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毛澤東智品古代史籍(2)

毛澤東還勸孟錦云讀一讀《資治通鑒》,并且送給她一本介紹《資治通鑒》的小冊子作為入門讀物。在讀了這本小冊子后,孟錦云請教毛澤東說:“這部書叫《資治通鑒》,是讓統治者把歷史當做一面鏡子,照照自己,可為什么不從有史以來就寫,而是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呢?”

聽到這個提問,毛澤東的眼睛一亮,顯出異常高興的神情,笑著對小孟說:“這個問題提得好,孟夫子真是動了腦筋??磥?,你是嫌這面鏡子不夠大,怕照得不夠全面。其實,這面鏡子已經不小了,統治者如果認真照一下的話,恐怕不會一點益處沒有。如書里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清朝的雍正皇帝看了很贊賞,并據此得出了結論,治國就是治吏。如果臣下個個寡廉鮮恥,貪得無厭,那非天下大亂不可?!?

孟錦云說:“主席,您講的這個意思我明白,歷史確實是一面鏡子,可是為什么不從頭寫起呢?從頭寫不是更完整嗎?”

毛澤東說:“司馬光之所以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是因為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說是司馬光認為發生了一件大事?!?

孟錦云說:“這一年有什么大事?我學過的歷史書上,怎么沒講到?”

毛澤東說:“這年,周天子命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這一承認不要緊,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晉變成合法的了,司馬光認為這是周室衰落的關鍵?!侨龝x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也’。選擇這一年的這件事為《通鑒》的首篇,這是開宗明義,與《資治通鑒》的書名完全切題。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還承認,看來這個周天子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無是無非,當然非亂不可。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嘛。任何國家都是一樣,你上面敢胡來,下面憑什么老老實實,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孟錦云說:“為什么從這年開頭我明白了,可為什么只寫到五代就停止了呢?”

毛澤東說:“有人說,這是由于宋代自有國史,不依據國史,另編一本有困難。我看這不是主要的。本朝人編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說,也可以叫做不敢說,不好說的事大抵是不敢說的事。所以歷代編寫史書,本朝寫本朝的大抵不實,往往要由后一代人去寫。”

孟錦云又說:“《資治通鑒》里寫了不少皇帝,有些皇帝糊涂得很,可他還當皇帝,真讓人不可思議?!?

毛澤東說:“中國的皇帝很有意思,有的皇帝很有作為,有的皇帝簡直就是糊涂蟲,可那是沒有辦法的事?;实凼鞘酪u呀,只要老子是皇帝,兒子再糊涂也得當皇帝,這也怪不得他,生下來就是皇帝嘛。還有兩三歲就當皇帝,當然要鬧笑話。他那個皇帝好當得很,什么事都有人替他辦噢?!?

孟錦云說:“那種皇帝當然好當,誰都能當。三歲就當皇帝,真是荒唐?!?

毛澤東說:“中國歷史上有三歲的皇帝,但沒見過三歲的娃娃拉著車滿街跑,六歲也不行。你說當皇帝與拉車哪個更難啊?皇帝糊涂,當然大臣們就胡來,就拼命地搜刮老百姓。老百姓不服就要鎮壓,那方法殘酷得很,《通鑒》上就有這樣的記載。當時有一種刑罰,把人的肚子打開,拖著犯人的腸子走。暴政到了這種程度,老百姓忍無可忍了,就造反,鎮壓不下去,就完蛋。”

孟錦云又向毛澤東請教了一個問題:“王安石與司馬光既是對手,又是朋友,這是怎么回事兒?”

毛澤東說:“這兩個人在政治上是對手,王安石要變法,而司馬光反對。但在學問上,他倆還是好朋友,是相互尊重的。他們尊重的是對方的學問,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不能因政見不同,連人家的學問也不認帳了?!?

孟錦云說:“以前總認為《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一人編寫的,現在才知道是幾個人合寫的?!?

毛澤東說:“一個人,就是有三頭六臂,也編寫不了這么一部大書。寫上名字的是五個人,沒寫上名字的還不少呢。這個寫作班子互相配合,各施所長,一干就是19年,這里還有皇帝的支持。當然,主要是靠司馬光,沒有他主持,一切都不會有?!?

孟錦云聽了毛澤東的介紹,情不自禁地說:“這部書真是一項大工程!”

毛澤東也感嘆道:“說得對,大工程。司馬光可說是有毅力,有決心噢,他在48歲到60多歲的黃金時代完成了這項大工程。當然,這段時期他政治上不得志,被貶斥,這也是他能完成這部書編寫的原因呢?!?

孟錦云說:“聽說司馬遷也是這樣,受宮刑之后完成了《史記》?!?

毛澤東說:“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磥恚耸茳c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會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別論。司馬光晚年還做了三個月的宰相,過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他便死了。死了之后,還接著倒霉,真是人事無常啊?!?

