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飲食習慣中的健康陷阱(2)
- 健康生活的909個禁忌
- 靜濤
- 5608字
- 2014-02-19 09:12:27
溫馨提醒:合理的晚餐很簡單:少吃一點就行。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熱量以不超過全天膳食總熱量的30%為佳。晚餐最好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并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盡量少吃蛋白質過多和脂肪類食物。還要盡量少吃面食,適當吃些粗糧。晚上也盡量不要吃水果、甜點和油炸食物,更不要喝酒,因為酒精在夜間會阻礙人體的新陳代謝,使睡眠不好。
▲懶于咀嚼
專家分析:進食時懶于咀嚼的危害甚大:(1)不利食物營養的消化和吸收。咀嚼的目的是把食物磨碎,并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攪勻,使之在口腔中得到初步消化,便于身體吸收營養成分。有人做過實驗發現,兩人同吃一種食品,細嚼的人比粗嚼的人能多吸收到食物中13%的蛋白質、12%的脂肪和43%的纖維素。(2)懶于咀嚼會喪失人體應有的生理性刺激,影響牙系統的、正常發育。據觀察,近代人類口腔健康水平的強度遠不如原始人類,缺乏充分咀嚼就是重要原因之—。在咀嚼時,口腔可有效地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再加上富有纖維性的食品不斷地摩擦牙齒,有利牙齒的自潔。而且通過咀嚼食物還能夠刺激牙周組織,增強牙周組織的抗病能力。
溫馨提醒:為了我們的口腔健康,我們提倡適當多吃一些硬度適宜、又較粗糙的食物,并且細嚼慢咽,這既有助于消化,多吸收營養,增強抗病能力,又可慢慢地品嘗出佳肴美味。
▲吃飽喝足
專家分析:有些人用餐時總講究吃飽喝足,認為這樣才能攝取足夠的營養,維護身體的健康。殊不知這樣做反而造成了能量過剩,因熱量攝入太多而誤了自己的健康。
科學研究證明,過多地攝入食物,會加重胃腸負擔,引起胃腸功能紊亂,使胃腸蠕動較慢,導致人體消化不良,再加上血液和氧氣過多地集中在胃腸道,心臟與大腦等重要器官血液就相應減少,甚至缺血,人體便會感到疲憊不堪,昏昏欲睡。長此下去,會出現記憶力下降等。過量攝入食物,可使體內的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研究發現,中年人飽食還會引起老年性癡呆。
溫馨提醒:孔子主張“食勿求飽”;《管子》也記載:“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命損”。現代醫學認為,限制飲食可以延長壽命,即每餐吃八成飽。
▲酸性食物過量
專家分析: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間.屬堿性體質,但這部分人只占總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體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醫學上稱為酸性體質,如不注意改善會發展為疾病。世界著名醫學博士、日本專家筱原秀隆先生提出: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當酸素在體內愈來愈多,不斷堆積,量變引起質變,疾病就會產生。酸性體質是人體大量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當酸性物質超過了人體自身的調節能力,或人體對酸堿平衡的調節能力受到影響時,人體環境的平衡被打破,就產生了酸性體質。
由于酸性過多而引起的疾病大致分為四類:
(1)強酸與鈣、鎂等堿性礦物質結合為鹽類,即固體酸性物,從而導致骨質疏松癥等疾病。
(2)強酸或酸性鹽堆積在關節或器官內引起相應炎癥,導致動脈硬化、腎結石、關節炎、痛風等疾病。
(3)酸性廢棄物堆積,使附近的毛細血管被堵,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血糖、尿糖升高和腎炎及各種癌癥。
