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OKR完全實踐
  • 李靖
  • 4830字
  • 2020-07-28 18:26:59

第二節 別再拿KPI和OKR做比較

今天,KPI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暴風驟雨般的抨擊,抵制KPI的呼聲此起彼伏,批評KPI的聲音不絕于耳。有人斷言“KPI已死”“KPI終將被時代淘汰”。還有人形象地對KPI做出了新的詮釋:Kill People Idea(殺人的主意)。

KPI的批評者認為,KPI是工業時代的產物,終將隨著時代的更迭而被淘汰。他們認為KPI產生于以傳統制造型企業為代表的工業時代,它建立在科層制的組織形態所造就的等級森嚴的環境之中,面對的是大量從事簡單勞動的操作型員工。KPI注重控制,把人視為龐大的工業機器上的部件,將一個個冷冰冰的指標,自上而下縱向貫穿,并通過薪酬、晉級降級、獎懲、強制分布等手段,來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

這些論述,不難讓我們聯想到,在機器轟鳴、噪聲刺耳、霧氣騰騰、味道刺鼻的嘈雜環境中,那一個個揮汗如雨、疲憊不堪的身軀,那一雙雙冷酷而犀利的眼睛,和他們手中那一張張評分表上的一串串冰冷的數字。想到這里,甚至會讓人有些不寒而栗,似乎KPI的存在都缺乏正義的理由了。

對KPI的理性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在KPI的制定方面

1.自上而下地制定和分解指標,導致客觀性的差異。管理者常常依賴的是片面的信息和主觀的經驗,對一線操作的實際情況往往缺乏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廂情愿”的指標表面上看似符合邏輯,但很可能忽略了對績效真正有影響的驅動因素和制約因素,也很容易忽視員工實際操作中的困擾。這種情況,在知識型員工的團隊中非常普遍,因為知識型員工比管理者更了解他們的工作如何產生價值。

2.指標面面俱到,缺乏導向作用。盡管KPI強調“二八原則”,要求聚焦最重要的驅動因素,但大多數企業在實際運用中,常常求全責備。其中,有的是為了實現對各崗位考核的平衡性,把考核作為KPI的目的,舍本逐末;有的則是在運行過程中發現員工顧此失彼,于是被迫設置了越來越多的指標。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指標增多就意味著沒有了導向,失去了“關鍵”的引領作用。

3.基于部門和崗位設定的指標,往往忽視了組織內部協同對整體績效的促進作用,無法使組織形成合力。反而可能產生部門筒倉效應,形成內部惡性競爭,造成組織分裂。

4.制定指標時“削足適履”,適得其反。KPI指標建立在相對穩定的運行狀態的基礎之上,只有在企業已經全面把握了指標與成果的關聯性,并具備歷史數據的支撐時,才有條件設定。對于創新業務,想當然地制定績效指標,不僅會限制創造性的發展,還可能使團隊誤入歧途。同樣,管理類、保障類崗位的價值也很難簡單地用指標衡量。

5.指標僵化,一成不變,對外界變化響應遲緩。KPI通常都是依據工作流程和崗位職責制定的,因此在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如果工作流程和崗位職責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KPI指標也就保持不變。不能積極響應市場變化的指標,對績效的促進作用定然大打折扣。

在KPI的實施方面

1.重視結果,忽視方法。大多數企業的KPI都是呈現“結果”的指標。因此,管理者總是過度關注結果,較少關心工作方法。員工不能在工作中及時得到有效的輔導和支持,錯過了提升能力、改進績效的契機。團隊無法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也就不能有效地提高績效。事實上,過程中的關鍵行為才是取得成效的真正驅動因素。

2.重視事后評估,缺乏過程反饋。管理者重視事后的績效評價,一味糾結過去,在執行過程中缺乏建設性的積極反饋。員工得不到及時的反饋,不能改進績效,只能被動接受結果和評價。

3.消極評價,扼殺主動性和創造性。管理者在評價中往往將注意力放在員工的過錯和責任上,抓問題和缺點,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員工得不到認同和肯定,感覺壓抑,創造性就更不可能得到發揮。

4.大量的指標,復雜的評分體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數據的收集、統計和計算,企業管理成本高企。企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卻并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

在KPI的激勵作用方面

1.員工被動執行,影響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員工只是依照管理部門和上級制定的指標被動地執行,無法知曉指標對企業戰略和總體目標的支撐作用,無法感知自身工作的價值。