孟錦云說:“人一輩子誰知會碰上什么事,很難預料。我看書里面還講到,宋朝有了刻版印刷,對出《資治通鑒》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澤東說:“自宋朝才有了刻版印刷,以前的書都是靠手抄。要是沒有刻版印刷,這書出得來出不來,我看還是大有問題的。看來,成就一件事,要八方努力;而壞一件事,只要一方拆臺就夠了,建設可比破壞難得多噢。”

孟錦云轉了個話題:“為什么那么一部大書,寫政治軍事的那么多,寫經濟文化的那么少呢?”

毛澤東說:“中國的軍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數是軍事家。在中國,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代,不懂得軍事,你那個政治怎么個搞法?政治,特別是關鍵時刻的政治,往往靠軍事實力來說話。沒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有人給《左傳》起了個名字,叫做‘相砍書’,可它比《通鑒》里寫戰爭少多了,沒有《通鑒》砍得有意思,《通鑒》是一部大的‘相砍書’。”

孟錦云:“‘相砍書’?可真有意思,‘砍’就是戰爭吧?”

毛澤東說:“《通鑒》里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它要幫助統治階級統治,靠什么?能靠文化?靠作詩寫文章嗎?古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是說少了,光靠秀才,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噢?!?

孟錦云請教道:“古人這么說,現代人也這么說,為什么秀才就不行呢?”

毛澤東說:“因為秀才有個通病,一是說得多,做得少,向來是君子動口不動手;二是秀才誰也看不起誰,文人相輕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書坑儒,以為燒了書,殺了秀才,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地傳下去,天下永遠姓秦。結果是‘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是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這些文化不高的人,帶頭造反了?!?

但毛澤東又說:“沒有秀才也不行,秀才讀書多,見識廣,可以出謀劃策,幫助取天下,治理國家,歷代的明君都不離開秀才??!”

最后,毛澤東總結性地說:“《通鑒》是一部值得再讀的好書。有人說,搞政治,離不開歷史知識。還有人說,離不開權術,離不開陰謀。甚至還有人說,搞政治就是搗鬼。我想送給這些人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現在,一部線裝本《資治通鑒》仍靜靜地放在中南海毛澤東故居里。可以說,《資治通鑒》伴隨毛澤東走過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毛澤東的中國古史觀

人猿相揖別。

只幾個石頭磨過,

小兒時節。

銅鐵爐中翻火焰,

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

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

但記得斑斑點點,

幾行陳跡。

五帝三皇神圣事,

騙了無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

盜跖莊蹻流譽后,

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歌未竟,

東方白。

這是1964年春,毛澤東填寫的詞作《賀新郎·讀史》。

據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回憶,毛澤東是在讀司馬遷的《史記》和范文瀾所著《中國通史簡編》后填寫的此詞。詞中,毛澤東抒發“讀史”過程中的強烈感受,表達了他對中國古代社會演進規律的基本觀點。

西漢偉大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開頭第一篇,就是《五帝本紀》,以“五帝”作為中國歷史可以上溯的最早記錄。

司馬遷記載的“五帝”,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這五大圣王。黃帝是在打敗了原先統領諸侯的神農氏炎帝,平定了諸侯中反叛作亂的蚩尤以后,才被尊為天子的。

黃帝之后的其他帝王,包括后來的夏、商、周的統治者,都是黃帝的后代。這樣一來,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就以黃帝及先前的炎帝作為源頭了。直到今天,我們還在自豪地以“炎黃子孫”自稱,說明這一記載深遠之影響。

至于“三皇”,司馬遷只是在《史記·秦始皇本紀》里君臣議論帝號時提及過,指的是天皇、地皇、泰皇,但他并沒有為“三皇”專門立一篇本紀,可見對于“三皇”事跡,他大概是有疑問的。

司馬遷以后,人們又編造出一個盤古,說他是開天地的始祖,出現在“三皇”之前。因此中國就被說成是盤古開天辟地,“三皇”接踵其后,“五帝”相繼禪位,然后才出現夏、商、周朝,不斷沿襲下來。

怎么認識數千年來代代相傳的中國史前史的面目呢?上述種種傳說或記載到底可信不可信呢?