(4)胃腸道酸性過多可引起便秘、慢性腹瀉、胃潰瘍等。另外,酸性體質會影響孩子的智力。
溫馨提醒:酸性食品有:含磷、氯、硫、磺等元素多的食品一般為酸性食品,如面粉、肉類、谷物、油脂、酒類、白糖等;堿性食品有:含鉀、鈉、鈣、鎂等元素多的食品一般為堿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豆制品、乳制品、海帶、堿性飲料等。
▲“趁熱吃”
專家分析:很多人用餐時喜歡“趁熱吃”,認為這樣對胃較好,其實吃燙食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首先,燙食會使口腔黏膜充血,導致黏膜損傷,造成潰瘍,破壞了黏膜保護口腔的功能。而且,高溫燙食對牙齦和牙齒都有害處,容易造成牙齦潰爛和過敏性牙痛。其次,太燙的食物還會導致食道黏膜損傷,刺激黏膜再生,留下瘢痕和炎癥,長久下去還可能引起惡性病變。據報道食道癌的發生也與經常吃燙食有關。此外,長期吃燙食還可能破壞舌面的味蕾,影響味覺神經,使人口味越來越重,而不利于健康。
溫馨提醒:為了自己的健康用餐時切務“趁熱吃”。
▲先喝酒后吃菜
專家分析:現代生活中,避免不了名目繁多的交際應酬,至于朋友聚會、下館子吃喝就更頻繁了。酒宴上,大家興高采烈,為表示“感情深”,常常是“一口悶”,開席前先干一杯再說。事實上,每天飲用25克以下的白酒或相同酒精含量的紅葡萄酒,確實可以對人的心臟起保護作用,但若是空腹飲酒,即使飲酒量很少,對人體也是很有害的。酒水中80%的酒精是由十二指腸和空腸吸收,其余由胃吸收,一個半小時的吸收量可達90%以上。飲酒后5分鐘,人的血液里就有了酒精,當100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在200—400 毫克時,就會產生明顯的中毒;400—500毫克時,就會引起大腦深度麻醉甚至導致死亡。可見,空腹飲酒極大危害人體健康。再者說,長期空腹喝酒,還可能引起潰瘍病。
飲酒時的最佳佐菜首推高蛋白和含維生素多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鮮魚、瘦肉、豆類、蛋類等等。必須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魚、香腸、臘肉等物下酒,因為此類熏臘食品含有大量色素和亞硝胺,會與酒精發生反應,既有害于肝臟,還會損害口腔和食道黏膜,甚至有可能誘發癌癥。
溫馨提醒:聚餐時,在飲酒前最好先吃些東西墊墊胃,然后再慢慢地邊吃邊喝。需要注意的是,做過胃切除手術的人,因為酒人胃后吸收快,應嚴格注意控制飲酒量,以免發生酒精中毒。
▲蛋白質攝入過多
專家分析:蛋白質是構建生命的基礎物質,不僅廣泛參與代謝過程,還擔負著為身體提供能量的重任。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構成,而在人體內的23種氨基酸中,有15種人體可以自己合成,其他8種必須由食物供給,被稱為必需氨基酸。但是物極必反。人體攝入的所有蛋白質都需要肝臟代謝,再由腎臟形成尿液排出。如果蛋白質攝入過量,身體就需要超負荷處理蛋白的代謝廢物——尿素,使肝臟和腎臟長時間處于工作狀態,加重肝腎負擔。
蛋白質分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兩種:過多攝入植物蛋白,其含有的蛋氨酸代謝產物會損傷動脈血管內壁而導致動脈硬化,促進冠心病發生;與植物蛋白相比,動物蛋白的吸收率雖較好一些,但在肉類中同樣含有大量脂類物質,過多時如會引起高脂血癥和肥胖。動物蛋白中含有的合成激素、尿素、硝酸鹽等有害物質還會對身體造成慢性損害。如長期以肉、蛋、乳制品等高蛋白食物為主要食譜,持續10—20年以上就會增大癌癥的發病幾率。
溫馨提醒:飲食最好能做到葷素搭配,避免單純以蛋、肉類等高蛋白飲食為主的飲食結構。飲食多樣化,合理進行食物搭配,才能保證營養均衡,讓身體更健康。
▲油鍋冒煙再下菜