2.指標全部關乎企業,與個人成長和發展無關,不能將企業的目標和個體的愿望結合起來。員工缺乏熱情,組織的創造性更是無從談起。

3.通過利益杠桿驅動,弱化了人的內在動機。更嚴重的是,組織一旦形成“錢文化”,就會在缺乏足夠物質激勵的情況下喪失動力,甚至誘發不道德的行為。

4.以個體為激勵對象,影響團隊合作。出于對自己切身利益的保護,員工必然會將注意力投入到自己的指標上,當他人的工作、集體的目標與自己的指標產生沖突時,員工必然傾向于首先完成自身的指標,甚至不惜以犧牲企業整體目標為代價。

5.強制分布的做法更是雪上加霜,強化了內部競爭,打擊了合作的積極性。

這些批評,相信大多數用過KPI的人,都有所體會。事實上,KPI在很多企業已經失去了群眾基礎,演變成了一場又一場認認真真的作秀。有人形象地描述了企業對待KPI的態度:老板恨它,管理層恨它,員工恨它,就連人力資源部也恨它。這也就難怪對KPI的這些批評會激起大家如此積極的響應,形成廣泛的共鳴了。一夜之間,似乎一場管理革命將要被掀起,KPI將要被拋棄。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一次訪談中,表達了他對KPI的看法。他認為KPI是傳統工業時代的管理創新。在工業時代,改善KPI只有一條路,就是改善效率。KPI能夠完整地反映效率改善。但是在互聯網時代,KPI已經無法反映了。只是互聯網公司的業務十分容易量化考核,所以特別容易使用KPI。KPI會逼得大家迷失自我,不是把重點放在怎么改善產品以及改善用戶的服務上,而是放在改善KPI指標上……而粉飾KPI有無數種投機取巧的辦法。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FoxMail的創始人、被譽為“微信之父”的張小龍在微信內部一年一度的領導力大會上,也表達了他的擔憂:“公司需要有KPI,公司高層需要有這樣一個商業目標,但是,如果我們很多同事都直接采取了高管的方式來工作,特別是把很多目標數字化,這是不太合理的。在QQ郵箱開始快速發展的時候,我記得在內部還有過一次分享,當時我說了一句話,就是‘我們達到了KPI是我們產品的副產品’。所謂副產品,就是說我們真的把這個東西做好以后,我們的KPI自然就達到了。早期的微信團隊也一直是圍繞這個思路在工作。但是,當我們的團隊變大以后,這個思路就被動地慢慢發生了變化。我自己經常能感受到這種變化,因為很多同事在跟我討論一些產品或者業務方向的時候,往往會給出一些證據,這些證據都是用數字來證明的——這對我是有沖擊的。我說的沖擊是說大家在思考問題時的驅動力,不是來自做有價值的事情,而是來自我們能做到多高的數據。我覺得這有一點危險。”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內部郵件中質問:“為什么很多每天都在使用百度的用戶不再熱愛我們?為什么我們不再為自己的產品感到驕傲了?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他反思道:“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業績增長凌駕于用戶體驗之上,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可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李彥宏甚至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警告:“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

聽到這么多互聯網大佬對KPI的聲討,似乎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拋棄KPI,迎接一場嶄新的管理變革。運用KPI似乎馬上就要成為企業管理落后的象征。與KPI的黯然失色相比,OKR在眾多知名標桿企業的追捧之下,成為企業新的寵兒,甚至被打扮成能將企業從KPI的泥沼之中解救出來的英雄。

在決定進行管理變革之前,不妨讓我們回過頭,重新審視KPI,進而更好地把握OKR。在此,我整理了一些對KPI與OKR進行比較的觀點(見表2-2)。這些觀點來自不同的立場和視角,其客觀性值得我們進行深入辨析。

表2-2 對KPI與OKR進行比較的觀點

我們都知道KPI是指關鍵績效指標,OKR是指目標與關鍵結果。OKR對KR(關鍵結果)的要求是符合SMART原則,這與KPI制定的標準一脈相承。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OKR中的KR就是KPI,或者KPI可以成為OKR的KR。相比較而言,它們的定義中最大的區別在于OKR的O,這是兩者的不同之處。因為OKR不僅要求量化的結果,還要將大家的注意力聚焦到企業的戰略目標上來,讓員工感知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關于時代背景的比較,不免有些主觀。KPI的廣泛應用實際上是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平衡計分卡的引入而展開的,與OKR的應用并沒有明顯的時代鴻溝。

就組織環境而言,等級制與合作的環境,并不矛盾。難道有了管理層級,就意味著無法實現合作嗎?

