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放棄的世界:掌控人生的學習思維
- 王琨
- 3208字
- 2020-07-23 14:48:17
-06-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
其次是現(xiàn)在。
這些年,有一句話如果從父母口中說出來,我是必然要頂回去的。
“我不能不逼孩子呀,他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只要聽到這樣的話,我就會說:“你錯了,孩子從來沒有起跑線,如果說真有什么起跑線的話,那也是父母。”
我做教育工作這些年來,發(fā)現(xiàn)一個常態(tài):父母的焦慮感總比孩子要強。
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打基礎最關鍵的幾年”等,這些與時間息息相關的焦慮都是父母發(fā)明出來的,而孩子總是無所謂。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孩子覺得自己時間不夠,晚了,來不及了。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間總有沖突,父母替孩子的學習著急,而孩子并不想學。
我并不是說孩子不應該早早努力,努力總是好的。我所不忍心看到的是,父母總是把孩子的人生當作和他人的比賽。人,只有把自己和別人放在同一賽道上比較時才出現(xiàn)了所謂的“起跑線”,所以也就有了“優(yōu)劣”“早晚”。而如果人能夠回歸到“只和自己比較”,那么就不存在什么“起跑線”了。什么時候起跑都是好的,都不晚。
在我學英語的過程中,“每天打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也是最初周老師對我的要求,我必須做到每天都抽出一小時學習英語,并且接受老師的檢驗。如今,我可以自豪地對所有人說,從2018年5月9日開始正式打卡以來,我從沒有中斷過一天,而這個紀錄現(xiàn)在仍在穩(wěn)健保持著。不過,從老師們的角度看來,我這個打卡紀錄并不像表面上這么太平。
5月7日我第一次和教學團隊在杭州見面,進行了兩天的強化訓練,9 號我要趕到西安演講并進行第一次打卡。9 號早上 7:30,我收到了Letty老師發(fā)來的學習資料,我匆匆回復了一句就開始為當天的演講忙碌。直到晚上11:00結束演講,我才從助理手中拿回手機。這一看嚇了一跳,周老師發(fā)來了一張和眾多老師們在辦公室的集體照,他們都沒有下班,一直在等我:
“Michael,再不打卡,我們就要去西安找你了!”
我趕緊說明情況,向幾位老師道歉,然后開始學習英語,完成第一次打卡。當周老師了解到我這一天都在演講后,他說了一句話,令我異常感動。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這句話出自“摩西奶奶”的隨筆,她在美國家喻戶曉。她的大半生都在從事農(nóng)活與刺繡工作,76歲因關節(jié)炎放棄刺繡,卻又神奇地開始繪畫人生。她80歲時在紐約舉辦個人畫展,轟動全國;90歲時,她的作品在美國本土和歐洲暢銷;100歲時,她機緣巧合地啟蒙了青年時期的渡邊淳一,后者因此成為一代文豪。摩西奶奶一生從未受過正規(guī)繪畫訓練,卻創(chuàng)作了1600余幅作品,在全世界舉辦畫展數(shù)十次,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收藏。
在她的書中這樣寫道:“People are always said that it’s too late.However,in the fact,now is the best appreciate time.For a man who really want to seek for something,every period of life is younger and timely!”
(有人總說,已經(jīng)晚了。實際上,現(xiàn)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于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在摩西奶奶看來,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她強調體驗和經(jīng)歷,不要后悔,不要羨慕,人生中的任何風景都是好的,從任何時候開始也都是好的。
其實我自己清楚,我早已經(jīng)過了學習英語的最佳年齡。我的記憶力不如十幾歲的時候,時間也沒有那樣多,“已經(jīng)晚了”的焦慮我同樣深切地體驗著。但是看看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學習英語一年有余,一年多以前我只會說“OK”,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可以用英語演講。我真的晚了嗎?
我想,每個成年人都需要被溫柔地提醒一句:只要開始,永遠也不晚。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還有另一層意思:我們應當關注如何度過生命的此時此刻。
有一個朋友問過我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有一位創(chuàng)業(yè)者,他人品很好,對事業(yè)充滿干勁兒,而且有著不錯的點子和決斷力,只是他現(xiàn)在年紀已過半百,前半生從來沒有自己做過生意,到了如今這個歲數(shù)才想要開始創(chuàng)業(yè)。作為員工,是否應該跟隨他?”
我問朋友,這是真實發(fā)生的事,還是只是一道虛構的題目?
朋友回答:“是真實的,我現(xiàn)在就面臨這樣的選擇。”
要回答這個問題非常困難,因為朋友所擔心的并不是現(xiàn)在,而是未來。現(xiàn)在看來,他所說的創(chuàng)業(yè)者具備很多成功的條件,只是起步有些晚。而正是這一點“缺陷”讓追隨者們猶豫不決。
我給朋友舉了個例子,我問他:“你曾經(jīng)站上過舞臺嗎?”