專家分析:很多人習慣用滾油做菜,一定要等到油鍋冒煙了才下菜,認為這樣炒出來的菜才會味道鮮美又香味撲鼻。事實上,做菜時油溫過高很容易產生致癌物質。不論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這些用于烹調的油都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植物油的熔點低于37攝氏度,動物油的熔點通常在45—50攝氏度之間。一旦油溫高達200攝氏度以上,其中的甘油就會分解,從而產生出一種叫“丙烯醛”的氣體,它是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一種刺激性物質,會對人體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睛產生強烈的有害刺激,引起流淚、嗆咳、厭食、頭暈等癥狀。而“丙烯醛”的生成,還會使油產生大量的過氧化物,不利于人體健康。
溫馨提醒:炒菜時油溫最好不要超過200攝氏度,以油冒煙為極限。這樣不僅能減輕“油煙綜合征”,下鍋的菜所含的維生素也可以得到有效地保存。另外,堅決避免使用反復烹炸過的油。
▲暴飲暴食
專家分析:面對美味佳肴,很多人食欲大增、垂涎欲滴,更有人喜歡狂飲暴食,以致終日飽脹。過多的葷腥食物會促使膽汁、消化液的大量分泌,有發生膽管疾病和胰腺炎的危險。高脂肪、高熱量的攝入,更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更要嚴禁暴飲暴食。暴飲暴食還會引起嚴重的消化不良、腹痛或腹瀉等疾病。一次飲食過飽的話,可能會發生急性胃擴張,如果搶救不及時,就會有生命危險。
溫馨提醒:佳肴雖美,忌暴飲暴食。
▲邊看電視邊進食
專家分析:下班、放學回家后,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精彩的節目,一邊品嘗著可口的零食,真是放松心情、愜意之極的享受。往往節目結束的時候零食也吃了不少,但時間久了問題也就來了。扣人心弦、緊張刺激的節目吸引著眾人的眼睛,長時間守候在電視機前,身體能量的消耗遠遠小于戶外活動,加上大量零食的下肚,身體越來越發福就不足為怪了。由此可見,看電視吃東西引起肥胖的可能性不言而喻。
當人在工作或學習時,大腦處于緊張狀態,需要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身體其他器官緊密協同。用餐后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開始緊張地工作,這時身體大量的血液和氧氣都提供到胃腸等消化器官。如果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或零食,就會導致胃腸消化系統供血不足,影響食物的正常消化與吸收。同時,長時間保持這種飲食習慣,會導致內分泌系統的紊亂。
溫馨提醒:在看電視時還是不要一心二用,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喝太燙的湯
專家分析:有的人喜歡喝滾燙的湯,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雖然燙傷后人體有自行修復的功能,但反復損傷極易導致上消化道黏膜惡變。經過調查發現,喜喝燙食者食道癌病發率較高。
溫馨提醒:喝太燙的湯百害而無—利,50℃以下的湯最適宜。
▲多食副食營養好
專家分析:每個人的食量是有限的,所以一些人減少主食的攝入量,以便空出肚子好吃更有營養的食品,但副食特別是葷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也相應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及并發癥。而碳水化合物有加強肝臟和解毒的功能,適量攝入主食可以起到保肝的作用。不吃主食或過少吃主食,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勢必要引起高蛋白或高脂類過度攝入,易引起痛風,并加重腎臟負擔。高脂類飲食時人體所需的能量主要由脂肪氧化供給,脂肪氧化不完全會產生酮體,大量酮體會引起酮癥酸中毒,輕度中毒會昏迷嘔吐,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溫馨提醒:主食副食搭配的好才更有營養。
▲主食不清淡
