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二十幾歲必須要知道的1000個心理學常識(圖解案例版)作者名: 匯智書源本章字數: 2816字更新時間: 2020-06-28 16:55:11
一、你被“軟癮”綁架了嗎
社會壓力加大與安全感的缺乏,使染上“軟癮”的人越來越多。沉迷于“軟癮”的人表面上看獲得暫時的滿足與短時的快感,實際上卻被榨取大量的精力、財力或者更多。事后或許會有些后悔,當時卻難以擺脫,所以珍愛生命,請告別“軟癮”。
楊曉卓在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銷售后臺工作,他的工作并不繁重,只需要大概30分鐘刷新一次,看看有無異常交易或者訂單投訴。有時則需要再做一些數據統計和銷售分析。
但是他似乎有“強迫癥”的傾向:每看一眼后臺,就刷新一次微博,仿佛固定捆綁動作一般。還有就是一上班就打開淘寶頁面,哪怕什么都不買,也要機械性地反復瀏覽。如此類的小動作很多:反復玩手機、頻繁進出衛生間……他每天都花不少時間去重復這些與工作無關的動作。
由于楊曉卓的做事拖拉,導致他的辦事效率很低,有時還會漏了統計,延遲提交分析報告。對此,楊曉卓的老板對他很不滿意。他也想改掉自己的習慣,可是他發現如果不做這些,時間就會變得非常難熬。
心理解讀
何為“軟癮”?是指那些強迫性的習慣、行為,或是反復性的習慣、行為,也指反復性的情緒,它們與物質上的上癮沉迷有所不同。
對網絡的過度依賴也是一種“軟癮”。對于現代白領來說,“軟癮”幾乎成為不可力抗的辦公室“集體無意識”,而這些“軟癮”患者大多長期處于職場“亞健康”狀態。
頻繁查看郵件或登錄微博,每隔數分鐘就必須刷新網頁一次……盡管不少白領在辦公室中對這些“小動作”習以為常,認為這是人皆有之,無傷大雅。然而,種種類似于“強迫癥”的表現,長期下來會成為職場人士難以戒除的“軟癮”,嚴重時或會對你的職業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強迫癥”的出現,與工作強度和個人工作態度有關,有3類人同屬職場“軟癮”的易感人群。
A 第一類
工作不飽和的人。這類人有很多空余時間上網瀏覽。
B 第二類
工作極端忙碌,甚至連上衛生間的時間都沒有的人。因為工作原因,需要量信息,不掌握信息就焦慮。調查顯示,對都市白領來說,最大的壓力來自生壓力,排在第一位的是“購房”問題;排在第二位的是擔心工作得不到上司欣賞排在第三位是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C 第三類
想找人傾訴感情,但是實際交往能力不強,又沒有什么知己,比較自卑的人他們只能尋找一種“替代性滿足”。掌握更多的信息,可以使他們在人際交往或者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優越感和主動權。
上癮者的生活滿意度非常低。過度沉迷于這些不良習慣會讓人遠離真實的情感、生活。如果換上“軟癮”,或有患上“軟癮”的趨勢,不妨采用以下4種方法調節自己:
1.經常自我反省
下一次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或很沖動地網購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這是不是過度了?這有沒有干擾自己的生活?出現了什么事情?是什么激發了這種沉溺的行為呢?進而搞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
2.下定決心去改正,但不要直接剝奪內心的需求
當你煩躁的時候,想要輕松一下的時候,不要總是上網搜尋八卦、灌水或偷菜,選擇一些其他活動來替代想要擺脫的“軟癮”。比如,練習一會兒瑜伽、去戶外走走。建議選擇自己喜歡的、能帶來良好感覺、讓自己恢復能量的活動。
3.急于求成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妨逐漸地減少“軟癮”行為
戒除網癮的專家建議適量減少上網時間,比如定一個鬧鐘,規定自己每次上網不超過30分鐘,那么鬧鐘一響就立即關機,然后出去散步或約朋友小聚,總之遠離電腦。
4.建立與親人、朋友之間的密切聯系
多和親人和朋友一起,如果在與他人的溝通中給予并感受到了更多的關心和愛,讓生活充滿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軟癮”的吸引力自然就微弱了。
二、“手機成癮癥”:沒有手機你就“活不了”