朋友說,他小時候曾經(jīng)上臺表演過節(jié)目,至今還記得那個情景,自己站在舞臺上的時候非常緊張。
我問他:“還記得聚光燈照在身上的感覺嗎?”
我請他想象自己站在舞臺上的樣子,想象節(jié)目已經(jīng)開始,整個劇場都黑著燈,只有那一束強烈而刺目的聚光燈照亮自己,那么我們就只能看清腳下而已,連第一排觀眾的臉都看不清。
朋友忽然說:“這樣想象,好像就沒有那么緊張了,因為我看不清觀眾的臉。”
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其實真實的人生并沒有觀眾,每個人都是站在舞臺上的演員。我們完成的是一場獨自表演、獨自欣賞的劇目,聚光燈永遠照亮的是我們當下的人生,既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過去發(fā)生了什么,未來將會如何,都不是此時此刻要考慮的問題。
朋友聽到這里突然向我抗議:“你的意思是說,不讓我去想以后會怎么樣,只看現(xiàn)在?當然,如果只看現(xiàn)在,我說的這個創(chuàng)業(yè)者的確值得跟隨,但是創(chuàng)業(yè)的路總是變幻莫測的,說不定誰就翻船了。萬一現(xiàn)在選錯了,難道要我奮斗幾年后再重新開始嗎?”
我說:“那么我再送你一句話,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后來我了解到,朋友所說的那位創(chuàng)業(yè)者剛剛生過一場大病,他住了半個月重癥監(jiān)護病房,經(jīng)歷生死一線后重回人間。病好后,他開始思考:“我還有什么事是沒做的嗎?我還要等到什么時候?”最終他想明白了,他這輩子想要做卻一直沒做的事情就是創(chuàng)辦一家企業(yè)。跟隨這樣的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是不會有錯的。也許他沒有太多經(jīng)驗,也許他會迎來這個年紀不應該遭受的挫折,但是這樣的人始終心存感恩。如果員工遲到了,他不會抱怨:“你怎么才來!?”我猜他一定會說:“你來了,太好了!”
在學習英語之后,我去埃及旅游了一次,那時我的英語已經(jīng)基本上能夠應付日常交流。為了練習,我故意和賣東西的小販聊天。
我問:“How much is this bracelet?”(這條手鏈多少錢?)
小販回答:“500.”
“Could you give me a better price?”(可以算我便宜一點嗎?)
小販又說:“450.”
“Could you make it 100 for me?”(可以算我100埃及鎊嗎?)
“Sorry,it’s my best offer.”(抱歉,價格不能再低了。)
一開始小販們還很興奮,和我東拉西扯,但是后來見我只是砍價,什么也不買,他們就不太愿意理我了。但我不屈不撓,一心為了練口語,以至于小販們一看見我過去就開始四散而去。
我們的導游是當?shù)厝耍步蠱ichael。不過他的母親來自中國,所以他一張嘴居然有地道的“京片子”味兒。他指著我哈哈大笑:“你是我見到的第一個,用說話就能把他們轟走的人!”
在他知道我是演說家后,更是拍著腿大笑:“太適合你了!簡直太適合你了!你的演講一定非常棒!”
不過,當知道我學習英語僅僅幾個月之后,他沉默了下來。隨后他非常認真地對我說:“我也要學一門外語。”
我有些哭笑不得:“你北京話已經(jīng)說得比我好了!”
Michael使勁搖頭:“不,我早就想再學一門外語了。看到你,我覺得不應該再等了,現(xiàn)在就是好時機。”
我拍著他的肩膀,由衷地說了一句:“現(xiàn)在,也不晚。”
臨別時,Michael給我推薦了一本書Dead Aid,作者同樣來自非洲。我清晰地記得那本書的最后一句話,簡潔卻發(fā)人深省: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
我想借用摩西奶奶書中的一段話:“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生活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一直是,永遠都是。回顧過去,我的生命就像一天的工作,我因為它的圓滿結束而滿意。我開心而又滿足。我認為最好的生活就是充分利用生活所提供的一切。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期待走不一樣的人生路。如果年輕可以重來一次,希冀你不會因曾經(jīng)的選擇而后悔,不會將選擇的錯誤歸咎于他人,不會艷羨嫉妒別人路上的風景,只愿你堅定你的選擇,承載風雨打磨,好的壞的一一歷練,收獲獨屬于你的生命體驗。”
希望你能在想要開始的時候勇敢開始,永遠不要覺得太晚。
希望當你的“期待”姍姍來遲時,你永遠能夠微笑地對它說一聲:“你來了,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