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這樣賣就成交:讓客戶必買保險的168個理由(第2版)
- 陳亦純
- 673字
- 2020-07-31 17:03:57
018 保險是理財,也是投資
如果談投資,用保險的利率來看是不值得的。但是投資有風險,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不保證投資效益。
保險雖然不是投資,但在風險部分而言,它也帶有投資意味。如某人今天買了一份保險,萬一明天或者后天就發生了事故,保險公司賠給他的錢將是他今天所花的錢的很多倍。40歲以下的人,用年繳的保費對比,將不低于十倍,用月繳來看,更高達百倍以上。
常看到客戶在計算所買的保險投資報酬率是多少,甚至營銷員也在用這個數字引導客戶。利率多少、分紅多少、增值又多少等。這做法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保險的本質還是在于提供保障,而保障是要成本的。
我們來想一個商業常識:買了一張1000萬元的重大疾病險,剛繳了一年保費就得了病,保險公司要賠償1000萬元,保險公司是商業機構而不是慈善機構,那它從哪里拿錢來賠?
這是拿沒出事的人繳的保費賠給了出事的人,分攤到沒出事的人頭上。所以要想投資賺錢就不要買保險,買保險賺錢的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發生事故。換句話說,保險費是不可以計較的,能計較出來的就不叫保險。
很多人因工作的關系享有保險福利,看病可以報銷,覺得沒有必要再買商業保險。但到60歲退休的時候,才得知公司買的是團體保險,只提供給在職者,不包括退休人員。只好又詢問各保險公司,想重新給自己買一份醫療險,但得到的回答都是:已經超過投保年齡,無法承保或保費很高。
想到退休后沒有了保險,而身體狀況此時正開始走下坡,可以說是“一步一步走入死亡的界線”,心有不甘,但又奈何。真是“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