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賺”短視頻:搶占流量新陣地
- 楊振榮 趙亮亮 劉英
- 2587字
- 2020-09-01 14:43:06
2.3 公共媒體類
公共媒體又稱公共播送服務或公共廣播,指由政府編列預算或公共基金提供資金所成立、運作的非營利性電子媒體,這類媒體多半以制作和播放公共政策的討論、文教藝術或知識性節目為主,目的是提升國民知識水平、促進民眾參與政治決策。從組織機構性質來說,它屬于社會組織機構,但它又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機構,因此將它單獨羅列,以便更詳細地對其進行研究和探討。公共媒體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機構到底是如何應用短視頻這一新媒體形式以及如何打造創意。本節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了解一下。
2.3.1 中國陸軍
“中國陸軍”是由解放軍報陸軍分社申請開通的抖音賬號(如圖2-25所示),截至筆者引用案例截屏時,其粉絲量為148.9萬,獲贊309.2萬。
軍隊是武裝力量,指被授權使用致命武力及武器保護其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的常規武裝力量。軍隊的任務是保護國家及人民,它作為一種特殊的武裝力量,一直以來在大眾面前都保持著神秘感,很多人對于它的認識僅停留在它的使命與職責方面,不知其所在,更不知道其內部的生活環境以及組織人員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等;加之過去媒體信息渠道的閉塞和信息展現方式的單調化,使得很多被允許的信息很難或者不能夠很好地傳遞出來,這更加提升了這個群體在民眾心目中的神秘感,無法拉近軍民之間的關系與情感。
短視頻這一新穎的媒體形式可以非常好地將這些信息進行傳遞,更加立體、全面地將軍隊這個一直以來比較“神秘”的群體展現出來,讓民眾對他們有深入的了解。
由解放軍報陸軍分社申請開通的“中國陸軍”抖音短視頻賬號就非常好地將短視頻這一新穎的媒體平臺進行了應用,它用符合短視頻傳播的形式制作視頻內容,受到了廣大短視頻用戶的喜愛和關注。

圖2-25 中國陸軍
它的內容以展示陸軍軍人的多彩軍姿為主,通過日常生活和訓練場景進行多角度呈現,用實際場景拍攝加特效處理的方式制作而成,再配以動感、富有節奏的音樂,使得視頻豐富多彩,非常具有吸引力。
這是非常值得點贊的一個案例,真正落地了我國政府新時代背景下的軍民融合發展方針,將軍隊這一“神秘”組織的面貌、風采展現了出來,讓民眾對軍隊文化、生活場景、訓練風姿有了深度、全方位的了解與認識,讓民眾對于軍人有了更深厚的情感。
希望此賬號未來運營得越來越好,將軍人更多的風采與軍姿傳播出來,讓更多的民眾對軍人有深度、全面的了解與認識,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軍隊機構開設短視頻賬號,將更多軍種的軍人風采、軍姿傳遞和展示出來,讓民眾對于軍隊這個特殊群體有一個系統的了解與認識。
2.3.2 中國法院網
“中國法院網”是以中國人民法院報社為依托而開展運營的抖音賬號(如圖2-26所示),目前已擁有粉絲4.9萬,獲贊18.6萬。

圖2-26 中國法院網抖音賬號主頁面
法院,是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主要通過審判活動懲治犯罪分子,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維護公平正義。除此之外,法院還有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神圣使命與職責,那就是法律知識的普及與遵法、守法意識的培養,旨在推進法制制度,進而促進國家、社會的文明和諧發展。
“中國法院網”正如其在賬號簽名欄中寫到的“普及法律知識,弘揚社會正氣”,它的視頻內容都緊緊圍繞這一定位與中心,通過多個故事傳遞法律知識,并告誡民眾遵法、守法的必要性,讓法律意識深深扎入民眾心中。它的視頻有單片段,也有系列片段,都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既有人物,又有動漫,更有純文字動圖,多種形式進行展現;既有小糾紛,又有大案件,多種多樣的案件事例帶給民眾更全面的法律知識;既有審判場景,又有執行場景,多場景化讓民眾對于法院的工作職責有了更為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認識。這是一個非常獨特、優秀的案例,值得眾多機構、個人或者企業學習。
2.3.3 新華網
新華網是國家通訊社新華社主辦的綜合新聞信息服務門戶網站,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網絡媒體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文網站。正因其特殊的身份與性質,對于媒體的發展變化、信息內容形式的把握和豐富的信息媒體資源,在短視頻新媒體形式到來之時,新華網率先申請注冊開通了賬號(如圖2-27所示),并且運營得非常成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結果,已獲得粉絲750.1萬,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

圖2-27 新華網
它的視頻內容也正如其在簽名欄中寫到的:“讓新聞離你更近”。新華網將一個個新聞場景或者故事畫面恰當地濃縮為短視頻,用短視頻特有的展現方式和節奏將最新新聞呈現到目標受眾眼前,讓受眾快速、方便地閱讀、瀏覽新聞信息,這恰恰是媒體組織的最高使命與追求。
除了新華網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綜合型公共媒體機構申請開通了短視頻賬號,例如“北京日報”(北京日報社申請注冊,如圖2-28所示)、“光明日報”(如圖2-29所示),而且它們運營得也非常不錯,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圖2-28 北京日報

圖2-29 光明日報
希望這些媒體機構能夠繼續運營下去,通過短視頻將更多的即時新聞信息傳遞給更多的民眾,讓大家快速、立體化地閱讀最新鮮的新聞信息。
2.3.4 中國科技網
1989年8月,中國科學院承擔了國家計算機委員會立項的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NCFC)——中國科技網(CSTNET)前身的建設。1994年4月,NCFC率先與美國NSFNET互聯,實現了中國與Internet的全功能網絡連接,標志著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絡的誕生。1995年12月,中國科學院百所聯網工程完成。1996年2月,中國科學院決定正式將以NCFC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國科學院院網(CASNET)命名為中國科技網(CSTNET),以傳遞科學技術知識、成果及相關信息為核心,進而推動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和進步。
中國科技網以原有名稱申請開通了短視頻賬號(如圖2-30所示),通過短視頻的獨特展示方式來呈現我國的科學技術成果,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的科技水平與成果。

圖2-30 中國科技網
也正如其賬號簽名欄中寫到的:“讓科技有意思”。它的所有視頻內容都采用了炫酷、動感的節奏,讓科技成果以一種更加有趣的形式展現在大家眼前,完全改變了過去冰冷、呆板的形象,真正做到了“讓科技有意思”。
2.3.5 其他
除了以上所列舉的媒體賬號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運營得較好的優秀賬號,如“CCTV國家記憶”(CCTV《國家記憶》欄目主辦,如圖2-31所示)、“央視網”(中央電視臺主辦,是綜合信息發布網絡平臺,如圖2-32所示)、“央視新聞”(中央電視臺主辦,以報道時事新聞為主要使命,如圖2-33所示)等,它們都依托于自身的資源與定位,將賬號打造出了特色,所發布的視頻內容新穎,非常符合短視頻的傳播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短視頻用戶關注。

圖2-31 CCTV國家記憶

圖2-32 央視網

圖2-33 央視新聞
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的公共媒體類短視頻賬號或者運營之道,請自行搜索查看,在此不再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