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印文明:中國古代印刷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中國印刷博物館組編
- 1036字
- 2020-06-15 17:24:04
三、首創兩種文字的雕版印刷,刻印了西夏文和漢文雙語雙解語匯集
在西夏,為加強西夏主體民族黨項族和文化底蘊最深厚的漢族之間的文化交流,還編纂、刻印了西夏文和漢文雙語雙解的語匯集《番漢合時掌中珠》。所謂“番”即西夏的主體民族黨項族,“漢”即漢族。《番漢合時掌中珠》為西夏仁宗乾祐年間黨項人骨勒茂才編撰,書中以天、地、人分部。每一詞語皆有西夏文、相應的漢文、西夏文的漢字注音、漢文的西夏字注音四項,是當時西夏黨項人和漢人互相學習對方語言的工具書。此書序言強調:
然則今時人者,番漢語言,可以具備。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
顯然編纂、刻印此書的目的是便于西夏的兩個主要民族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以便相互交流。在西夏,由于社會上各民族密切交流的需要,雙語教學顯得不可或缺。此序末記載時間為乾祐二十一年(1190年),屬西夏后期。盡管此書出版距西夏滅亡只有37年,但也非一次印行,中間也有修訂。現所見至少有兩種版本。在第7頁有“此掌中珠者三十七面內更新添十句”,可見這是一個增補本。
《番漢合時掌中珠》內容豐富,包括日月星辰、雷雨風云、四季五行、天干地支、日月年歲、四方四隅、大地山海、江河溝洫、寶物礦藏、花果蔬菜、五谷雜糧、野獸家畜、禽鳥魚蟲、人體部位、人事生活等。特別是書中第九部分“人事下”占了全書差不多一半的篇幅,內容更加接近社會日常生活。從人的出生、作佛法、作活業、買田地、學文字、被加官、審案件、作消遣、宴賓客、為婚姻、明世事、歸佛法等一系列社會活動,系連到親屬稱謂、佛教用語、房舍結構、造房工具、屋內陳設、炊事餐具、衣服妝飾、農耕用具、文房四寶、職官稱謂、審判程序、樂器名稱、食物種類、馬具鞍轡、婚姻嫁娶、世俗用語、佛法佛事等詞語,幾乎囊括了絕大多數常用社會詞語。
《番漢合時掌中珠》收錄了大量西夏常用詞語,是一部嘉惠番、漢民眾的通俗識字書,又是當時便于查找和學習番、漢文字、語言的辭書,也是本民族學習文字、掌握當時實用文字用語的入門書籍。此書在西夏故地銀川、敦煌、黑水城多處都發現了它的刻本,證明它曾經廣泛刻印流傳。
編輯、印刷這樣實用的書籍,在番、漢人之間架起了一座互通文化的橋梁,給社會上更多的人掌握西夏文、漢文提供了方便實用的工具書。此書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雙語雙解四項詞典,也是兩種文字雕版印刷最早遺存,顯示出當時西夏獨創性的編輯能力、卓越的學術水平和雙文種的印刷技術,在中國辭書編輯、印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圖版5 西夏文漢文對照詞語集《番漢合時掌中珠》