目,服務綠色產業發展,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轉型。同時,交易所設立綠色債券板塊,設置融資綠色通道,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不斷擴大綠色公司債券市場影響力。自試點以來,累計推動綠色債券融資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涵蓋了三峽集團、中節能、北控水務、京基投等重點龍頭企業,覆蓋綠色交通、節能建筑、清潔能源、水利水電、太陽能發電、污水處理、資源再回收等多個細分領域,有效推動了企業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
(五)支持開放和協同發展,助力區域經濟建設
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大力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和境內企業發行“一帶一路”債券,用于“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累計融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同時,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定向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經濟建設,支持區域企業圍繞國家戰略進行債券融資,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2019年,京津冀企業融資近7000億元人民幣,長江經濟帶沿線企業融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長三角區域企業融資近8000億元人民幣,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融資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六)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充分發揮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的基礎功能,通過將企業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基礎設施固定資產(PPP)等存量資產證券化,為企業降杠桿、降兩金,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產運營管理能力,形成新動能。截至2019年年底,相關資產證券化累計發行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2019年,以滬杭甬高速為底層資產的國內首單基礎設施類REITs產品在上交所成功發行,是行業內“存量帶動增量”滾動發展模式的首次嘗試,在保障存量資產高標準運營的前提下,回收資金可繼續用于新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形成良好的投資循環,為基建領域長效機制的建立提供了較好的思路。
(七)支持現代供應鏈發展,服務新業態新模式
供應鏈資產證券化能提高實體經濟中各類資源和要素的流轉效率,促進整個供應鏈生態良性發展。作為供應鏈的核心企業,可通過保理公司將上游企業的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支持上游中小企業融資,重塑上下游產業鏈,建立產業鏈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截至2019年年底,供應鏈資產證券化累計融資超過400億元人民幣,包括螞蟻金服、小米公司等多家科技型企業。其中,小米公司作為中國新經濟制造業的代表企業之一,在上交所成功發行首單新經濟企業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證券,涵蓋了信息設備、精密電子、生物識別等領域200余家上游供應商。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為上述中小供應商提供資金渠道的同時,也促進了新經濟制造業的科技研發和效能提升。
作者簡介:
佘力先生,上海證券交易所債券業務中心總經理。長期從事債券市場發展創新工作,曾在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債券市場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參與我國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市場的主要制度設計和市場組建,近年主要負責上交所債券市場的產品創新、融資監管和二級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