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心理學:讀懂性格背后的心理真相
- 高方濤
- 2331字
- 2020-06-29 14:48:44
三、社交恐懼癥:我就是害怕和陌生人交流
不同于回避性格人的既渴望又害怕的心態,患有社交恐懼癥的人喜歡離群索居的生活,對社交活動本身產生了反感。他們害怕處于眾目睽睽的場合,害怕大家注視自己,害怕當眾出丑,害怕自己處于難堪或窘困的地步。
為了防止這些情況發生,他們會避免當眾說話或表演,避免當眾進食,避免去公共廁所等。他們與陌生人說話時會因為緊張而語速過快或結巴,受到一點兒刺激就面紅耳赤,與他人說話時將眼光移開避免直視,總覺得別人在盯著自己看,顯得身體很僵硬。
他們害怕接觸新事物,不想去新地方,熱衷于循規蹈矩的生活,對生活路線以外的東西極為抗拒。他們總覺得周圍的人都在背后議論自己,批評自己,盯著自己身上的缺點在看。
案例11 山頂小屋中的“麥田里的守望者”
2010年1月27日,《麥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J·D·塞林格在位于新罕布什爾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歲。
比起家喻戶曉的《麥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這個名字顯得極為陌生。對于很多人來說,塞林格一直是個謎。他大半生都以一個遁世者的形象游離于公眾視野。他在成名后選擇了隱居,待在一座用柵欄圍起的山頂小屋中,從不與外界接觸。
盡管有無數的記者、粉絲為滿足好奇心來到他的隱居之所,但塞林格從未讓他們如愿。《時代周刊》曾將塞林格作為封面人物,并做了這樣的一段描寫:“在陽光照耀的樹林旁邊,這個高大的男人面容憔悴,臉色蒼白。九年前他第一次來到新罕布什爾州的康沃爾,那時候他是個友好、健談的人。如今,他開著吉普車到城鎮去,為了能買上食物和報紙,他會說上幾句話,除此之外便沉默不語。事實上,外面那些想接近他的人,最終都只能給他遞紙條和寫信,而且通常是收不到回復的。”
他習慣于一個人在極其狹小的屋子里寫作。他一生著作無數,卻只出版了四本,因為他覺得寫書是自己的事情,出版就是泄露自己的隱私。他曾經要求出版社把粉絲的來信統統燒掉,也不讓律師回答任何有關他的問題。他說:“不出版作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平靜。出版是對隱私可怕的入侵。我喜歡寫作,熱愛寫作,但我只為自己寫,只為自身的愉悅而寫”。

塞林格就是一個典型的患有社交恐懼癥的人,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對外界極端抗拒,像保護瓷娃娃一樣保護自己的私人空間。更重要的是,塞林格不但離群索居,他還將自己的作品也當作隱私一樣保護起來。他已經不是單純地抗拒粉絲,而是對與他人接觸本身產生了厭惡和恐懼心理。
其實,在“宅”字大行其道的當今社會,社交恐懼癥仿佛已經成為現代人很普遍的一種病癥。一方面,娛樂工具和通信工具的發展使一個人的獨處變得不再那么無趣;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和快節奏的工作方式也讓一部分人感到不適。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對現實采取了逃避的態度,他們覺得自己已經不適應當今的社會,寧愿獨處也不愿意與人交往。
但是,離群索居的生活會給人的精神和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如果一個人被別人拋棄或拒絕于團體之外,便會產生孤獨感,精神會受到壓抑,嚴重的還會產生無助、絕望的情緒,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
也有人際關系學家指出:“在一年內失去工作的4000名職工中,只有400人即總數的10%是因為不能勝任工作而被開除的,其余的90%都是因為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而被解雇。”因此,改變自己的社交恐懼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毫不夸張地說,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1.形成原因

(1)追求完美
與很多極端心理一樣,有社交恐懼癥的人也是另類的完美主義者。他們渴望給外界留下一個完美的形象,但越想完美就越緊張,越緊張就越難以變得完美。這樣一來,陌生人就成了照出自己丑陋的“鏡子”,每次與陌生人相見就是讓自己的缺點暴露在外。
為了避免自己的負面形象被他人看到,他們只好放棄社交,不與外界接觸。這樣完美沒有了,不完美也沒有了,自己的弱點永遠不會顯露出來。
(2)過于敏感
一顆敏感易碎的心是社交恐懼癥患者的標配,沒有哪個神經大條的人會對社交活動感到恐懼。太敏感的心總覺得周圍的人都在背后議論自己,總覺得他人的隨口一說暗含著無數的深層含意。一個小小的“刺”就能傷害到他們的心靈,他們自然只能躲在生活的“無菌室”里。
2.應對方法

(1)勇于嘗試,增加自己的閱歷
未知是恐懼最重要的來源之一,社交恐懼癥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對未知的恐懼。因此,擺脫這種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增加自己的閱歷,熟悉的事情是不會使人產生恐懼的,熟悉的人也不會讓人產生恐懼。
(2)轉移緊張情緒
面對陌生人,如果時刻保持緊張狀態反而容易出錯。為了緩解緊張情緒,可以使用一些小方法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轉移自己的目光,看看窗外,或者來回走兩步,也可以拿一些小東西在手里把玩等。
(3)擺脫消極想法
社交恐懼癥患者的恐懼大部分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他們有一種驚人的自我暗示能力,不但能將一些小問題過分夸大,還能無中生有,創造出根本不存在的困難。雖然他們的分析看似頭頭是道,但只是杞人憂天罷了。
(4)放松自己,減輕壓力
能引起人們緊張和恐懼的事情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無關痛癢的小事自然無人在意。總是擔心失敗了怎么辦的他們必然會產生恐懼,所以破除這種恐懼的前提就是先放松對某件事的關注。“不就是見個面嘛,我又不欠他什么,他愛怎么想就怎么想,又不會對我有什么影響。”
(5)利用肢體語言表明態度
很多時候肢體語言比話語更有力,如果社交恐懼癥患者能在談話時用手勢和表情等肢體語言來配合表達,就會讓對方產生值得信賴的感覺。另外,適當的肢體語言還可以增強說話者自身的信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心理透視
其實只要不是過于嚴重的社交恐懼癥就無須擔心,因為內視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安靜的力量往往能創造很多奇跡,只要內向者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善于思考的能力,就能做到一句頂十句,用安靜的社交來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