從1927年起,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山洞里,發現了生活在距今大約50萬年前的中國猿人的化石;在山頂洞穴里,發掘出大約1.8萬年前的人骨化石、石器等。這一考古發現震驚中外,以至人們在論及人類起源時,都要提及中國猿人事實。因此,所謂“盤古開天地”的傳說,顯然成了無稽之談。

毛澤東的這首《賀新郎·讀史》運用唯物史觀,以藝術的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的演變情形。

毛澤東認為,“人猿相揖別”,即人類是從動物不斷演變進化而來的。中國遠古時代始開天地的是類人猿這種高級動物,不是盤古;從猿到人的進化是通過勞動實現的。人類的歷史,當然也包括中國遠古史在內,首先以原始社會開篇,經過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這幾十萬年的漫長時間在人類發展史上,不過是“小兒時節”;而接下來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不過幾千寒熱”,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只是一瞬間,但生產力發展了,先是青銅器時代,后是鐵器時代,因此有“銅鐵爐中翻火焰”這一形象化的比喻。

同時,毛澤東還認為,認識中國歷史發展演進的過程,不能僅僅滿足于熟悉那些“斑斑點點”的“幾行陳跡”的記載,還必須把握它的特點,掌握它的規律,認識它的“廬山真面目”。這“廬山真面目”就是:

首先,是勞動創造了人,也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而不是神仙皇帝起作用?!拔宓廴噬袷ナ拢_了無涯過客”?!叭饰宓邸边@種說法靠不住,不能去相信它。

其次,是勞動人民創造了歷史,也推動歷史不斷向前發展。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奴隸社會里的奴隸對奴隸主、封建社會里農民對地主的階級斗爭,才是歷史前進的動力。

毛澤東一針見血地指出:被歷代統治階級捧為“神圣”的“五帝三皇”,不過是欺騙人們的鬼話;被正史記載誣為“盜匪”的奴隸起義的領袖、農民起義的領袖(盜跖、莊蹻、陳涉,以及毛澤東在其他文章中提到過的歷次農民起義的領袖人物),才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風流人物”。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在《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這篇文章中,對中國古代歷史提出一個總體的看法:

中華民族的發展(這里說的主要地是漢族的發展),和世界上別的許多民族同樣,曾經經過了若干萬年的無階級的原始公社的生活。而從原始公社崩潰,社會生活轉入階級生活那個時代開始,經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直到現在,已有了大約四千年之久。

這是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的社會發展階段論,對中國歷史發展階段的基本劃分。根據這個劃分,中國歷史在進入近代之前,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

無階級的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在該文中,毛澤東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化價值,給予了積極肯定:

在中華民族的開化史上,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

可以看出,毛澤東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化價值的確認,包括三個基本的方面,那就是:

其一,古代經濟發展的成果;

其二,偉大歷史人物;

其三,文化典籍。

毛澤東自豪地說,“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同時提供新的論據說,“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毛澤東說:“中華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同時又是酷愛自由、富于革命傳統的民族?!边@里所說的“自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能忍受黑暗勢力的統治”,“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贊成平等的聯合,而不贊成互相壓迫”。毛澤東在這里所說的革命,指的就是反抗、推翻和改造黑暗勢力(地主和貴族)的統治的農民起義,而改朝換代的關鍵,就是這種革命斗爭。毛澤東認為:“多數朝代的更換,都是由于農民起義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蓖瑫r,毛澤東把反抗外來民族的壓迫的斗爭,也看做革命傳統的一個方面?!霸谥腥A民族的幾千年的歷史中,產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所以,中華民族又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

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指出,中國封建社會始自周秦,往后延續了3000年左右,并認為中國的封建制度的經濟、政治、文化“長期地陷在發展遲緩的狀態中”。

毛澤東在闡述中國封建社會的階級關系時指出,農民身受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過著貧窮困苦的奴隸生活,并且沒有人身自由,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地主階級這樣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所造成的農民的極端的窮苦和落后,就是中國社會幾千年在經濟上和社會生活上停滯不前的基本原因”。

毛澤東從階級斗爭的觀點出發解釋中國古代歷史,認為“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霸谶@樣的社會中,只有農民和手工業工人是創造財富和創造文化的基本的階級?!倍r民起義是封建社會的階級斗爭的主要表現形式。他說:“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斗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因為每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結果,都打擊了當時的封建統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钡?,“由于當時還沒有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系,沒有新的階級力量,沒有先進的政黨”,“這樣,就使當時的農民革命總是陷于失敗,總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貴族利用了去,當作他們改朝換代的工具。這樣,就在每一次大規模的農民革命斗爭停息以后,雖然社會多少有些進步,但是封建的經濟關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繼續下來”。

驚人妙語論帝王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在他的氣薄千古的詞作《沁園春·雪》中,毛澤東激揚文字,一口氣評點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五位中國歷史上功業赫赫的帝王。確實,閱讀歷代帝王傳記,評點歷代帝王功過得失,是毛澤東讀史時的一大偏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西林县| 同仁县| 凭祥市| 仁布县| 江源县| 剑河县| 鄯善县| 花莲市| 泸定县| 福泉市| 余江县| 红河县| 女性| 长岛县| 碌曲县| 阜宁县| 壶关县| 三江| 澄城县| 开化县| 龙江县| 基隆市| 马边| 苍溪县| 崇仁县| 土默特左旗| 池州市| 双牌县| 文安县| 嘉义县| 比如县| 厦门市| 新晃| 义乌市| 南京市| 松阳县| 根河市| 武威市| 晋城| 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