專家分析:生活富裕之后,不加油鹽的米飯、饅頭、白面條等顯得已經十分“落伍”了,似乎主食當中不加點“滋味”,就不能表現出生活之檔次。于是,餐館中主食選擇往往是油酥餅、拋餅、肉絲面、雞湯米粉、餡餅、小籠包等美味主食,至少也是油炸饅頭。家里也要吃油酥餅、炒飯、肉餃之類。未曾料到的是,這些所謂的“花樣”主食,確實能夠讓人感覺“飲食真豐富”,但是同時也失去了吃主食的意義所在,對健康有害無益。
糧食的特點是淀粉多而脂肪極少,含鈉量也非常少,比較清淡。這種清淡的主食,配上味道豐富的萊肴,恰好能夠為人體提供均衡的營養。東方飲食的最大優點之一,就是用清淡的主食搭配味道豐富的菜肴。如果該清淡的主食不清淡,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它固有的營養作用,甚至適得其反。
溫馨提醒:眼下各種“花樣”主食,無論其外形和名稱如何,往往有一個共同特點:其中 加入了鹽和大量的油脂。特別是肉餡和拋餅當中的脂肪以飽和脂肪為主,對于心血管的健康非常不利。
▲豆腐菠菜同食
專家分析:豆腐是一種不錯的保健食品,其口感柔軟、味道香純,深受人們喜愛,特別是與菠菜一同煮,就更為美味,其實二者同食不利于健康。豆腐對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大豆中的豆固醇能夠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助于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還能抑制結腸癌。但是,豆腐卻不能與菠菜同煮食用,因為兩者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豆腐是生豆漿中加入鹽鹵或石膏作成的,鹽鹵中含有氯化鎂,石膏中也有硫酸鈣,而菠菜中含有很多草酸,草酸對人體沒有好處,而且它能與氯化鎂、硫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鎂或草酸鈣等白色沉淀,因鈣質是人體很需要的養料,一旦變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后人體就不能吸收,易引發結石了。
溫馨提醒:據一些營養與衛生專家分析,豆腐中含有大量鈣質,食用過量,很可能在體內產生沉淀,導致結石。切記,不可將豆腐與菠菜同煮。
▲白糖拌番茄
專家分析:夏天,人們喜歡用白糖拌番茄吃,既香甜又爽口,但有的人吃后卻出現腹痛、腹瀉、肛門燒灼感。內服治療痢疾或腸炎的藥物也沒有效果,經醫院反復檢查大便,發現活螨和螨卵。螨是一種醫學小昆蟲,肉眼看不見。螨喜歡吃糖,在有糖的場所,螨蟲數量非常之多。有人對市場上銷售的紅砂糖進行檢查,發現1公斤糖內竟檢查出3萬只螨。日本曾報道195人因吃砂糖而引起螨病。而今市場出售的白糖,包裝不一,有的在倉庫、運輸等環節中就污染了螨蟲,如果不經加熱處理,撒在食品上,尤其是番茄拌白糖,螨可以自由自在地隨番茄進入腸內,生長繁殖。它不僅使人腹瀉,而且還可以鉆人腸粘膜,形成潰瘍。螨蟲病常常被誤診,尤其長期不明原因的腹瀉或診斷為“過敏性腸炎”的病人應查大便或找螨。
溫馨提醒:螨蟲的防治,主要是加強食糖的運輸、貯存、包裝等衛生管理工作。家庭貯存的白糖,要置于干燥通風之處,不要長期貯存。用白糖拌冷菜應加熱處理后再食用。
▲臭豆腐能直接吃
專家分析:臭豆腐是中國人發明的。人們常說:“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很多人特別喜歡吃臭豆腐,下飯、夾饅頭吃得津津有味,可能從來沒想到過,吃臭豆腐也有中毒的危險。為什么會發生吃臭豆腐中毒呢?原因是:臭豆腐的制作過程(多指土辦法),一般是先將一大塊豆腐煮熟后切成若干小塊,再一層一層地放人缸、盆等容器中,然后將容器密封發酵。在這個過程的最后環節,即封口時,一種有毒菌體——肉毒梭菌也隨之在容器內安家落戶,繁衍后代。因為肉毒梭菌是一種厭氧菌,密封缸正好為它提供了生存繁殖的環境。肉毒梭菌一旦進入人體繁殖釋放毒素,就會引起中毒癥狀。
溫馨提醒:要防止吃臭豆腐意外中毒,辦法有二:一是自己在用土法制作臭豆腐時,密封的材料最好有一定通氣性,如荷葉、紗布等,而不要用塑料薄膜之類不透氣的材料,避免肉毒梭菌的生存、繁衍。二是在食用前,最好先將臭豆腐在鍋內蒸半小時,以殺死肉毒梭菌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