曾有人說,手機改變了整個社會。誠如此言,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離不開它。出門沒帶手機就茫然失措,關了手機就失魂落魄。手機雖然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但也使我們患上了“軟癮”。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都被手機“綁架”了。
艾文覺得自己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只要手機不在身邊,整個人都不好了。她可以隨身不帶錢,但是一定要帶移動電源,如果手機沒電了,她就感到強烈的不安。擔心自己收不到別人發的消息,錯過重要的事情。
好友發的朋友圈的動態,她總是“秒贊”,如果五分鐘之內沒瀏覽空間、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她就覺得少了點什么。別人的手機充滿電能用一天,她的半天都用不到。因為手機從不離手,她的工作效率非常低。積壓的工作量讓她覺得壓力很大,但還是忍不住打開手機“排解”一下。
心理解讀

很多人常常下意識地去確認是否隨身攜帶手機及擔心手機丟失。這種現象被稱為無手機恐懼癥,而且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長時間玩手機不僅會影響視力,造成手抽筋、肌肉酸痛、頸背部不適等身體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幻聽”“強迫癥”等心理問題。想要戒掉“手機癮”,建議嘗試以下6個方法:
1.豐富業余生活
手機占據了我們太多的碎片的生活時間,所以想要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就需要盡可能去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你可以嘗試在閑暇的時候通過現實交流的方式多交朋友,多進行瑜伽、打籃球、跑步、深呼吸等運動,讓生活充實起來的同時也可以放松身心。切記千萬不要讓自己感到無聊。當一個人無聊的時候,很容易拿起手機來填補內心的空虛。把自己充實起來,才沒空理會手機。
2.刪除一些不常用的應用
很多人的手機上裝了太多的APP應用,有購物、旅行、理財、游戲、微信、QQ等。使用這些應用會占用你大量的時間。同時,很多商家經常會通過這些應用來推送信息,并且會以聲音或者標記的形式出現。當看到或者聽到這種提示的時候,很多人懷著一種好奇去打開,不知不覺中,你已經瀏覽了太多對你來說并不重要的內容。
對于這些推送信息,如果對我們沒有用處,那就是干擾。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屏蔽或者取消關注。對于手機上一些不常用的應用,可以刪除,這樣既可以騰出內存空間,還能夠減少干擾。
3.對首屏進行大掃除
對手機的首屏進行大掃除。僅僅保留自己最常用的電話、信息、音樂等。除此之外,讓整個首屏保持空白。
4.上廁所不要帶上手機
很多人上廁所的時候喜歡把手機帶進去。利用這段時間打開手機看下微信、微博,看看新聞,或者聊天等。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做法。上廁所時看手機會無意識地延長在廁所的時間,對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都會造成危害。
5.不要把手機放在床邊
很多人早上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一下手機。看看今天有什么新聞,朋友圈有沒有更新等。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也要看手機,并且一看就看到深更半夜,手里握著手機睡著。這樣不僅傷眼,還會影響睡眠質量。而且人在睡覺的時候對外界的防御能力很低,長期將手機放在身邊入睡會被手機的輻射影響健康,產生頭暈、目眩等癥狀。
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睡前把手機放在桌子等遠離自己的地方,并把聲音調成靜音,避免被手機打擾睡眠。
6.尋找手機替代品
用使用替代品的方法減少手機使用次數。例如,在地鐵上如果覺得無聊,不一定要掏出手機,還可以用閱讀報紙、雜志的方法代替。遇到問題時不要馬上就問百度,要養成自己思考的習慣。可以準備一個小的記事本,以此來代替手機的備忘錄功能。可以買一塊手表,減少看手機的次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