就管理對象而言,KPI依然廣泛運用于知識型員工。當然,不可否認的是,OKR對于管理對象的成熟度和知識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KPI的批評者說,KPI關注的是存量,OKR關注的是增量。這種論斷可能忽略了每次制定KPI時,上下級之間的討價還價,以及考核兌現時的種種沖突。

在識別要素方面,KPI和OKR一樣,都要求按照“二八原則”,以戰略為基礎進行設計。

對兩者的實質判斷,尤為重要。事實上,KPI和OKR都是基于德魯克MBO的原理進行的實踐。兩者的本質都是目標管理工具。之所以KPI會成為績效考核的代名詞,事實上是由于企業將指標與個體的收益捆綁在一起所致。

就目標的要求而言,兩者都要求進步和提升。只是以谷歌為代表的互聯網高科技企業在實際運用中,更強調創造性的結果罷了。況且,有部分企業會將OKR分為承諾型OKR和挑戰型OKR。事實上,承諾型OKR可以說就是必須要達成的KPI。

就目標來源而言,兩者都要基于戰略,結合崗位特征,并無差異。

就制定方法而言,KPI雖然也強調上下級之間應就指標達成共識,但指標本身還是自上而下進行分解的。在這一點上,OKR有明顯的進步。

就調整周期而言,因企業和業務的特性而定,兩者本身并無絕對的差別。盡管大多數企業的OKR會以季度為周期,但同時,也存在不少以月度為周期設定KPI指標的企業。

OKR公開透明是一大進步,作用顯著。

從實施反饋來看,KPI本身就要求管理者通過指標監測運行狀態,發現問題后及時進行反饋。在這一方面,KPI與OKR完全一致,但現實中大多數企業并未重視。有的也許曾經嘗試過,但最終流于形式,半途而廢。

激勵方式也是OKR和KPI最大的差異,或者說,是OKR的進步性之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OKR與KPI都是目標管理的方法,其原理是一致的。它們都是基于組織的戰略,通過對結果進行量化衡量,力求促進指標的提升和組織的進步。它們都能夠在任何環境中發揮作用。

表2-3總結了OKR與KPI的實質性區別。我們不難發現,KPI與OKR最根本的差異在于它們的思維路徑。

表2-3 KPI與OKR的差異

KPI意圖通過對各崗位“成果指標”和“績效指標”的控制,確保整體的運營狀態和經營績效。這些指標都是由管理部門自上而下制定的,上級制定,下級“聽話照做”。各部門、各崗位之間并不要求共享相關的信息。為了實現有效控制,企業往往基于人的外在動機,通過獎懲、薪酬和職務調整等手段進行激勵。

OKR則是充分激發人的內在動機,通過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思考目標的意義和價值,明確實現目標的路徑和方法。OKR強調信息的公開共享,通過員工的廣泛參與和密切協作,驅動整體目標的達成。

OKR與KPI的差異,正是其顯著的優勢。OKR也因此受到了當代知識型員工的普遍歡迎,從而推動了眾多企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企業界的目光。

通過與KPI的對比,讓我們能夠更客觀地了解OKR,也能清醒地認識到,KPI并非一些人所說的“罪魁禍首”。我們很欣慰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認識到OKR先進性的同時,也能發現KPI與OKR的異曲同工之處,意識到KPI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KPI不僅為企業做出過貢獻,也仍然能夠持續地產生價值。無論是KPI,還是OKR,其價值都取決于設計和執行。KPI并不意味著落后。如果OKR運用不當,企業一樣無法進步。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揭示一個事實:不是KPI過時了,而是我們應明晰設置什么樣的KPI,為什么設置KPI,企業究竟應該追求什么。如果我們沒有制定正確的KPI,又將其與員工的薪酬掛鉤,后果可想而知。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現在,我們應該可以得出結論了。OKR和KPI都是目標管理的工具,都具有科學性。企業實踐中,KPI的諸多“罪狀”,不應歸罪于KPI這種工具本身,而應該檢討組織運用KPI的方法,檢視管理者自身。將OKR與KPI對立,其實質是對管理規律和人性缺乏正確的認知,不利于OKR的實踐。深入系統地診斷企業的實際情況,有機整合OKR和KPI,才是正確的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中市| 伊金霍洛旗| 胶州市| 湖北省| 和政县| 荔浦县| 高阳县| 鹤岗市| 隆安县| 恩施市| 平山县| 故城县| 绥阳县| 河间市| 武夷山市| 水城县| 随州市| 陈巴尔虎旗| 古田县| 永城市| 凉城县| 吴川市| 海兴县| 定陶县| 浮山县| 广东省| 长白| 大冶市| 玛曲县| 奉贤区| 张家川| 巴彦淖尔市| 大厂| 汶川县| 黄陵县| 鹿泉市| 乾安县| 桂平市| 施甸县| 江山市|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